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4
京東網上商城
2020年中國消除貧困 京東向國家承諾了什麼?
劉強東
科技是天使還是魔鬼?
研究機構Forrester的報告顯示,未來5年,人類將有6%的工作崗位將被人工智能取代,包括客服、貨運和出租車等多個職位。
不過,對廣大中國貧困人口來說,互聯網和電商卻是晦暗生活中的一道曙光。
根據普華永道思略特的最新研究,互聯網的全球融合能幫助全球7%的人口(五億人)擺脫絕對貧困,並增加6.7萬億美元的全球經濟產出。
這一預測報告得到了數據的證實。
近日,京東發布了《2017京東電商精準扶貧年度報告》:從2016年第1季度至2017年第2季度,京東電商平台共扶持注冊地來自832個國家級貧困縣的商戶6003家,幫助貧困縣銷售商品153億元,平均季度複合增長率為26.5%,同比增幅最高達200%。
這個成就令人感到驚奇,在電商發展已經成熟的今天,京東怎麼還能在垂直品類做到200%的增長?
在國家級貧困縣電商還能有平均150%以上的增速,扶貧,看來不僅僅是一項社會公益,也能對企業業績有巨大好處。
1、電商扶貧:國家戰略
京東的扶貧實踐,給緊迫的中國扶貧任務一個啟示,更好調動市場的參與,能夠取得多贏的效果。
在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最高領導人承諾,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到2020年所有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一道邁入全麵小康社會。
具體來講,到2020年,通過產業扶持,可以解決3000萬人脫貧;通過轉移就業,可以解決1000萬人脫貧;通過易地搬遷,可以解決1000萬人脫貧,總計5000萬人左右。還有2000多萬完全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可以通過全部納入低保覆蓋範圍,實現社保政策兜底脫貧。
產業扶持,是解決貧困人口最重要的武器,隻有充分調動市場經濟的因素,才能最大限度動員社會資源參與扶貧脫困。
實際上,最高決策層也意識到“互聯網+”和電商在扶貧事業中的重要作用。
黨中央、國務院發布《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電商扶貧,作為“互聯網+脫貧”中的重要任務,被列入其中。
《決定》要求,加快物流配送體係建設,支持郵政、供銷等在貧困村建立服務點。支持電商企業拓展農村業務,加強貧困地區農產品網上銷售平台建設。加強貧困地區農村電商人才培訓。對貧困家庭開設網店給予網絡資費補助、小額信貸等支持。
在過去15年裏,在國家網絡基礎建設、政策引導以及消費升級大潮下,電子商務爆發式增長,規模穩居世界第一,京東等企業成為了時代弄潮兒吃到了紅利。
在共同富裕的目標下,在全麵實現小康社會的要求下,國家也對電商企業提出了希望,電子商務企業有義務也有能力為國家扶貧戰略獻策獻力,在報效國家回報社會上,互聯網公司一向是踴躍爭先的。
京東參與國家扶貧,是責任義務,也是從高管到員工眾心所向。
2、扶貧的電商基礎設施
電商為什麼能夠扶貧?
電商有兩大利器,擁有幾億主力消費人群的互聯網平台、擁有四通八達到家門口最後一公裏的倉儲物流配送係統。
比如京東,擁有MAU2.365億以及移動端微信出口,可觸達微信10億用戶;京東擁有大件、中小件和冷鏈一體化三張五六萬,是世界上唯一擁有三張倉配一體化物流網絡公司。
這是京東能夠在扶貧事業中大放異彩的最重要武器。
截止2017年6月底,京東平台上共開設109個貧困地區特產館,成為貧困縣農產品上行的重要通道。
從貧困縣農特產商品地域銷售數據來看,訂單量占比較高的產品品類集中在米麵雜糧、肉幹肉脯、水果、零食等食品類商品;
農特產商品消費地域集中在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和成都、天津等二線城市。其中,北京是主要消費城市,農特產品的品類最為多樣,規模最大。
今年上半年,我國電商在社會商品零售額中占比達到13.35%,雖然超過了全球平均水平,但在國民經濟體係中的比例仍然不能算高,電商為什麼對扶貧有如此大的作用?
京東投資人、今日資本徐新這樣認為,13%是全品類的平均數,其中服裝已經達到20-30%,3C也是20%多。根據研究,在新生產物取代舊事物的過程中,20%滲透率是拐點。之所以2014年開始大家都覺得傳統零售行業下降明顯,就是因為電商滲透率已經接近了20%的這個拐點。
電商平台就是未來最大最集中的銷售市場,這個市場,可以低價甚至免費向貧困地區開放,讓貧困地區的農產品迅速進入中國最具有消費能力人群的視野。
過去十幾年來,政府下大力氣在硬件基礎設施上發力,建設高鐵、高速公路,村村通電通網絡,給扶貧打下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京東等電商平台,是互聯網基礎設施,隻有有了硬件和軟件基礎設施,農村的產品,才能有觸達用戶的可能性。
這也就是為什麼通了網通了電農村依然沒有發展,隻有京東等電商平台發展到了一定程度,農村的電商才有了爆發式的增長。
京東報告很重要的一點是,農特產商品的銷售半徑超過500公裏,突破了傳統線下零售模式200公裏的銷售半徑。
這就是電商對線下零售模式持續改造而帶來的便利。
京東CEO劉強東曾經說,過去農村地區存在兩個價格歧視,第一個價格歧視是,越窮的地方,東西賣的越便宜,“沒有物流體係,運不出來。”第二個價格歧視,對於同樣的東西,越貧窮的地方購買價格越貴,這也跟貧困地區物流不發達有關係。
據人民日報報道,我國蔬菜類農產品流通成本占售價的50%—60%,甚至更高。
京東的物流、倉儲能夠支撐貨物大範圍、低價的運輸,降低物流成本和損耗率。
京東自營的倉儲物流,形成規模效應,能夠有效降低貧困地區農產品的價格,讓這些產品在競爭中有比較優勢,才能在一年內取得150多億的銷售額。
3、從“授人以魚”到“授人以漁”
互聯網和電商基礎設施的普及,做大了整個蛋糕,150億的增量就是明證。
不過,互聯網和電商有著自己的特點,那就是不均衡性,雖然貧困戶們都吃上了蛋糕,但有人吃到飽,有人卻僅能嚐一口。
京東報告指出,從貧困縣農特產商品用戶評價分析來看,“長尾形態”與“二八效應”並現。在商品銷量、質量和服務滿意度水平等方麵,不同商家差異顯著。
好評數過20000的四家特產館——蘭考館、碭山館、烏蘭察布館和大別山館,都在產品上鮮明突出了本地特色,並且對產品包裝進行了很好的設計。
少數店家的某些商品稱為銷售爆品,獲得極高的銷量和評價數量。如蘭西縣黑土小鎮京東自營旗艦店有218375條評價;在農特產品方麵,此類商戶中每20家商戶中就有一家的評價數超過萬條。
世界銀行曾經發布報告,受過教育的人利用互聯網增收更快,而教育程度低社會地位低的人獲益較少。
世界上有五分之一的人是文盲,互聯網對這部分人來說就是屠龍術。
同樣,電商扶貧也一定是有冷有熱,受過教育思維領先的年輕人受益大,年紀大教育程度低的老人受益小。
對於出身宿遷農村的京東CEO劉強東來說,熟悉農村了解國情,互聯網會帶來新的不平等,對中國農村有深刻觀察的劉強東,有著自己的應對辦法。
對全部貧困地區開放互聯網平台、物流配送,對在知識和資本更貧困的人群,京東有著兜底的策略。
比如京東的跑步雞項目,由京東金融為貧困戶提供免息貸款,貧困戶用這筆錢購買雞苗、飼料,散養160 天後通過京東自營平台進行銷售,每個貧困戶不需要花一分錢,就能獲得3,000 元的收入。
劉強東說,這就是用商業的方式去扶貧,不僅要“授人以魚”,更要“授人以漁”。
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韓俊曾經說,有研究發現,貧困資金往往用不到最窮的人身上,處於收入分配底端貧困人口越來越難以享受經濟增長的好處,也就是說經濟增長的減貧效應在下降。
這就要求我們國家的扶貧方式要從“大水漫灌”向“精準滴灌”轉變,“真正做到扶貧扶到人身上,脫貧落到人頭上”。
互聯網是甄別人群,提供有效服務的有力工具,在精準扶貧上,京東還大有文章可做。
-----------------------
超先聲,王超的微信公眾賬號,關注互聯網和新科技。微信搜索“chao-xiansheng”,傾聽進步的聲音。
超先聲文章全部原創,都是赤裸裸的幹貨。轉載請務必注明出處和公眾號,否則堅決找你麻煩。
最後更新:2017-08-20 01:5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