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5
京東網上商城
打臉!二季度淨虧損2.87億 京東股東收益再變負值
8月14日晚,中國電商巨頭京東集團發布了2017年第二季度財報。其中顯示本季度京東持續經營業務淨收入達93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3.6%。
然而,如果按照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Non-GAAP),京東的淨利潤卻從14億元人民幣下降到9.765億元,反而出現了接近4億元的下跌。受此影響,美股盤前京東一度大跌超7.6%。
今年二季度,京東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持續經營業務淨虧損為2.870億元人民幣(約4230萬美元),去年同期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持續經營業務淨利潤為1.276億元人民幣。
公司盈利能力才是決定投資者選擇的核心指標。4個月前京東發布今年第一季度盈利的財報時,京東的股價在兩個交易日內京東股價上升了近8%。
從京東財報可看出,二季度京東經營業務淨收入同比漲幅超過四成,但利潤卻狂跌,這背後的原因在哪裏?
首當其衝便是成本大增,財報顯示,京東第二季度成本為806億元,較上年同期的561億元增長44%。
京東方麵給出的解釋是由於今年第一季度的利潤超出了預期,京東決定將超出預期的利潤用於更多的促銷活動,這導致今年第二季度京東的營收部分非常強勁。
強勁促銷錄得營收大增,同時也需要帶來因銷量增加而帶來的利潤總額的上漲。可數據卻顯示,京東第二季度的毛利為126億元,毛利率為13.5%,京東的毛利率低於上年同期的15%,也低於上一季度的16.1%。
今年第二季度,京東提出了第四次零售革命的理念,意圖通過布局零售基礎設施,利用大數據、雲計算和人工智能等技術打破傳統零售在空間、品類和供應鏈上的組織形式,重構零售的成本、效率和用戶體驗,打造無界零售的新業態,與整個產業鏈及消費者共同創造和分享價值。
但事實證明,京東的業務除了傳統電商板塊規模的上漲,其餘還都需要很長時間的培育和積累,仍然存在不確定性。
2015財年京東電商業務收入占比99.8%;今年一季度,這一比例依然高達98.5%。
通過梳理之後就不難發現,從2015年Q1到2017年Q2,京東毛利潤率始終在12.2%到15.1%範圍內波動,暫時看不出向上突破的跡象,所謂平台規模收割期,規模成本遞減也沒有顯露出苗頭。
這背後的主要原因是“第三方”業務的貢獻約占京東毛利潤的40%,但是第三方賣家銷售額占比已經沒有多少提高空間。
而在成本壓縮領域,2015年Q1以來,京東市場、研發、行政三項費用合計占營收的比例在7.1%到8.2%之間,可見其進一步壓縮的空間比較有限。
在電商戰略分析師李成東看來,京東想保持盈利狀態依然有一定挑戰,新業務需要投入的也不少,從短期來看,京東不會實現大規模盈利。
現如今擺在京東麵前的難題時,如何在盈利持續性和業務擴張性上找到平衡點。如果新業務不能及時頂上,單一憑借電商平台,競爭力必然會邊際效應遞減。這恐怕也是股東用腳投票,股價在二季度財報公布後便下挫的內在原因了。
最後更新:2017-08-20 01:2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