287
直播
教育不可能永远拒绝“直播课堂教学”
教育不可能永远拒绝“直播课堂教学”
80后青年教师黄超怎么也没想到,因为在网络上直播课堂内容,自己一夜间成了“网红”,迎接他的虽然有鲜花和掌声,但也有很多网友的口诛笔伐。(9月25日《中国青年报》)
“直播课堂教学”最容易产生的效果是成为“网红”,由于教育部门对“直播课堂教学”缺乏预先性,更缺乏制度规定,这使得极富个性化的“直播课堂教学”游走于“制度边缘”,一有质疑注定就要被“灭”掉,黄超老师的“直播课堂教学”尝试也就只能是昙花一现。
“直播课堂教学”的益处明显,一方面提高老师的课堂教学水准。因为直播,会有许多家长盯着,就像老师在开公开课一样,下面有许多老师在听课,自然要事先准备充分,备课会更认真。谁都知道,备课越充分,课上得越好,学生越受益;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课堂效率,一些想开小差的学生会因为有家长盯着而认真听课。学生课堂表现也会和以往不同,以前不敢举手的也敢举手了。对于家长来说,可以随时看到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从而对症下药教育好孩子。不过,“直播课堂教学”也存在一定的弊病。比如家长盯着孩子的表现,一有不对劲就对孩子施加压力,这反而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还会出现家长要对教师打赏,可能会变异为敛财工具;会泄露孩子的隐私,对于孩子的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等等。对于“直播课堂教学”,有人质疑,有人点赞,这是很正常的,因为这件事本身就具有争议性,可学校为了避免麻烦,简单粗暴地叫停了之,倒是很省略的,但对于教育的创新却一点帮助都没有。从某种意义上说,反而是一种倒退。
需要指出的是,黄超老师的确是在“创新”,他没有借此机会敛财,3次直播获得的礼物兑换成现金仅有12元,其中贡献最大的“土豪”是同一课题组的一位同事。何况事先征得家长委员会的同意,确切地说,“直播课堂教学”是经过授权的。在“互联网+”时代,“直播课堂教学”会成为一种教育教学方式,这是不该回避的。“互联网+教育”的时代已经来到我们身边,如果仍然对“直播课堂教学”一棍子打死,这是不应该有的科学态度,教育从来都吸纳最新的技术,从来都是海纳百川的。将“直播课堂教学”拒之于门外,是一种短见。
如何对待“直播课堂教学”,这是教育主管部门要面临的问题。首先,应该有对“直播课堂教学”进行规范,即要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其次,鼓励创新老师进行尝试,从而积累相关经验;再次,需要进行一定的监管,让“直播课堂教学”在透明化下进行尝试。除了对课堂教学情况进行监督,还要对教师是否借此敛财进行监管。
“直播课堂教学”是新生事物,不应该一棍子打死,更不应该一质疑就叫停。让“直播课堂教学”有条件地尝试,天塌不下来。教育难道能永远拒绝“直播课堂教学”吗?
最后更新:2017-10-19 11:2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