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3
京東網上商城
騰訊與華為數據之爭談物聯網大數據發展之困
近期,互聯網企業之間對大數據資源的爭奪和摩擦日益增多,菜鳥網絡和順豐速遞的“數據斷交門”告一段落,華為和騰訊又因用戶微信數據起了爭端。在當今物聯網信息時代大數據如何開放共享、用戶隱私何處安放,正成為困擾行業發展的關鍵問題。
物聯網大數據
在近期舉行的2017中國大數據產業生態大會上,中國大數據產業生態聯盟發布了《2017中國大數據產業發展白皮書》, 據《白皮書》統計,隨著物聯網應用技術發展興起,2016年大數據產業規模達14500億元,2017年達19570億元,到2020年將達到5萬億元。
大數據作為基礎性戰略資源和中國經濟提質增效的新引擎,被提升到國家戰略高度,政策利好不斷。大數據被地方政府視為“香餑餑”,相關產業加快落地。全國已有30多個省市專門出了大數據相關的政策文件,十餘個地方專門設置了大數據的管理部門,統籌推進大數據發展。
目前,我國大數據技術已經在政務、民生、金融、工業、醫療等多個領域中展開廣泛應用。在政府治理和公共服務等領域,安徽、山東、江西、雲南等地政府積極推動形成了一大批大數據應用示範項目。在企業層麵,包括百度、阿裏、騰訊等互聯網企業,華為、浪潮、中興等傳統IT企業,以及電信運營商等都加緊布局大數據產業,融合應用層出不窮。
航大物聯(www.leadtorch.com)認為,騰訊和華為的“數據之爭”,表麵上焦點在於用戶隱私,背後則凸顯了數據資源的高度敏感和利益之爭。
目前我國數據開放存在兩個突出問題:一是數據割據問題,因部門保護、製度設計等原因,很多部門數據沒有開放,一些大公司數據割據現象尤為突出;二是數據安全問題,由於相關法律法規缺失,數據安全和個人隱私保護成為大數據產業發展軟肋。
隨著全國多地掀起大數據熱潮,重複建設問題也浮出水麵。專家指出,大數據中心的投建要根據應用需求,做好頂層設計,避免“一窩蜂”,從而造成重複投資與惡性競爭。
工信部預測,到2020年,大數據相關產品和服務業務收入將突破1萬億元,複合年增長率保持在30%左右。航大物聯(www.leadtorch.com)認為,未來,硬件公司和互聯網公司之間的競爭加劇不可避免,坐下來探討新的規則恐怕是最便捷的道路。
最後更新:2017-08-21 14: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