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3
京東網上商城
阿裏、京東之後,怡亞通會成為萬億級的產業新領袖嗎?
本文根據華夏基石e洞察【思享會】總第167期《怡亞通的商業模式與供應鏈戰略》主題分享整理而成,標題為編者所加
分享人:邱普,深圳市怡亞通供應鏈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
來源:華夏基石e洞察(ID:chnstonewx)
大家好,我是怡亞通供應鏈股份有限公司邱普。非常感謝有這個機會來參加華夏基石e洞察的思享會,和各位專家、老師進行交流。今天分享的主題是《供應鏈+互聯網——創新驅動發展》。主要將從四個方麵來闡述供應鏈及怡亞通的相關戰略。
第一,全球供應鏈發展的現狀與趨勢;
第二,供應鏈改變中國;
第三,怡亞通的商業模式:供應鏈生態服務無邊界;
第四,怡亞通供應鏈發展戰略:供應鏈+互聯網 創建新流通。
三個至關重要的“蘋果”
在世界上,曾經有三個重要的蘋果影響了社會的發展。一個是亞當、夏娃偷吃蘋果,使人類的精神世界開始明晰;一個蘋果讓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奠定了人類認識自然的一座裏程碑;而喬布斯的蘋果則引領了跨界創新、整合運用的新商業思維。
應該說,喬布斯的蘋果不僅用產品定義了世界,更意味著供應鏈戰略創新的成功。連續八年來,蘋果公司都在Gartner全球供應鏈25強上占據榜首。
1997年,喬布斯回到蘋果公司,並從康柏計算機挖來了庫克。二人“各司其職”,喬布斯專注於產品開發,庫克則專注於供應鏈。庫克依托在計算機行業的沉澱與積累,打造了蘋果的供應鏈管理能力。他關掉美國和愛爾蘭的生產基地,啟用了亞洲合作製造商,建立起了精益生產的庫存係統等等,讓蘋果走上了輕資產之路。後來,蘋果幾乎所有的關鍵技術和生產工藝都是與供應商合作開發的,比如,蘋果做產品設計,供應商做工藝設計,供應鏈作為二者之間的橋梁,成功對接了產品設計與工藝設計,確保蘋果產品能夠有效、經濟的達到利潤最大化和市場最大化。此外,蘋果還斥巨資買斷了觸摸屏等關鍵零部件的供應商產能。所以,當觸摸產品成為了大眾商品,當競爭對手也紛紛進入到這一領域的時候,蘋果早已與供應商在合同中約定了最優惠的價格。這一係列的舉措實質上都是蘋果供應鏈價值的一種延伸。當前,隨著產業鏈越做越大,蘋果也開始布局於產業鏈的核心價值鏈部分,比如芯片、集成電路等等。
隨著蘋果商業帝國的崛起,我們認識到,產品定義世界,它不僅包含了產品的成功,還包含了供應鏈的成功。因此,這就引入了我們今天分享的核心——供應鏈。
供應鏈全球發展的現狀與趨勢
可以看到,工業化和全球化的發展為全球供應鏈布局帶來了深遠的影響。發達國家以跨國公司為載體,在供應鏈迅速布局,實現了全球供應鏈的主導地位,帶動了全球範圍內分工、貿易的快速發展。發展中國家也不甘落後,紛紛參與到了全球供應鏈當中,但大多以低附加值的成品出口以及服務外包的一些供應業務為切入點。隨著21世紀全球市場競爭的風起雲湧,新的競爭環境推動了企業管理模式向縱向一體化和橫向一體化演變,這就要求供應鏈更加強大。
所以,供應鏈從線狀、網狀平台,到網絡生態的發展,都是全球市場的競爭、分工與管理的專業化所促成的,它帶動了全球整體的產業鏈、價值鏈的創新和升級。
傳統供應鏈的定義是采購、生產、倉儲、物流、配送的全過程。但是,隨著供應鏈的發展,其特征被加載了越來越多的時代烙印。當今,供應鏈是以客戶需求為導向,以提高效益和效率為目標,以整合資源為手段,實現產品、設計、采購、生產、銷售、交付等全過程的企業間的協同組織形態。
近年來,隨著供應鏈生態圈模式的推進,供應鏈實際上已經形成了一個立體、多維生態的鏈狀結構。它貫穿了企業從研發到交付,到終端用戶的全過程,具有集成創新、創造價值、共享共贏、跨界融合和專業分工等特點。
所以,在供應鏈的生態圈當中,它是從核心企業延展到上、下遊企業的,集物流、商流、信息流、資金流,四流一體的,將供應商、中間服務商、增值服務商、製造商和終端消費者融於一體的生態係統。
通過供應鏈的這些特征我們可以發現,供應鏈不是單個的企業,而是一種能夠帶動產業或行業發展的鏈狀或網狀結構。所以,越是發達的國家/地區,越具備供應鏈戰略和思維,其供應鏈的生態也就越完善。在相關政治因素、經濟因素的推動下,以提升核心競爭力、提高效率及降低運營成本為目標,整合及配置全球資源,依托電子信息、物聯網技術、雲技術等科技力量的迅勐發展,供應鏈在全球實現了持續的飛速成長。這些都是創新驅動發展的典型例證。
供應鏈改變中國
邁克爾•波特的競爭理論提出,組織的貿易優勢並不是簡單地決定於組織的自然資源、勞動力、利率、匯率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它取決於組織的產業創新和升級的能力。而在物聯網時代,國家之間、企業之間的競爭也不再僅僅是產品與戰略的競爭,它同時也應該是供應鏈與供應鏈的競爭。所以,物聯網對價值鏈的改造是全方位的,從產品到商品,從製造端到消費端,涵蓋了原材料的服務環節將麵臨著變革和不確定的挑戰。
因此,我們鼓勵企業要用供應鏈思維去武裝自己,提升自身的核心競爭力。鼓勵企業外包非核心業務,強化核心優勢業務。
當今,中國供應鏈發展的狀況是什麼樣的呢?
首先,供應鏈是以物流為基礎的。物流行業的特征是,規模大、集中度低、成本大、效率低。即便在重點領域,某些環節上也是相對薄弱的;第二,交通設施的投入大,需要加大互聯互通,發揮資源共享,減少重複建設;第三,電子商務結構與發展的速度與傳統企業的轉型升級發展還存在不均衡;第四,傳統供應鏈麵臨的變革。剛剛說到,企業內部的供應鏈已經得到了成長和發展,但是供應鏈作為一個行業,係統化建設目前還相對薄弱。要實現B2B\B2C\O2O\C2F等等一些商業模式,就意味著傳統的供應鏈係統需要變革;最後就是人、貨、場等商業元素的重構,用新流通的變革發展推動供應鏈改變中國。
值得欣慰的是,最近不斷有國家有利政策密集出台,可見市場對政策已形成了倒逼攻勢。市場的發展,需要政策去開道、去引領,需要明確行業標準等等,並且需要各方麵的齊頭並進,才能保證一個產業的良性發展。
但是,中國供應鏈發展還存在很多痛點。包括政策與理念方麵還相對滯後,人才和組織方麵還不夠匹配等等。比如,企業在逐步確立戰略夥伴關係的同時,一方麵麵臨著比較嚴重的冗員問題,另一方麵卻是高端供應鏈管理人才的匱乏。此外,物流、商流、信息、流資金流四流合一的進程緩慢,基礎設施和硬件方麵還存在著差異化和結構化的不均衡,技術和研發方麵也存在硬件技術不完善,信息不對稱、不透明,互聯互通運用不夠,共性技術投入不足等等問題。不過,痛點也意味著機會。所以,中國經濟發展帶動供應鏈的創新運用與持續發展應運而生。預計到2020年,我國供應鏈的市場規模將達到3.1萬億美元。
回到政策的角度。現在國家的幾大戰略,包括供給側結構改革戰略、一帶一路戰略等等。其中,對內,我們的供應鏈麵臨著結構性改革——去庫存、補短板、降成本、創就業、走出去;對外,我們以一帶一路為合作重點,力爭實現外交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都是與供應鏈的發展緊密結合的。可以說,供應鏈發展是供給側改革的延伸,是經濟發展的新動力,也助力傳統企業轉型升級,提升企業甚至是國家的競爭力。
而一帶一路不僅釋放了國內的產能,它同時也讓中國企業獲得了全球采購需求,從而快速深入融合到全球的供應鏈體係當中。這一切都意味著,提升國內流通業的效能,助力傳統流通向新型流通的轉型,實現和全球互聯互通的過程充滿著機會和挑戰。
所以,不論是從政策角度,還是從行業或企業的角度來看,我們都能夠感知到,供應鏈正在改變中國。
供應鏈生態服務無邊界
怡亞通成立於1997年,並於2007年成功上市,是國內第一家上市的供應鏈企業。如今,怡亞通的服務平台遍布中國380個主要城市和全球十多個主要國家。擁有員工近三萬人。如今服務規模、服務網絡、服務終端門店、服務品牌數量等都位居全國供應鏈企業之首。我們的合作夥伴包括百家世界五百強企業以及兩千多家品牌企業。去年,我們的營業收入是583億元,是中國企業五百強。
怡亞通的供應鏈生態,服務無邊界是什麼樣的狀態呢?怡亞通是以物流為基礎,以供應鏈服務為載體,以互聯網新技術為共享手段,打造十二大服務平台,聯合供應鏈各環節的參與者,努力構建一個跨界融合、平台共享、共榮共生的供應鏈商業生態圈。
從上圖我們可以明確地看出怡亞通的商業生態。它是以380分銷平台、全球采購平台、廣度平台、物流平台為載體、以內容平台為增值服務、以互聯網為手段,通過供應通、營銷通、星盟通的三通整合鏈接,將增值服務商、大客戶、各類企業和終端門店、C端消費者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共融共生的供應鏈商業生態。
怡亞通的平台聚集了上百家五百強企業和兩千多個國內著名的企業和優勢資源。業務嵌入了電腦、通訊、醫療器械、快消、冷鏈、生鮮等十多個領域,形成了強大的資源整合能力和競爭優勢,能夠有效地幫助合作夥伴提升核心競爭力。同時,下遊能夠覆蓋上百萬家終端門店。
正如今年五月份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先生與怡亞通董事長周國輝先生在央視財經《對話》欄目當中所說:“我們需要怡亞通。在與怡亞通的合作中,我們利用怡亞通的平台,可以對接到很多中小企業供應商,形成係統對接。這其實並不簡單,就如同蓋一座房子,怡亞通幫我們把散落在不同角度的磚塊集中起來,這樣我們才能高效地運轉。當然,包括其它企業在內,我們為中國智能製造發揮著各自的專長。”
郭先生這段話描述了怡亞通在為生產服務型企業所做的服務。同時,怡亞通也服務於流通領域等全程供應鏈服務。
從上圖可以看到,怡亞通首先強調的是供應鏈思維,是以競爭態勢強調共榮共生。也就是說,企業首先要強大,並在強強聯合當中實現共榮,然後是服務模式再造。通過全流程服務去實現價值鏈的再分配,從而達成思維升級、合作共贏,以及技術、設備的共享。
1、以基礎平台為載體
怡亞通供應鏈服務最大的兩大載體是廣度服務平台和深度服務平台。
廣度服務平台從產品設計開發、原料采購和生產方麵入手,深度服務平台是從分銷、營銷、終端零售和消費者多維度進行融合。在這些環節當中,物流、商流、信息流、資金流四流合一、全程服務。深度服務平台是怡亞通在2009年開始開拓的一個新的服務平台,也就是在全國380個主要城市構建自己的分銷、營銷渠道。到目前為止,已經在近280個城市建立了自己的分銷、營銷網點,實現了近400億的業務規模,覆蓋了上百萬家終端門店。我們稱這樣一個終端覆蓋量最大、品牌服務量和團隊服務規模最多的服務平台為 380深度分銷營銷平台。
再來看看供應鏈服務的基礎:智慧物流平台。它以智慧運作、資源共享、信息集成、全程可視的運營模式為廣度和深度平台服務,拓展供應鏈上遊品牌的直營物流業務和下遊分銷渠道及終端物流業務的管理,從B2B物流、B2C物流、冷鏈物流、城市配送和幹線物流去引導供應通智慧物流平台,將供應通與終端者連結起來,實現了後台和前台的四流合一。
基礎載體還有全球采購平台。這是以全球化視野,對資源配置進行優勢整合,為全球采購商、零售商、品牌商及中國和世界各地的產品搭建了商品供給、產品整合定製和交易的平台,為合作夥伴實現全球買、全球賣。
這四大平台就是怡亞通商業模式當中的基礎載體。
2、以增值平台為內容
在四大載體平台的基礎之上,我們還要為其添加內容,包括資本服務平台、營銷平台、冷鏈平台、品牌服務平台、新零售品牌、宇商金融平台和380金融服務平台。我們常說,內容為王。它的意思是,內容就是增值部分,是以載體為基礎的,未來實現更大的增值和成長空間。
3、以互聯網平台為手段
有了載體和內容,還要通過互聯網的手段。怡亞通通過自己開發的星鏈平台,對載體和內容進行連接。作為互聯網供應鏈平台上的一種新流通模式,星鏈平台又分為星鏈雲商、星鏈雲店、星鏈生活和星鏈友店四大分子平台,針對不同的客戶群,具有不同的功能。
星鏈雲商是品牌銷售營銷B端平台,所有終端商店采購平台,上遊通過這個平台營銷,下遊通過這個平台采購,四位一體打造怡亞通的新流通。
星鏈雲店可以覆蓋上百萬家終端商店,運用雲店幫助終端商店插上互聯網翅膀,所有的商店變成O2O商店,把自己的商品放到互聯網銷售,下載怡亞通共享的商品,再推送到客戶,同時在這個過程中分享到銷售的利潤。
星鏈生活是品牌整合終端商店及流量的營銷平台,是所有商店流量產生效益的共享中心,是消費者生活體驗的平台。在品牌同質化嚴重的情況下,未來的品牌需要營銷。通過星鏈生活,能夠抓住消費者的心智,讓消費者有更多的選擇。
星鏈友店響應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為有銷售能力的人零成本開設。最近我們用在公益,幫助殘疾人在輪椅上用手機下載APP自己去創業,這種友店的模式做公益入手、幫助殘疾人創業成就他的未來。
4、線上線下融合的“三通”模式
怡亞通做星鏈平台目的不是為了做電商,而是要幫助終端門店做電商,讓終端門店插上互聯網的翅膀。而要通過這一係列的整合和連接把載體、內容以及互聯網結合在一起,就要實現“三通”,即我們所提出的供應通、營銷通和星盟通。這三通能夠幫助實體企業更好地進行線上、線下的融合。
因此,怡亞通的三通模式是以供應鏈為載體,以互聯網為手段,增值服務內容,幫助品牌商通過各種商店把產品直接營銷給消費者。
其中,供應通首先是在智慧物流的基礎建設,加上信息化建設和分銷基礎建設,將三大建設融於一體。智慧物流建設是整合全國的物流資源,打造供應鏈VMI倉高效的物流平台。同時,通過分銷基礎建設,建立集中采購的能力,實現一站式采購服務,擴大終端覆蓋網絡的維護能力,達成供應通下遊分基礎的強化力量,提升品牌資源的招商和引流能力,提供品牌直供,經銷商加盟模式,提高供應鏈的效率,從而促進產品的營銷和銷售執行落地。
供應通尤其強調的是係統信息的基礎建設。它搭建了係統的框架結構,包括我們說的訂單管理、倉庫管理、運輸管理、SD係統等等,都是在供應通的生產流水上體現出的多方共贏和互聯互通。
簡而言之,供應通既幫助上遊品牌廠商提供了快速終端覆蓋的能力,也為下遊經銷商提供了一站式商品采購服務的能力,並因此提升了物流、商流的效率,降低了商品流通環節的成本,減少了交易環節。
營銷通——在供應通的基礎之上,營銷通直接從品牌入手、抓心智、拓市場、提銷量的作用,真正實現了分銷+營銷的創造競爭力。
“三通”當中還有一“通”——星盟通。星盟通定位於品牌的營銷平台+商店的互動電商和營銷平台,是實現流通的互聯網平台,幫助終端建立互聯網平台,供應全球的優質商品做大零售收入,幫助終端商店做大做強。
5、提高抗風險能力
在不斷的實踐與創新過程中,我們現在又提出了怡亞通的新流通模式。其目的是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強化企業的抗風險能力,達成快速響應市場變化的能力和構建生態融合發展的能力。
在提升企業核心競爭能力方麵,我們首先是幫助企業專注於核心業務,提升自身競爭力。同時,將非核心業務外包。第二,通過整合共享創新的供應鏈思維來提升企業的管理能力。第三是實現扁平化、社區化、共享化的新流通。
那麼,如何提高企業的抗風險能力呢?首先,要篩選行業內優質的合作夥伴,實現合作共贏、分散風險。在供應鏈金融和增值服務的過程當中,抗風險是第一要素。而我們的能力是,能夠整體性、多角度、連續性地識別風險。在新流通中,要快速響應市場變化能力。我們致力於在生產端、流通端均可實現產品快速交易,基於互聯互通的模式,幫助供應鏈服務標準體係的建立,最終達成客戶需求,以定製化、個性化的服務,實現共榮共生的融合發展。
供應鏈+互聯網,創建新流通
新流通是建立在供應鏈+互聯網的基礎之上的。它首先是一場思想革命,是供應鏈+互聯網+產業發展的新思維。供應鏈思維強調整合、共享、創新,專注於核心力。互聯網思維強調客戶體驗、平台共享。產業思維強調的是競爭力、核心力的領先,持續創造需求實現穩健發展。在這個思想革命的基礎上,我們提出了供應鏈+互聯網,創建新流通。
什麼是新流通?我們知道,傳統分銷的痛點是代墊高、庫存高、應收高、風險大、發展慢,有時甚至得不償失。那麼,有別於傳統的分銷模式,新流通要體現出零代墊、零庫存、準應收、風險小、強競爭力和可持續的、穩健的發展模式。它一定是中國流通行業變革、升級的模式及力量。
新流通有三大特點:
1)扁平化: 品牌與終端商店及消費者互聯互通。它體現為交易環節的減少,有效實現了信息、貨物、場景等等元素的通達,呈現出扁平化的特點;
2)社區化: 任何社區商店都能得到品牌支持,創造社區自己的節日。當前,我們看到的“雙十一”、“6•18”等等節日都是把前後端的有效需求在一個時間段內集中體現出來的結果。而我們現在所強調社區化,即社區化商店能夠在小而美的狀態下得到品牌的支持;
3)共享化: 品牌、O2O商店、平台商、流量提供商、客戶等,均是利益共同體,共享成果。
因此,怡亞通是以“供應鏈+互聯網”為核心,對整個商品流通業進行全鏈條的升級,構建O2O\B2B\2C模式的新流通的商業生態,打通品牌商、代理商、零售終端與消費者之間的壁壘,實現了各方資源共享、利益共贏。
以上是怡亞通的供應鏈發展戰略,即供應鏈+互聯網,創建新流通。正如周國輝董事長所說:“在這個生態圈中,所有的品牌都可以通過怡亞通這個平台賣給客戶產品,所有的客戶也都能通過這個平台找到品牌。整個社會資源是共享的,因此能夠成就萬億級的企業。因此,隻有到了這個時候,才真正建立起了世界級的供應鏈生態圈。
綜上所述,在怡亞通的供應鏈+互聯網,創新驅動發展的戰略中,我們著重體現的是怡亞通的商業模式和供應鏈發展戰略。它是通過供應鏈全程服務的十二大平台,以載體、內容、互聯網工具來實現互聯互通的。通過供應鏈+互聯網,推動三通(供應通、營銷通和星盟通)創建新流通。
謝謝大家。
彭劍鋒教授點評:
大家晚上好。首先感謝邱普副總裁為我們帶來的精彩分享。
通過邱普老師對怡亞通供應鏈的介紹,我有幾點體會:
第一,邱普老師所講的供應鏈,尤其是怡亞通的供應鏈已經上升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它不僅僅是一種新的企業供應鏈模式,更是一種全新的產業戰略,甚至是從國家發展的戰略高度推動供應鏈事業。這意味著,供應鏈不僅僅是一種企業思維,更是一種產業的戰略思維,甚至是一種站在國家戰略高度的思維。
第二,邱普老師談到了中國供應鏈產業的痛點,包括從政策、理念的相對滯後,到人才的匱乏,到“四流合一”進程之緩慢等等。正是因為這些痛點,所以,供應鏈對中國企業而言,也麵臨著新的機會。而機會一定是大於挑戰的,尤其是按照怡亞通的董事長周國輝所提出的,未來,中國的供應鏈將會是一個產生萬億級企業的產業。
那麼,怡亞通的商業模式到底是什麼?它的創新究竟在什麼地方?邱普老師提到,怡亞通所要構建的是一個供應鏈的生態、服務無邊界的供應鏈係統,而這個係統包括了十二大平台,包括了載體、內容,包括了以互聯網為工具,也包括了三通戰略。這說明,它是一個多維的、立體的、生態的、無邊界融合的體係。
我認為,怡亞通所構建的商業模式是真正在打通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的關係。一方麵,它為生產型企業和品牌商提供服務,另一方麵,它也在為無數的終端商提供服務。我們說,商業模式最核心之處就在於,你為客戶價值創造的方式是什麼?怡亞通客戶價值的創造方式的核心在於,它能夠幫助企業去提升核心競爭力,能夠幫助企業構建生態優勢。所以,它一方麵是幫助企業打造核心能力優勢,另一方麵是幫助企業構建產業生態優勢,這兩點是無論是對於生產型企業而言,還是對於流通性企業而方,都是最有價值的地方。
同時,怡亞通平台是真正整合、共享、創新了供應鏈體係,從而幫助企業提升其供應鏈管理能力。也就是說,通過怡亞通的專業化服務平台,一方麵幫助企業專注於核心業務,另一方麵是通過整合、共享、創新,幫助企業提升它的供應鏈管理能力。這也是作為平台化、生態化企業,能夠為無數零售終端商和無數品牌商帶來價值的地方。
因為怡亞通所構建的體係確實是非常龐大的。客觀地說,這個體係包括了邱普老師所提到的十二大平台,包括供應鏈載體、內容,也包括以互聯網為工具來構建的這套生態體係。這種生態體係一旦形成,能夠成就一個千億級、萬億級的企業。那麼,對於這麼大的一個平台,以及這個平台的夢想,它憑什麼能進行管理?我想,這可能也會是大家的疑問。我認為,怡亞通之所以能實現這個夢想,主要還是依靠供應鏈+互聯網。
我們說,互聯網發展到今天,它已經進入到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我們曾經歸納過,互聯網發展的第一階段叫全包互聯網化,這一階段主要解決信息全包的問題。第二個階段我們稱之為渠道互聯網化,主要解決了渠道的問題。並且,在渠道互聯網階段,產生了大量的電商,比如阿裏、京東等等企業。第三個階段是所謂的供應鏈互聯網化。在這一階段,企業真正實現了供應鏈的互聯網化。事實上我們看到,互聯網當前已經進入到了產業互聯網化的階段,所以,怡亞通的商業模式不僅實現了供應鏈的互聯網化,而且還實現了產業的互聯網化。它是真正用互聯網思維去改造傳統供應鏈、改造傳統的企業和產業的,真正用供應鏈+互聯網打通了消費者與生產者之間的內在的邏輯關係。所以,它不僅是商業模式創新,同時也意味著,未來,怡亞通要借助於未來的互聯網技術上升到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包括移動互聯、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等,並要具備對這些新技術的綜合運用的能力。這一點對怡亞通來講是一個全新的挑戰。
我一直認為,在中國,企業要構建平台,構建生態體係,最關鍵的還是要建立信用係統。工具、方法都容易獲得,但是中國企業最大的問題在於不能建立信用體係,不能建立真正的多贏體係、雙贏體係。企業都想做大,都想成為平台化企業、生態化企業,但是,對於被平台化、被生態化的企業而言,它對平台化、生態化企業的最大訴求是,跟著你幹能賺錢。也就是說,平台化、互聯網化企業一定要為被平台化、被互聯網化的企業創造價值,要保證他們能夠賺到錢。
而我認為,真正要實現這種理想或模式,最核心的就是要真正建立起多贏的生態理念。我們知道,生態係統的最大特點是不能獨木成林,它意味著,在一個生態係統當中,各種植物、生物都要得到蓬勃生長,都要得到陽光雨露。我們看到,很多生態化、平台化企業都在低頭發財,隻顧自己賺錢,不顧生態發展。所以,真正建立起為生態型企業創造價值的理念,是怡亞通這類企業未來能否真正獲得成功的關鍵因素。
在前一段時間,華夏基石專門組織了課題組,對怡亞通模式做出了探索。在此基礎之上,我對怡亞通充滿信心,基於三個因素。首先,在中國這個供給側改革的大背景之下,中國供應鏈企業的痛點切實存在,但是,在這個產業裏麵,一定能出千億級、萬億級的世界級企業,這一點毫無疑問。第二,在我看來,怡亞通的創始人周國輝董事長是一位真正有理想、有胸懷,懂得分享、共享的企業家。第三,怡亞通目前的模式已經與200多個中心城市進行了鏈接。
當然,這種模式它並非僅僅停留在理念層麵。經過這麼多年的探索,怡亞通已經在200多個中心城市,向下鏈接了百萬家終端零售商,向上鏈接了數千家品牌企業。應當說,這種模式在實踐過程中具有可行性的。隻要他們堅定自己的戰略目標,堅守自己的核心價值觀,我相信怡亞通未來一定會成為中國一個產業領袖級企業。如果怡亞通能夠按照這一模式,堅定不移地走下去,一定能夠成為世界級企業,真正為中國企業供應鏈的變革,為中國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提升,為中國企業共榮共生的生態做出貢獻。
我們這段時間也跟怡亞通團隊一起,寫了一本關於怡亞通商業模式的書,叫《供應鏈改變中國》,很快就會出版發行。那麼在未來,怡亞通的模式到底該怎麼走,它有什麼理念,它的商業模式的核心是什麼,具體包括哪些內容?供應鏈在未來又會如何改變中國,如何幫助中國企業提升核心競爭力,如何真正打造一個多維、立體、生態的無邊界融合的生態體係?都會在這本書中進行探討。歡迎大家關注。
再次感謝邱普老師為大家帶來的精彩分享,謝謝大家。
互動問答
1、蔡曉鋼:我國提出供應鏈的概念至今大約已經有二十年了,如今更是風生水起。但是,迄今為止,我看到的所有涉及到供應鏈的企業,都僅僅體現在某個模塊、某段鏈條上,還沒有出現真正意義上的全域供應鏈管理的成功案例,其根本原因是什麼?會不會又像ERP一樣,到頭來無疾而終?
邱普:供應鏈是將供給側和需求側更有機地結合起來,能讓供給側改革更有效率,提升經濟運行的逆周期彈性和創新活力,同時體現出創新、協調、綠色、共享、開放的五大發展理念。
目前,供應鏈已經成為了當今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動力。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後,持續至今,全球市場表現為失衡和動蕩不安。生產企業和服務提供者尋找訂單困難,產業鏈下遊和配套企業、消費群體很難獲得合適的產品與服務,市場融資成本高、不便利,局部市場的供給和需求嚴重失衡。利用全球化帶來的自由便利,運用現代互聯網信息技術,供應鏈新業態模式解決市場中的供求信息不對稱,有效整合國內外資源,極大地降低企業的經營成本、融資成本,提高企業的效率,增加企業競爭力,成為了經濟發展的新動力。
據不完全統計,中國供應鏈服務企業有5000多家,其中深圳、上海分別有3000多家和500多家。供應鏈這種業態如雨後春筍般地壯大起來,從產業供應鏈發展到平台供應鏈,再到供應鏈生態圈。但也要看到,中國供應鏈正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中國處於全球供應鏈的下端、價值鏈的中低端。在麵對全球價值鏈、供應鏈和產業鏈之間的競爭當中,我國處於劣勢的地位。
因此,中國迫切需要將供應鏈戰略從企業微觀發展戰略和產業中觀發展戰略層麵上升為國家宏觀戰略層麵,整合和配置全球資源,構建中國全球供應鏈生態體係。
2、周誌海:請問,外貿綜合服務平台未來會有怎樣的發展趨勢?
邱普:外貿服務平台和內貿都有著廣闊的天地。怡亞通最早提出了“買全球”和“賣全球”,即依托物流、商流、信息流、資金流,進行四流合一的全程供應鏈服務,整合+連接社會資源、客戶資源和金融資源,幫助企業實現通關退稅、外匯、物流、融資等一站式的外貿綜合服務。
隨著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以及支付等基礎硬件的逐步發展,供應鏈綜合服務可以通過全球采購平台,幫助企業解決流通和信用兩大難題。一方麵,企業可以享受外貿綜合服務提供的通關、退稅、物流、融資等一係列的外貿服務,同時,通過交易積累的數據,企業還可以獲得數據紅利的反哺、信用背書、融資,從而遠程贏得客戶。企業在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真實數據下,會在平台進行歸類、分析,進而形成決策參考,成為獲取融資、征信、業務發展的依據之一。
3、frextang:任正非和馬雲都說過類似的觀點:小公司不需要關注戰略。請問實際情況是這樣的嗎?
邱普:企業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有不同的需求。長遠看是戰略,短期看是生存。對小規模的企業而言,專注和選擇最為重要,因為生存才是硬道理。我們未必非要長篇大論談戰略,但企業的發展方向、經營的領域和產品、客戶、市場環境、企業如何打造核心競爭力(靠什麼生存),還是需要思考與實踐。
4、劉仁寶:某生產製造型企業,產品為一種高端金屬筆。鋼筆從下生產線到出庫發貨,要經曆這樣的流程:裸筆下線——包裝人員裝盒、裝箱——整箱入庫——按盒出庫發貨。這樣的流程看似嚴謹,但是在發貨環節,多次發現了個別包裝盒內沒有產品的情況。
為了避免上述情況的發生,公司上了ERP係統,希望在不改變原流程的情況下,實現成品出入庫數據的自動化更新,但是收效甚微。
同時,這家企業也常常麵臨經銷商竄貨的問題。據了解,一些防止竄貨的編碼技術、芯片技術都非常昂貴,並且工程也非常浩大。那麼,有沒有一種很經濟地解決問題的途徑呢?
邱普:這一問題,讓我想到了怡亞通與一家世界500強企業的合作。雙方從合作到共贏已經八年的時間。在沒有供應鏈管理導入之前,這家跨國企業有上千人的團隊來管理中國400-500家經銷商、代理商,其管理成本非常之大,管理效率卻非常低。現在,怡亞通僅用十個人的專業團隊即成功完成了原來1000人的工作量,能夠管理400-500家線下分銷代理商和40多家線上分銷電商,幫助企業實現了每年四十多億的營收業績。
所以,供應鏈服務實質上是效率和成本的係統工程。其中,信息化在“四流合一”的服務當中,是企業軟實力的體現。怡亞通的VMI(供應商庫存管理)、物流可視化係統、訂單管理、辦公係統等等都是自行開發的。它解決了很多以前企業所解決不了的問題,實現了決策管理、統一經營、整合高效和O2O協同。
同時,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企業要提升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完全可以將非核心業務外包出去,即供應鏈服務可以通過第三方服務來解決。相信您所提到的問題,也可以通過這樣的供應鏈服務進行改善。
5、王軍悌:請問邱老師,如何做好供應鏈金融的風控?
邱普:供應鏈金融商業模式的本質是幫助實體產業和金融很好地連接,幫助實現實體產業的中小企業、小微企業解決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促進商業流通生態成員的協同發展。
供應鏈金融風險管理的核心是結構信用和風險估值。任何供應鏈金融活動的持續展開,都必須立足於三個問題:
1)這個產業活動或者事物是否真實存在?
2)能否把握其活動的規律,並且保證其價值的整體穩定?
3)一旦出現問題如何處理?
這些問題都涉及到合作對象是否配合、是否可信,信息展示是否充分,經濟和市場能否把握,有沒有處置權利等等。
怡亞通服務2000多個品牌及上百萬家終端商店,每天都有相應的商業配套服務。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能了解到生產經營情況、銷售情況、庫存情況等等,並為其提供相應的配套服務。怡亞通通過為這些產業提供一套式服務,獲取了產業數據、產品發展態勢、產業信息,包括中小企業、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形成了一種雙向的互動式的、信息互聯互通的一站式服務,幫助小微企業實現快速融資。
供應鏈核心是1+N,是幫助服務大企業拓展市場、拓展產業鏈。在這個過程中,定位圍繞著核心企業,供應鏈金融就叫1+N的供應鏈金融。它對上下遊行業和產業鏈的做深、做透。
因此,怡亞通這種供應鏈服務型企業的供應鏈金融就具備了我們自己的一些特色:專業化、規模化、效率化,具備了自身在行業中的核心競爭力。其中,產品規劃的設計能力以及風險控製是我們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產品規劃設計就是貼近市場、貼近行業、貼近客戶需求。怡亞通從誕生第一天起,所強調的就是供應鏈專注需求、敏捷服務。
我們所有客戶基本上都不需要為融資問題來回跑,而是由我們的工作人員進行上門服務。它充分體現了我們的營銷能力、服務能力和專業能力。另外,在服務的過程中,我們能夠獲取交易數據、交易信息以及十幾年來積累下來的行業客戶的數據,並據此為客戶做成畫像和模型。這種方式有利於我們的風險控製,特別是針對行業變化等係統風險時。
怡亞通的供應鏈金融服務通過不斷地幫助行業、幫助中小企業連接社會金融機構,把規模做大的同時,我們自身的能力和核心競爭力也在不斷得到提升。當前,我們正在打造中國最大的B2B細分領域專業的供應鏈金融服務商,促進中國實體企業、中小企業共同發展、共融共生。
邱普,深圳市怡亞通供應鏈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二十多年上市企業管理經驗,工作經曆製造企業、平台服務型供應鏈企業,對垂直整合生產型供應鏈和創新發展平台生態型供應鏈服務有一定的心得,專注政策研究與運用。社會兼職:中國企業聯合會企業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專家、深圳國家高技術產業創新中心專家、新亞製程獨立董事(2010-2016)、北京廣東企業商會副會長。
(文字整理/編輯 李澤慧)
—————————
華夏基石e洞察(微信號ID:chnstonewx):由我國人力資源管理泰鬥、谘詢業開拓者、《華為基本法》起草人之一的彭劍鋒教授領銜,資深媒體人及企業文化谘詢專家宋勁鬆先生聯合創辦,我們努力提供最具原創性、思想性和實踐意義的管理文章,是中國頂尖管理智庫平台和原創中國管理思想策源地。權威、理性、睿見,高級管理者必讀!
最後更新:2017-08-26 08:2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