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4
京東網上商城
ARM與Intel的人工智能戰爭即將開始
微軟2017年3月在美國矽穀舉行的開放運算計劃(OCP Summit 2017),宣布正與高通(Qualcomm)子公司Qualcomm Datacenter Technologies(QDT)及Cavium打造基於ARM架構的數據中心服務器。在手機領域大放異彩的芯片業者ARM觸角再向外延伸,搶攻英特爾(Intel)獨占的服務器市場,目標至2021年市占從零提高到25%。
ARM早在2011年就曾進軍服務器市場,其挹注新創業者Calxeda 1億美元, Calxeda於2011年推出搭載ARM處理器核心的低功耗服務器,唯當時ARM隻有32位元架構,且性能比英特爾的X86差太多,市場表現不如預期,Calxeda甚至在2014年1月聲請破產隨著技術發展,ARM與X86的性能差距縮小,2012年ARM推出了64位元架構,而搭載ARM架構高通Snapdragon 835處理器的Windows 10個人電腦(PC)將在2017年下半上市,Windows 10 PC on ARM具備低耗能、全時聯網、體積小、且更為便宜的優點,同時支援既有PC用的Win 32 App。蘋果(Apple)在2016年推出的部分MacBook Pro,也采用ARM處理器。
據了解目前微軟數據中心的服務器仍全數使用英特爾的x86服務器,但微軟已打造支援ARM的Windows Server,並進行內部測試,實際應用指日可待。據在微軟雲端服務Microsoft Azure的高級工程師表示,微軟采用ARM架構的服務器理由有三,一是業者爭相投入服務器用ARM處理器的研發,選擇越來越多;二是ARM處理器相關的軟件生態係統已成形,及ARM處理器指令集架構性能已見改善。
HPE於2017年5月發表新款電腦原型機The Machine,核心采用ARMv8-A係統芯片架構,作業係統為Linux的Thunder X2,40個節點可共享160TB存儲器,是目前最大的數據處理係統。HPE前身HP,則和英特爾攜手研發64bit處理器Itanium,陸續從大型服務器到PC都采用英特爾製的處理器,如今雙雙發布采用ARM架構的消息。
ARM所以能有突圍,關鍵在於徹底實施了水平分工。自1990年開始,ARM提供手機用的處理器核心,並擴及車載設備、連網裝置等領域,芯片公司將處理器核心交由ARM研發,而將資源集中在周邊電路、開發套件等方麵,長期下來,以ARM技術為基礎,打造出穩定的生態係統。
另方麵,開源軟件(OSS)也積極助攻ARM,2010年成立的協作工程組織Linaro Ltd.,於2016年2月推出以ARM架構為基礎的開源軟件參考平台。ARM本身的研發體製也很強,主要透過購並、異業結盟來做為強化手段,尤其近2年,ARM在資安、高端運算、醫療等領域的動作頻頻。
市場研究機構IDC認為,美國科技業巨擘Google、facebook、亞馬遜與部分中國科技業者,未來在籌建網路資料中心時,可能會考慮英特爾以外的服務器芯片供應商。ARM與Intel這場人工智能之戰,誰勝誰負尚未得知,但可以確認,隨著競爭白熱化,雲端運算、物聯網及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發展將更上一層樓。
本文由嵌入式產品解決方案商朗銳智科編輯整理(www.lrist.com),如有侵權請聯係本站。
最後更新:2017-08-13 22:4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