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101 返回首页    go 京东网上商城


ATJ财报季:腾讯与阿里不相上下,京东危险了

投资潮官方微信:investide

投资潮官方微博:投资潮网站微博

来源:投资潮

腾讯、阿里这是要并肩齐飞的节奏啊!

继腾讯控股之后,阿里巴巴也于北京时间 8 月 17 日晚间发布了 2018 财年第一季度(2017 年 4 月-6 月)的财报。不出意料地,阿里和腾讯这个财季又双双携手“超过市场预期”,当季收入增幅均超过50%。

“现金牛”——核心电商

季报显示,2017年Q2阿里502亿收入中,核心电商业务(中国零售、中国批发、国际零售、国际批发)营收430.3亿,占比85.7%,是当之无愧的“现金牛”。而云计算、数字娱乐及创新业务等业务营收合计71.6亿,占比14.3%。这三大新兴业务则是被寄予望的明日之星。

尽管此前阿里巴巴宣布不再公布GMV(商品销售总额),但在这个季度,阿里公布称天猫的实物GMV同比增速达到了49%,其中时尚服饰、消费电子、快速消费品(FMCG)核心品类表现强劲。该增速超过了前一天公布财报的京东。

新业务开拓方面,阿里的新零售布局正在提速。今年5月,阿里巴巴以126亿港元(16亿美元)作价,完成对银泰商业的私有化及控股股权收购。除此之外,还正式推出自2015年起孵化的盒马鲜生。天猫与苏宁、银泰、三江、百联等战略合作伙伴的合作也在快速推进,并相继推出无人零售店、无人口红售卖机、汽车自动贩卖机等无人零售业态。

最新进展是,阿里无人店项目团队已确认被纳入“天猫新零售战略大图”,并计划在年底前在杭州开设第一家无人零售实体店。

受此影响,阿里股价周四大涨近5%。今年以来,阿里巴巴股价已大涨超过70%。就在本月,阿里巴巴成为亚洲首家市值超越4000亿美元的上市公司。核心电商强劲是事实,这是投资人看好的原因。

不过,电商业绩飙红,给了阿里在其他业务继续烧钱的底气。一直在亏损的云服务,本季度却没能扭亏为盈。

云服务是阿里近年来重点布局的领域,这一季度的表现仍然可圈可点:付费用户数首次超过 100 万,收入 24.31 亿人民币,但却仅实现了 96% 的增长,增幅为数个季度以来的新低。

事实上,云服务的增长在最近一年里已经出现了放缓的趋势,不过增幅低于三位数尚属首次。出现这一现象部分原因在于阿里云的主要客户群体为中小企业,客单价本身并不高。

另一方面,阿里云目前仍处于靠降价抢占用户的阶级,从 2015 年至今,阿里云曾数十次宣布降价。在今年 6 月的云栖大会上,阿里云又宣布云数据库 Redis 版(集群版)和云服务器 ECS 最新一代实例继续降价,最高降幅分别为 35%和 31%。

京东高速增长的故事讲不下去了

相比之下,京东则没那么好运了。不仅财报当天暴跌5%。而在阿里财报公布后,京东的市值更是跌破600亿美元。

基于通用会计准则(GAAP),京东净亏损为2.870亿元(约合4230万美元),这是京东在一季度实现净利后重新转为亏损。同时,京东二季度利润率为13.6%,比预期低约240个基点。

一直以来,京东都以高速增长来打动投资人,只要保持比天猫高的增长速度,京东超越天猫就有可能,资本市场也愿意相信这样的故事,但这个故事很可能已经讲不下去了。

根据此前市场数据,上一财年天猫的GMV为15650亿元,而京东的GMV为6582亿元。体量相较天猫小很多的京东,在同比增速上本应该远远领先天猫。但过去几个季度,京东(46%)的同比增速却呈下降态势,直至本季度被体量远大于自己的天猫(49%)甩在身后。

在618大促期间,京东还投入了大量真金白银进行市场营销,但第二季度京东交易额的增速却不及投入的增速,这在京东历次的财报中尚属罕见,而这也意味着面临电商市场的剧烈竞争,京东为了增长,所付出的代价也在急速增长。

这从京东财报披露的营收成本结构就不难看出端倪。

以2017Q1为例,京东收入和GMV同比增长分别是40%和42%,营销费用控制在39%。刚公布的第二季度财报里,京东收入和GMV同比增长为44%和46%,而营销费用则高达41亿元同比增长63%,即便是整体运营费用也攀升到了44%。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京东首次营销费用大幅超过GMV以及收入的同比增幅。

成本激增还极大地影响了京东的毛利率(此处毛利按照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履约成本计算得出),2017年第二季度,京东毛利率(不含JD Finance)为6.7%,首次下降,出现明显拐点。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在用户质量方面,京东却反超阿里。评价用户质量最重要的标准就是看ARPU值,即平均每户收入(ARPU-Average Revenue Per User)。

本季度阿里巴巴收入高达人民币501.84亿元,除以4.66亿活跃用户,平均每位用户仅为阿里贡献了108元人民币。本季度京东收入为932亿元,除以2.583亿活跃用户,平均每位用户为京东贡献了361元人民币,足足是阿里巴巴的3倍之多。显然,京东的用户明显更具价值。

与腾讯不相上下

再来看腾讯。在该季度总收入上,腾讯与阿里一样,越过了500亿元人民币大关,而其营收和同比增长幅度为 566.06亿元和 59% ,两个指标均略高于阿里。

数据显示,第二季度腾讯的总收入为人民币566.0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9%,按非通用会计准则,期内盈利为人民币164.8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3%。

腾讯认为,二季度收入实现59%的同比增长,主要受智能手机游戏、个人电脑游戏、支付相关服务、网络广告以及数字内容订购及销售所推动。二季度腾讯网络游戏收入增长39%至238.61亿元,主要来自包括《王者荣耀》在内的多款智能手机游戏的收入增长。网游收入,已经占到腾讯总收入的4成多。

再看腾讯的2017年半年财报,数据是清一色的“同比增长”:二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66.06亿元(83.56亿美元),较一季度增长14%,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长59%;上半年营收为1061.58亿元(156.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7%;上半年期内利润为328.02亿元(48.42亿美元),相当于一天盈利1.8亿,要知道他们2016年全年的利润也不过414.47亿元。

除了业绩亮眼,腾讯的员工薪酬同样令人羡慕:

根据腾讯公布的上半年雇员及薪酬情况:旗下共有40678名雇员,比2016年年中31557名增长了28.9%,上半年所发薪酬达到160.17亿元,人均薪酬接近40万!如果下半年持平,那腾讯员工2017年的人均薪酬至少80万!

今年以来,在港股上市的腾讯与美股的阿里隔海相望,彼此市值交替领先,经常出现一方前一天刚刚成为“亚洲市值最高公司”,第二天就被另一方超过。受公司影响,马化腾和马云的身价也水涨船高,你来我往地问鼎“中国首富”称号。

关于阿里和腾讯的生态布局,我想已不用再过多叙述。如今阿里巴巴和腾讯都在主营业务之外,试图拓展更多的领域,他们早已不再是单一的电商或游戏公司。而殊途同归的是,他们都正走在成为互联网基础建设提供者的道路上:云服务、人工智能、大数据、移动支付,赋能行业,也连接一切。在可预见的未来,马太效应势必将会更加凸显。

最后更新:2017-08-20 10:22:27

  上一篇:go 拳打天猫脚踢苏宁 京东818手机节单日销售额暴涨513.9%
  下一篇:go 电商一周要闻:京东阿里最新财报都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