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3
京東網上商城
瞧瞧,蘋果是如何跑贏Linux桌麵的
《連線》雜誌近日刊載署名為克林特·芬利(Klint Finley)的文章,闡釋了蘋果是如何“跑贏”Linux桌麵的。文章指出,Linux失敗的真正理由是開發者開始轉向OS X,而推動他們這樣做的原因是用於開發Linux應用的工具包做得不夠好,無法確保不同版本的應用程序接口(API)之間擁有向後兼容性。
《連線》雜誌近日刊載署名為克林特·芬利(Klint Finley)的文章,闡釋了蘋果是如何“跑贏”Linux桌麵的。文章指出,Linux失敗的真正理由是開發者開始轉向OS X,而推動他們這樣做的原因是用於開發Linux應用的工具包做得不夠好,無法確保不同版本的應用程序接口(API)之間擁有向後兼容性。而更重要的是,開發者正在轉向網絡來進行開發工作。但歐侃覺得作者把Linux桌麵等同於Gnome了,這是嚴重錯誤。至於作者認為Linux下的開發工具對向後兼容性的支持不夠這點我比較認同,當然某些網友會極力質疑這個觀點。此外,我 覺得本文在翻譯可能存在問題,歡迎大家通過新浪微博@陳歐侃給我提出批評指正!
以下是這篇文章的全文:
很難確切地說出運行蘋果OS X係統的台式機和筆記本電腦在總數量中所占的百分比,但有一點很明確的是,這個操作係統已經取得了緩慢但卻穩定的增長,一點一點地蠶食微軟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利用其Windows所建立起來的絕對領先地位。有些人指出,運行蘋果OS X係統的台式機在市場上所占份額在6%到7%之間。
但可以肯定的一件事情是,OS X取得了比Linux更大的成功,後者是一個開源操作係統,在數據中心服務器領域中建立起了自己的“家園”,但在台式機和筆記本領域中則仍舊芳蹤杳杳。去年可能是見證了Linux大幅增長的一年,但這個操作係統仍舊未能實現象OS X那樣的增長,也未能實現Linux支持者們長期以來所期盼的增長。
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何在呢?Miguel de Icaza——Linux桌麵環境GNOME最初的創造者之一,這個桌麵環境一直都未能穩固自己的地位——認為,原本可能將Linux提升至新的高度的大多數軟件開發者都“叛變投降”至其他平台,包括蘋果OS X等,但更重要的是這些開發者轉向了網絡來進行開發工作。
有些人可能會認為,Linux之所以在台式機市場上進展緩慢,是由於各大Linux操作係統所使用的桌麵用戶界麵不具備完整性。在2010年,Linux開發商 Canonical宣布將在以桌麵應用為主的Linux操作係統Ubuntu用自主開發的Unity環境取代GNOME桌麵環境,這讓許多Linux極客都感到失望。但許多人都對GNOME的發展方向感到不滿,其中包括Linux的創始人李納斯·托沃茲(Linus Torvalds),他曾於去年在Google Plus上發表過與此有關的文章。
托沃茲已經轉向Xfce,這個桌麵環境最初的創製目的是作為占據主導地位的GNOME和KDE環境的備選方案。以音頻和視頻內容為關注重點的Ubuntu Studio已經在上個月完成了向Xfce的過渡;本月早些時候,Debian也已經放棄使用GNOME作為默認桌麵環境,代之以Xfce。
但de Icaza指出,在這種最新的變動開始發生以前,Linux就已經在台式機市場上輸給了OS X。他認為,Linux失敗的真正理由是開發者開始轉向OS X,而推動他們這樣做的原因是用於開發Linux應用的工具包做得不夠好,無法確保不同版本的應用程序接口(API)之間擁有向後兼容性。“在很多年時間裏,我們總是在打擊人們開發的代碼。”他說道。“OS X在這一方麵做得更好,確保了向後兼容性。”
但與此同時,開發工作還正在轉向網絡。與服務器上的開源相比,桌麵上的開源的重要性已經大幅下降。開發本地應用的必要性正在減弱;而與此同時,OX X則提供了一種足夠好的、類似於Unix的環境,能讓程序員在Mac上進行開發工作,然後將其部署到一個Linux服務器上。
網絡才是開源真正繁榮增長的地方,就連微軟首席執行官史蒂夫·鮑爾默(Steve Ballmer)也承認,Windows在網絡服務器市場上敗給了Linux。即使你的筆記本電腦中並未安裝哪怕一種開源應用,但隻要你在使用網絡,那麼就很可能正在享受多種開源技術的服務,其中包括Apache和Nginx等網絡服務器,以及PHP和Ruby on Rails等程序語言和架構等,它們都在一個開源操作係統上運行。網絡技術領域中的最新發展趨勢——從雲計算到大數據——也都是基於Apache Hadoop、MongoDB和Xen hypervisor等開源技術而建立起來的。
開源為網絡的服務器端提供了支持,但無法確保用戶端的開放性,而這正是開源倡導組織目前所集中關注的領域,即使它們已經開始使用Mac。“許多人此前已經在談論免費軟件,而時至今日這些人正在談論有關開放式網絡的問題。”de Icaza說道。
斯托米·皮特斯(Stormy Peters)是這些人中的一員,她原本曾是GNOME基金會的執行理事,現在仍跟de Icaza一樣在這個基金會的理事會中任職。但作為Mozilla基金會(Mozilla Foundation)的網站和開發者事務主管,她現在的重點已經放在開放式網絡上。“我個人在Mozilla基金會中任職的理由是,我看到有許多網站沒有根據免費軟件的原則來進行設計工作。”她說道。她指出,在AJAX和HTML5的幫助下,網絡已經成為占據主導地位的應用平台。
免費軟件的原則能以什麼方式應用於網絡呢?皮特斯指出,開源軟件最重要的資產之一是你——或者是你信任的某人——能查看一個應用的源代碼,並查看這個應用正在做些什麼。將這種程度的洞察力帶給網絡的一種方法是,幫助用戶控製自己的數據,以及網絡應用如何使用這些數據。而這就是Mozilla Identity團隊的目標,這個團隊在Mozilla Persona展開工作,這是一個基於瀏覽器的鑒別認證係統。
自Linux桌麵誕生初期以來所發生的另一個重大變化是移動網絡的崛起。“世界上有很大一部分人將通過移動設備來首次體驗互聯網。”皮特斯說道。有基於此,Mozilla正致力於開發其Boot to Gecko開源移動操作係統,但更重要的可能是Mozilla Marketplace。這些應用將在火狐網絡瀏覽器運行的任何地方運行。
Mozilla開發者也令de Icaza牽掛於心。自2001年以來,他一直都致力於開發Moon,這是一個在Linux和OS X等非微軟操作係統上運行微軟.NET語言的開源架構。現在,這個項目同時也在Android和iOS平台上展開。
與此同時,GNOME和Linux桌麵仍在緩慢前行。GNOME 3.6已經推出,將致力於改進開發者體驗。
最後更新:2017-04-02 16:4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