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4
京東網上商城
堅信每個人都能成為品牌
【編者有話】第五期的《挨踢人物傳》在陽春之際與大家如約而至。本期的嘉賓是博客的風雲人物,15年的挨踢生涯讓他對職場有了深刻的感悟——
他說過:不論身處多麼困難的環境,即使覺得前途渺茫,也不要放棄學習,否則就是“自斷筋脈”;
他還說過:職場首先比拚的不是智商,而是堅持與好習慣!
他經曆過很多不同的崗位,通過這些崗位完成了自己能力與知識的積累,成功的打造了屬於自己的“品牌”!快來看看TA是誰——
【本期人物檔案】
個人信息:
51CTO賬號:李雲
姓名:李雲
性別:男
生日:1975年11月
所在地:杭州
教育信息:大學
關鍵詞:《專業嵌入式軟件開發》 一書作者
職業信息:
從業時間:15年以上
行業:電力、通訊、互聯網
公司:淘寶(中國)軟件技術有限公司
職位:軟件開發工程師
關注技術:嵌入式軟件開發、互聯網技術、C/C++
【李雲 的聯係方式】
51CTO家園:https://home.51cto.com/index.php?s=/space/831344
新浪微博:@至簡李雲
博客地址:https://yunli.blog.51cto.com/


【李雲是這樣的人】
【挨踢人物傳】李雲:“堅信每個人都能成為品牌”
我在《駕馭你的“職場布朗運動”》一文中就自己的學習方法和過去的職場故事做了階段性介紹,並總結了二十五條職場感悟。由於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獨特的學習方法和成長故事,林林總總加起來使得我們能看到很多有異卻相似的內容。類似內容看多了,難免讓我們變得麻木,會覺得這些方法和成長感悟是特有的,無法複製。
“品牌”一詞讓我們直接聯想到的是商品,它往往包含著高品質和高價錢,與之對應的是“山寨”。如果將我們的職場旅程比作一個商品,那麼我們都應努力去做一件事:去“山寨”,樹“品牌”!那職場旅程的“品牌”是如何鑄就的?
追求
在我們的職場旅程中我們首先要有打造“品牌”的追求,才能靜下心來好好積累,耐得住與書為伴的“寂寞”,不盲從,不浮躁。沒有追求,往往就沒有目標。很難想像一個沒有目標的工程師能開心而快樂地工作,更別說能憧憬美好的未來。
堅持
大多人都知道勤奮的重要性,然而我想強調的是堅持。勤奮可以理解為今天努力地學習A、明天努力地學習B,入門即放棄了,因而落得樣樣不精。與之不同的是,我們在某個時間段堅持學習A直到學精。“精”意味著我們達到了一個高度,此時往往也容易做到旁通B。
堅持的另一層含義是,碰到困難時不輕易放棄。解決難題的過程往往是我們積累成長最快的時候。解決難題的過程是一個難得的學習過程,我們沒有理由不把握,不堅持去解決。
專業
通過包裝獲得“品牌”的商品往往難以持久,同樣,我們自己這個“品牌”也應具備真材實料的內涵。傳統商品的生產者與消費者間存在著較為嚴重的信息不對稱性,而我們自己這個“品牌”是建立於同行之間,這些同行對於我們的技術能力具有很好的鑒別能力。
真材實料不光要求我們能幹事情,還包含我們的做事態度和做事方法,更進一步說是需要我們專業做事。什麼是專業?我的理解是:用業內共識的科學知識和方法去get job done!做事越是專業,就越符合業內的常識,同行也就更能理解你所做的事,這對於團隊協作相當重要。
學習
年紀越大越能體會IT行業的快節奏,唯有學習才能讓我們跟上步伐。在這個快節奏的行業,我一直有一個擔心,擔心年輕的工程師因為整天忙於項目而忽視學習和思考。這個行業不是因為快而沒有學習和思考的時間,而是因為學習和思考的時間太少而使得我們低效。如果長時間處於忙得沒有時間學習和思考,那真該靜下心來好好想一想是不是自己選擇了錯誤的崗位,抑或做事的方法應當“重構”?
學習不能光靠閱讀專業領域的書籍,在互聯網時代如果不訂閱一些newsletter或逛逛技術論壇什麼的,那多少顯得有點落伍。加入一些開源項目的mailing list也是一種不錯的學習方法,它有助於我們了解別人是如何做項目決策和思考技術問題的。
等待
通過時間的沉澱讓“品牌”具備內涵需要我們耐心等待。這除了因為技術知識真正積累到一定的深度需要時間外,還因為增加人生閱曆的厚度同樣需要時間。後者對於職場發展的重要性相對容易低估,也因此容易助長浮躁。
作為社會人,社會大環境的確對我們的職場發展乃至追求幸福的道路有著極大的影響。但無論如何,曆史發展的車輪一定是向前的。或許當下我們很難為自己的工程師職業感到自豪,但將來中國社會的健康發展一定離不開高素質的工程師隊伍。隻要耐心,我們一定能等到那一天!
現狀無論如何,為了應對將來的不確定性,我們現在能做的是耐心將事情做到最好!
蝶變
當你發現別人搞不定的問題你能搞定時,真該好好慶祝一下,因為那意味著你很有可能是“名牌”了! 不幸的是,無論你多麼“大牌”,或許因為行業的衰落、公司的不景氣,抑或職業發展碰及了天花板,終有一天我們會麵臨職業發展的大變遷。
在樹立品牌的過程中,我們的能力不斷地得到提升,對薪資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並且更加懂得平衡工作與生活。某種程度上,我們適應環境的能力其實在下降。換句話說,適合自己的工作崗位實際上在減少,或許自己還愈加害怕變化!
所有這些都需要我們通過“蝶變”為自己創造新的發展機會!
因為職位變遷,我們可能進入一個新的行業、或走上一個全新的崗位,此時“曾經滄海難為水”的心態將無助於我們麵對新挑戰。懷著空杯心態,將自己曾經成功過的方法在新環境下再運用一遍,我們一定能達到新的職場高度!
總之,“品牌”並非某些人的專屬品,每個人都能將自己打造成“品牌”!
最後更新:2017-04-03 21: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