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4
京東網上商城
京東商品上架都做不好,刷單都沒用!
TA的每日心情
2017-3-27 17:38
簽到天數: 2 天
[LV.1]初來乍到
店鋪快麥旗艦店威望7 發消息下麵來跟大家聊一聊:京東商品上架都做不好,刷單都沒有用!到底應該怎麼做?
電商“商品”的意義
線上商品和實物商品有最本質的區別就是:一個摸得著,一個摸不著。電商給線下實體的衝擊之一是讓消費者買到海量商品,這也意味著消費者在電商平台未必知道什麼東西好、什麼東西更好、什麼東西最好,因為東西太多了。
大部分做電商的都希望自己的產品能夠超越同行,很多電商願意花大量成本在CPC、CPS、CPM、活動報名(秒殺、聚劃算等)等引流,卻不願意投入時間、經濟成本在電商商品上架上。為什麼?因為見效不夠快......
其實,拋開產品品牌,給消費者帶來最直接感受和體驗的是,是呈現在電腦、手機、PAD上的那個“商品”。這個“商品”是最容易帶來銷量的,因為做得好,根本不需過多宣傳,同時,這也是最困難的銷售環節,做不好的話,再高引流成本也無濟於事(要相信消費者是聰明的)。
因此,做好電商“商品”,從運營執行來說,是在打造爆款;從戰略角度,是推動公司的精細化運營和品牌打造。
為什麼要做好商品上架?
回答這個問題,用數據說明就可以了,如下兩個圖是京東POP平台GMV占比和商家數量情況。
▲ 圖表來源:DonG根據京東曆年財報整理
▲ 圖表來源:DonG根據京東曆年財報整理
可以看到,在京東POP平台GMV快速增長(最近三年年均增長率60-70%左右)的前提下,POP占比和商家數量增速有比較明顯的放緩趨勢。
從商家角度,這也意味著行業飽和度增加以及競爭的激烈。相信各品類的商家都有一個比較直觀的感受:現在做京東、天貓比以前難太多了。
有難度也就意味著有門檻,這門檻對於商家來說,其中重要的一項就是電商運營的水平,這點和電商企業的經濟投入無關,也和用什麼樣的電商運營人才無關,關鍵在於電商CEO對運營的認識。現在真的不是開個店、隨便放個商品就能做好電商的時代了。
說句題外話, GMV占比和商家數量的放緩,其實也就不難理解京東現在對商家的收費變複雜了,包括前段時間的品牌審核費收取,換誰誰都這麼幹。
標題到底有多神秘?
商品標題是一件電商“商品”中,最重要的文字信息(沒有之一)。它的存在意義在於為消費者展現了這件商品最基本的性格。同時,對於整個電商和線上品牌來說,標題不僅是產品品牌調性的體現,也是公司運營戰略的執行體現。
可以這麼說,企業對電商重視不重視,全在標題的完整程度;電商企業CEO對運營支持不支持,全在標題的專業程度,電商運營總監對精細化運營到位沒到位,全在標題的完美程度。
但是,做個好標題並沒那麼神秘,真不像很多電商運營文章裏提到要注重權重啦,注意空格,要用多少關鍵詞啦這樣的,因為技術是給人用的,不是給人設置障礙的,這才是真正的技術。
大道至簡,簡短解說,其實好的標題,要包括兩個基本特點:
語句通順:消費者能看明白。具體做法可以是從大說到小,比如中英文品牌、係列型號、功效功能、規格含量。消費者能在最短時間,知道這件商品是什麼即可。
滿足搜索條件:這裏可能需要運營人員能夠做好最基本的市場調研,比如競爭對手怎麼做的,品類的熱搜詞是什麼、消費者成交來源是什麼等等。然後,找到精準或者較為精準、並且符合店鋪運營情況(新店、老店、新品牌、老產品等)的關鍵詞。最後,要做的事就是把這些關鍵詞,有規律地分布/替換在商品標題上。
商品分類和商品屬性千萬別選錯!
什麼是商品分類?是商家商品的所屬類目,決定了商家搜索成交和類目成交。選錯商品分類,意味著你連參與同行競爭的機會都沒有。
當然,現在天貓、京東的品類越分越細,一種產品可能存在不同類目,比如葉黃素這個產品,可以出現在【營養健康-明目益智】裏,也可以出現在【營養成分-葉黃素】裏。這確實有選擇的煩惱,但要不煩惱也很簡單:做好平台市場測試和調研,找到最適合自身定位的品類。
什麼是商品屬性?就是商品品類之下的商品細分,屬性決定了流量的精準程度。舉個簡單的例子,某一款安全座椅定價5000元,並且針對0-4歲的兒童,那麼在商家上架中,就要選擇合適的價格區間、人群。這樣的最大好處是,避免了無謂的競爭和流量的浪費。
雖然,對於商品分類和屬性的要求是不要選錯,但其中真的能夠反映電商的市場定位做的好不好。我們知道,沒有一款產品是老少皆宜男女通吃中外通用的,就好比一個明星,再紅也有人不喜歡,也好比一個名人偉人,再厲害也隻能做到“名滿天下謗滿天下”。因此,好的電商市場定位沒有那麼虛幻,是切實體現在運營的細枝末節上。
商品SKU管理:體現公司管理水平
什麼是商品SKU管理?就是同一個商品頁麵下,展示的sku分類。比如賣鞋的分類是顏色和尺寸,賣奶粉的展現是容量和口味,賣大米的展現是包裝和重量。
前文咱們提到過電商“商品”和線下實體商品的區別,在商品SKU管理上,道理也是一樣。
線下門店商品在櫃台上,是需要按照不同顏色、尺寸、係列、重量等規則進行擺設的。擺放的好的店家,整整齊齊、規規矩矩,客人進來一目了然,能夠快速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品牌印象和體驗上去了,自然願意掏錢買更多東西了。
在電商“商品”上也是一樣,能夠將全店商品“擺放”整齊的,自然銷量也不會低,口碑也不會差。也說明,能把這麼多SKU商品歸置整齊,合理地放在不同的商品鏈接下(京東上叫SPU,stock product unit),至少說明了其公司運營管理到位、電商運營人員懂行業。
▲ 商品SKU管理
不同的品類有不同的分類SKU的方法,但要做好這方麵工作,無非就是考慮兩點:
消費者需求:該品類下的消費習慣是怎麼樣的。比如是喜歡容量,還是喜歡選口味,亦或是顏色?
商品情況:考慮的是店鋪實際商品的數量、分類。比如是否可以通過爆款來帶動腰部商品的流量,是否可以將同一係列下的所有顏色都集中在一個SPU下使得流量更加集中而有效?
關於商品圖片
這點的重要性也無需多言,電商“商品”的圖片無非是【商品主圖】和【商品詳情頁】。隨著消費升級的行業發展,在追求好的體驗和好的品質下,相信大部分電商CEO肯定舍得花錢投入中高級的美工運營。
但是,對於商品主圖和商品詳情頁,還是需要戰略思維的,否則圖片做得再精致再美觀,也隻是一個擺設。就好比一個美女明星如果隻有顏值,沒有氣質和內涵,相信演藝事業也不會有太長遠的發展。
商品主圖方麵,我們知道移動端銷量幾乎占據了電商平台銷量的70-80%,這說明消費者更多的是從移動端設備上購買。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消費群體不會花更多的時間在一件商品上(電商運營可以從PC端停留時間和移動端停留時間的差別發現)。那麼,最快速吸引消費者購買欲望、也最直接的是就是那5-6張商品主圖。
能夠通過美觀的圖片(至少別太模煳吧),並且按照一定的消費者需求習慣進行描述的商品主圖,一定是懂運營電商,因為他們真的花時間了解消費者到底想知道什麼了。舉個例子吧,比如賣汽車貼膜的,好的商家一定會把汽車膜的品質感和線下門店的專業安裝在6張主圖上體現出來,因為他們知道消費者要什麼!
商品詳情頁方麵,我會在後麵幾期重點闡述,在這裏先簡單說一下:很多電商隻能做到把很多圖片放上去,但做不到讓消費者馬上購買。為什麼?道理很簡單,詳情頁要是的消費者從上看到下,能夠改變他的消費心理,比如從不想買到有點興趣,比如從不清楚到更加清楚商品情況。特別在移動端訂單占比這麼高的情況下,優秀的詳情頁一定不會太煩人!
關於一些亂七八糟的設置:做好流量的“最後一公裏”
在做好標題、商品分類及屬性、主圖及詳情頁後,商品上架還不算完,還有一些所謂“亂七八糟”的設置,包括物流信息、售後規則、區域選擇、支付方式等(如下圖)。
別小看這些信息,這些信息都會在頁麵上進行展示!這也意味著這些信息會在一定程度上左右消費者的購買意願。比如一位消費者可能看了價格後失去了購買想法,但可能在最後時刻看到商品優秀的售後規則後,改變了主意。這就是流量的“最後一公裏”。
必須承認的是,這些設置確實不是商品上架的核心,但個人認為,這些的重要性不亞於營銷推廣。上升到公司層麵,這些是最能代表一家公司對精細化運營的理解了。舉個例子,好比電影《色戒》裏的湯唯,為了“偉大的革命事業”扮演一位氣質優雅的女性,但粘在被子上的劣質口紅印出賣了她......
一點小建議
說了這麼多關於“商品上架”,可以看到,小小的運營環節包含了公司對電商戰略的態度和執行,這可比吃著米粉,打著電話大談10個億的買賣要實際得多。
隨著規模的擴大,互聯網、電商變得不再那麼神秘,消費升級也促進了電商運營品質化、精細化的進步。做好基本功,本身就是互聯網、電商的一項重要戰略,沒有過硬的運營基本功,談什麼擼起袖子加油幹,沒有對運營的基本敬畏,也不用相信互聯網、電商對企業的升級。

昵稱已注冊 超級店長_手機詳情_查排名監控_智能快遞 1)手機詳情一鍵投放關聯推薦;2)查類目排名監控;流量來源;關鍵搜索到店熱詞;競品動向流量分析; 3)快遞單打印助手,批量打印;電子麵單4)批量修改 發表於 2017-4-1 12:20
最後更新:2017-09-26 21: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