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815 返回首頁    go 京東網上商城


京東發第二季度財報淨收入增長不如這44%更有說服力

8月14日,京東發布了截至2017年6月30日的第二季度未經審計財報。據財報顯示,京東第二季度淨收入為人民幣932億元(約合137億美元),同比增長43.6%;如果使用行業內主要友商的近似統計方式,京東2017年第二季度交易總額(GMV)為3353億元人民幣。

另一個數據,截至2017年6月30日,京東過去12個月的活躍用戶數為2.583億,較去年同期的1.881億活躍用戶數,同比增長37%……

在這些耀眼的數據中,有一個數據其實更為受到投資者的關注:京東第二季度成本為806億元(119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561億元增長44%。與此相關的數據,京東第二季度的毛利為126億元,毛利率為13.5%,京東的毛利率低於上年同期的15%,也低於上一季度的16.1%。

另外,京東第二季度費用為130億元,較上一季度增長14%,較上年同期增長28%。換言之,其銷售額的增長,更大助動力是來自成本和費用不成比例的增長,這對於處於電商行業發展中期階段的著名行業銷售平台而言是相當不理想的,就如同行業專家評論,這是賠錢賺吆喝的行為。如果在企業發展初期,這一招無可厚非。但處於正常上升階段企業還用這招來贏得GMV的增速,就有點讓人無法理解了,特別是處在“贏利苛求”中的企業。

其實這也不奇怪,京東的純電商模式遭遇發展瓶頸已然是行業公開的秘密。京東集團創始人劉強東在今年4月10日宣布百萬京東便利店計劃,號稱在未來五年,京東將在全國開設超過100萬家京東便利店,其中多數會在以前電商覆蓋不到的廣大農村。

這個計劃是不是有點眼熟?對,因為蘇寧早就已經在這樣做了。作為國內同時擁有線上線下全渠道的企業,蘇寧智慧零售模式的發展一直成為國內外零售業關注的焦點。今年全國“兩會”上,蘇寧控股集團董事長張近東提出了智慧零售的概念,他認為,智慧零售真正核心的內在本質,是消費升級、技術浪潮所推動的第三次零售革命。

蘇寧也在不久前發布了半年財報。數據顯示,在線上平台,上市公司實現實體商品交易規模為500.39億元(含稅),同比增長52.76%,其中線上自營商品銷售收入413.65億元(含稅),同比增長61.39%。另一個值得關注的數據是,由於在移動端加大推廣投入,創新營銷產品,提升了用戶活躍度和轉化率,上半年蘇寧易購APP日均活躍用戶數同比增長80%,2017年6月移動端訂單數量占線上整體比例83.66%。

這個數據表明,線上手機端的蘇寧易購APP已經成為了消費者在購物選擇中的主要打開軟件了,實現了品牌和流量的雙搶占。

而在線下,財報稱蘇寧截至2017年6月30日,合計擁有各類自營店麵3645家,由於此間聚焦門店升級,加強精細化運營,公司可比店麵(指2016年1月1日及之前開設的店麵)銷售收入同比增長4.54%。此外,在4-6級市場開設的蘇寧易購服務站直營店經營日趨成熟,效益逐步體現,報告期內可比店麵銷售收入同比增長33.51%。

線上線下融合被認為是未來趨勢,所以互聯網與線下店融合一直是行業熱點,此次蘇寧實現了線上線下數據的同步“飄紅”,在現在的消費大環境下,既能在線上實現盈利,又能在線下實現突破,是非常不容易的一個成績。

而相反,“出師未捷將先辭”京東的宏圖偉業在開始不久就遭到了挫折。據內部可靠人士透露,實現東哥100萬零售店夢想的京東新通路事業部副總裁杜爽可能在七月底已經離開京東。有人稱,杜爽的離職是因為50萬家便利店的壓力。京東回應稱已經接近30萬家了,遠超預計進度。

劉強東曾多次表示:京東的核心價值就是要通過供應鏈、物流體係和渠道建設,減少中國商品的搬運次數,從而降低商品的流通成本。而蘇寧互聯網轉型8年,通過互聯網技術改造升級門店,構建零售雲平台,實現了從線上到線下,從一級市場到六級市場,從核心商圈到社區、再到農村市場,擁有各類門店近4000家,年底有望達到5000家。

傳統電商探索零售創新模式,將有利促進城市商業基礎設施線上線下一體化、智能化發展,為推動智慧城市建設、市民智能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但誰才是左右未來中國電商行業十年的正確方向?是蘇寧提出來的“智慧零售”,還是京東的“第四次零售革命”?其實這些都不是當務之急,這個“企業成本和費用控製與銷售額增長的合理比例”,也許才是東哥當下必須要認真麵對的大問題!

最後更新:2017-08-20 01:53:09

  上一篇:go 京東手機金機節,羅永浩與他的錘子感到了深深的歧視
  下一篇:go 京東2017年Q2財報表現亮眼 但還有6個關鍵點值得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