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435 返回首页    go 京东网上商城


京东方出货量位列全球第一;上海高通诉美国高通宣判;东芝无法在8月31日前完成交易

1、京东方智能手机液晶显示屏出货量均位列全球第一

2、2018 年将成 5G 元年,日、韩商业化布局最积极

3、Intel 新一代采台积电 16 纳米制程 VPU,Myriad X 正式问世

4、分析师预测2018年苹果iPhone销量将增长23%

5、夏普指控海信侵犯其专利 要求美ITC介入调查

6、MOSFET供需紧张到年底后段封装订单能见度无虞

7、HTC节节败退 在台智能机市场被OPPO超越

8、上海高通诉美国高通索赔1亿一审宣判:后者没侵权

9、深天马全面屏年内量产 收购厦门天马将冲击行业龙头

10、东芝无法在8月31日前完成出售芯片业务交易

一、京东方智能手机液晶显示屏出货量均位列全球第一

京东方2017年上半年净利润43亿元 智能手机液晶显示屏出货量第一。京东方科技集团(京东方A:000725,京东方B:200725)发布2017年半年度业绩报告,上半年营收446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比增长68.6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3亿元。

2017年上半年,BOE(京东方)重大建设项目进展顺利,事业布局稳健推进:成都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点亮投产,合肥第10.5代TFT-LCD生产线设备提前搬入,升级合肥整机智能制造生产线,建设再生医学研究院;和北航签订“中国医工硅谷”项目合作协议,完成京东方成都数字医学中心项目合作协议,启动收购法国上市公司SES(SES-imagotag SA),初步形成BOE画屏艺术零售业务、实体零售店电子标签物联网系统、金融零售物联网系统。同时推出多款AMQLED、柔性AMOLED、AR/VR等前沿技术显示产品,无创血液监测系统及国内首创心肌、角膜等再生医学细胞膜片。

2017年上半年,BOE(京东方)研发投入31.7亿元,新增专利申请量超4,000件,其中柔性OLED、人工智能、大数据领域新增专利申请同比增长22%,累计可使用专利数量超过5.5万件,位居全球业内前列。

根据2017年上半年市场数据,BOE(京东方)智能手机液晶显示屏、平板电脑显示屏、笔记本电脑显示屏出货量均位列全球第一,显示器显示屏、电视显示屏出货量居全球第二。

二、2018 年将成 5G 元年,日、韩商业化布局最积极

TrendForce 旗下拓墣产业研究院指出,相较于 4G 移动通讯技术,5G 提供更快资料传输速率、扩大无线通讯覆盖面积和降低网络时延,在消费类以外的应用,如工业、交通、医疗等垂直行业扩展。随着韩国计划透过 2018 年 2 月平昌冬季奥运展示 5G 技术,2018 年将成为 5G 元年,预期各国移动运营商将以更积极态度采用 5G 技术,实现营收的多样化,以挽救传统语音和数据服务 ARPU(Average Revenue Per User)下滑困境,而 5G 正式商业化预计将于 2020 年展开。

拓墣产业研究院研究协理谢雨珊分析,5G 商业化以日、韩国两国最为积极,分别规划透过 2018 年 2 月平昌冬季奥运、2020 年 7 月东京奥运会主办机会,作为 5G技 术展示。其中,韩国 SK Telecom(SKT)测试范围包括端到端 5G 网络的存取与核心单元,并支持智能手机与各式移动设备;KT(Korea Telecom)则利用 5G 推出同步观赛(Sync View)、360 度全景 VR(360 VR)、时间切片(Time Slice)等技术,让观众得以身临其境观看冬季奥运。

5G 带动 GaN 市场发展,估手机射频前端市场 2022 年将成长至 260 亿美元

从技术端来看,谢雨珊指出,5G 技术涵盖毫米波(mmWave)频率和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IMO)天线运用, 以实现无线整合及架构上突破。由于 5G 频率高,对于高功率、 高密度、高性能的射频元件需求增加,其中氮化镓(GaN)符合其条件,满足 5G 对功率放大器(PA)高频需求,带动未来 GaN 市场商机。

另一方面,5G 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运用在基地台,促使基地台天线数量成长,加速天线及 D2D(Device to Device)核心技术研发。而超密集组网(UDN)、高频段通讯将使设备需求产生变化,包括对小型基地台的需求。当移动终端在网络升级后,将提高载波技术应用,以及持续提升手机支持的频段,预估手机射频前端(RF Front-end)元件市场产值从 2017 年 110 亿美元,成长至 2022 年 260 亿美元。

三、

Intel 新一代采台积电 16 纳米制程 VPU,Myriad X 正式问世

日前才推出全球第一款采 USB 格式的独立 AI 加速器 Movidius Neural Compute Stick 的英特尔(Intel)旗下芯片制造商 Movidius,29 日又宣布推出全新的 Myriad X 视觉处理单元(VPU)。这是全球第一个配备专用神经网络计算引擎的系统芯片(SoC),可用于加速端的深度学习推理,比如无人机、机器人、智能镜头、虚拟现实等产品。

据了解,Myriad X 导入称为神经计算引擎(Neural Compute Engine)的新架构,这是一种芯片 DNN 运算加速器。Movidius 表示,在该加速器的帮助下,Myriad X 可在理论计算能力 4+ TOPS 的基础上,达到超过每秒兆次(TOPS)的最高输出量。这在针对深度学习的应用,例如无人机、机器人、智能摄像机、虚拟现实(VR)等产品,可以提供在同样功耗条件下更强化的性能。

此外,Myriad X 还有 4 个内含 C 语言程序设计,以及 128 位超长指令集(VLIW)的向量处理器。借由前代 Myriad 2 处理器一样配置的 MIPI 通道,以及扩展的 2.5 MB 存储器,使 Myriad X 达到更多图像及视觉加速器功能。值得注意的是,如同 Myriad 2,Myriad X 的向量处理器也是针对电脑中视觉工作负载优化的专门 SHAVE 处理器,Myriad X 同样也支持最新 LPDDR4 存储器。

Myriad X 另一个新功能是 4K 硬件编码,其支持 30 Hz(H.264 / H.265)和 60 Hz(M / JPEG)的 4K 硬件编码作业。界面方面,Myriad X 支持 USB 3.1 和 PCIe 3.0 两项对外连结端口。所有一切都与 Myriad 2 一样,将在 2W 功率内完成,甚至有机会更低到 1W 功率。

新 Myriad X 相较前一代 Myriad 2 提供更优化的功耗表现,原因是来自采用台积电 16 纳米制程。从 28 纳米制程缩小到 16 纳米 FinFET 制程,Movidius 能使 Myriad X 功率节省,投入更多到 SHAVE 处理器、加速器、界面和存储器。

虽然英特尔有自己的晶圆厂,Movidius 表示,英特尔 2016 年收购之前,Myriad X 就已在进行研发,且已选定台积电 16 纳米 FinFET 制程生产。相较之前的 Myriad 2 以 28 纳米制程生产,足足提升了一个世代。

尽管具体细节尚未公布,随着 Myriad X 发布的软件开发套件(SDK)一起问世,包含一个神经网络编译器,以及用外挂方式开发应用的专门化 FLIC 架构。因此 Myriad X 和 Myriad 2 一样,可透过专属的 Myriad Development Kit(MDK)进行程序设计。

据了解,现阶段 Myriad 2 将不会被 Myriad X 取代。因在 2016 年 1 月,Myriad 2 的价格已降到每颗 10 美元以下。Myriad X 使用更高成本的 16 纳米 FinFET 制程,以及额外的硬件结构,在性能更高、价格也很可能更高的情况下,短时间内要“改朝换代”恐怕不容易。

四、分析师预测2018年苹果iPhone销量将增长23%

尽管分析师们在数字方面无法达成一致,但是几乎所有的最新预测都认为iPhone的销量将会在2018年实现强劲增长,增长预期在9.1%到23%不等。

市场分析机构IDC预计,2018年iPhone的销量增长将达到9.1%,iPhone 7s系列则会在明年实现近两位数的增长。iPhone 8的到来将会让iPhone在2018年迎来重大升级周期,苹果的情况只会变得越来越好。

华尔街普遍预测iPhone明年的增长幅度将达到13%,来自摩根斯坦利的知名苹果分析师Katy Huberty认为,这一数字将会达到23%。在解释这种差异时,Huberty表示,华尔街误解了iPhone在中国市场销量下降的原因。

Katy Huberty指出,iPhone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下滑并不是苹果失去了对Vivo等本土品牌的优势,而是中国消费者正在等待苹果在iPhone上做出改变。与此同时,Katy Huberty提出了一个事实作为证据,那就是人们对苹果产品的需求并没有减少。Mac电脑、iPad以及服务业务都正在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

另外,Katy Huberty还提出了销量和发货量之间的区别。大部分数据显示,发货量可能无法反映最终的销售数据。她还表示,与中国本土品牌相比,iPhone的质量更高,这意味着消费者的升级频率更低。

五、夏普指控海信侵犯其专利 要求美ITC介入调查

据路透社北京时间8月30日报道,日本夏普公司周三表示,已要求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调查中国海信集团,使得双方的争执进一步升级。夏普已指控海信侵犯其专利。

夏普此前已把美洲电视品牌使用权授权给了海信。然而,为了夺回品牌使用权,夏普今年6月在美国起诉海信,声称海信在美国以夏普品牌销售低质低价液晶电视,损害了夏普品牌形象,要求海信停止使用夏普商标,并索赔至少1亿美元。

企业之所以频繁在ITC提起诉讼,是因为ITC有权禁止侵犯美国专利的商品进口到美国。相比之下,企业在法院提起诉讼则是为了赢得赔偿金。

夏普计划在2018财年(始于明年4月)将全球电视机销量提高一倍至1000万台以上。作为这一计划的一部分,夏普已表示,正在中国扩大电视机销售活动,利用高端品牌重新进入美洲电视市场。

夏普目前的控股股东是富士康,后者是全球最大电子品代工商。

六、MOSFET供需紧张到年底后段封装订单能见度无虞

时序进入智能手机传统旺季,快充话题持续发酵,大陆四大天王Oppo、Vivo、华为、小米将陆续导入更多快充功能,另一方面,超微(AMD)、英特尔(Intel)、NVIDIA新款服务器平台、显示卡等产品陆续进入市场,金氧半场效电晶体(MOSFET)使用颗数大增,但国际龙头业者功率分离式元件部分因转攻车用、工业用之超接面(Super Junction)、绝缘闸双载子功率场效电晶体(IGBT)等高阶领域,传统PC用MOSFET供需持续紧张,IDM厂外包比例增加,后段封装厂商看好MOSFET供需趋紧将持续到年底没问题,如捷敏、菱生等业者订单能见度基本上看至第3季底无虞,其中,捷敏8月营收可望再挑战单月新高水准。

功率半导体封测厂捷敏主攻MOSFET、IGBT、二极体、电源管理IC封测,约有7成以上聚焦MOSFET封装。熟悉相关产业人士表示,如台系MOSFET业者大中、富鼎、尼克森已经陆续因应供需状况调整价格,市场看好这波供需紧张至少持续到年底,不管是功率半导体元件厂还是后段封装厂,营运都可望持续受惠。

熟悉捷敏人士表示,市场估计,今年MOSFET产业供需状况大致底定,将持续供不应求到年底,也使得捷敏订单能见度相当清晰,第3季底已无太大问题,估计第3季整体营收将逐月成长,8月营收将优于7月,持续保持高档。捷敏上半年受到汇损冲击,不过市场看好今年业绩仍有机会挑战5~10%成长区间,车用电子产品陆续进入认证,也因车用电子前景看好,整体功率半导体市况呈现正向发展。

熟悉产业人士表示,今年国际巨头包括英特尔、NVIDIA、超微新产品大军百花齐放,新款CPU或显示卡产品锁定人工智能(AI)、挖矿、电竞领域,服务器平台锁定资料中心等热门潜力市场,PC相关用MOSFET供需紧张。其次,智能手机快充蔚为风潮,以及节能家电、新能源车等,今年功率半导体市场应用可说是热闹非凡。

捷敏2017年第2季获利已经创下历史次高,上半年EPS为2.39元,7月营收也下营收新高水准,市场看好8月将会再创单月营收历史新高,后续捷敏持续布局车用领域,包括自驾车、充电桩等,都是捷敏积极布局领域,目前持续保持良好的认证进度。

而IGBT更是高阶工业用、车用功率半导体发展趋势,熟悉封测业者表示,捷敏目前IGBT相关产品营收比重约5%,虽说是起步阶段,但看好其未来潜力高,2018年IGBT元件封装之业绩比重,可望挑战1成。捷敏发言体系对于财务数字等讯息,并不公开评论。

七、

HTC节节败退 在台智能机市场被OPPO超越

据《电子时报》北京时间8月29日报道,业界消息称,在竞争加剧的情况下,中国台湾前两大智能机厂商HTC和华硕要扭转陷入困境的智能机业务,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

按照智能机出货量计算,OPPO在今年7月份超越了HTC成为台湾第四大智能机厂商,排在三星电子、苹果公司以及华硕之后。而且,当地零售渠道的数据显示,OPPO旗舰机R11成为了7月份台湾最畅销Android智能机。

HTC今年6月份营收达到新台币68.91亿元(约合2.2848亿美元),创下今年目前为止的最高水平,这归功于最新旗舰机HTC U11的发布。然而,U11的销售势头似乎在7月份开始放缓,拖累当月营收降低至新台币61.9亿元,环比下降10%,同比下降2%。

消息称,下半年对于HTC来说更为困难,因为U11已经上市了一段时间,而苹果、三星、LG电子、华为、OPPO、小米公司等其他智能机厂商将开始推出他们的新旗舰机。

因此,业界推测HTC正在评估战略选择也就不足为奇了。消息称,HTC可能考虑剥离虚拟现实业务,甚至出售整个公司。HTC拒绝就市场推测置评。

华硕的业务运营也在今年上半年遇到了阻碍,拖累第二季度每股收益降至新台币2.70元,创下近7年来的新低,迫使其把下一代ZenFone 4家族产品的发布时间从此前的4月份推迟到了8月份。

华硕还被迫在近期重组了企业结构,调整营销策略,旨在提高管理系统的效率,加快新产品进入市场的速度。不过,华硕的新营销策略和新企业结构能否扭转其智能机业务还有待观察。

消息称,华硕已经在公司内部把今年的智能机出货量目标从最初的2000万部下调至了1500万部。

八、上海高通诉美国高通索赔1亿一审宣判:后者没侵权

据《劳动报》报道,昨天,上海高院对备受各界关注的“中美高通”商标及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作出一审宣判,该案曾被人称为继美国苹果与唯冠ipad商标纠纷之后,中国知识产权纠纷的“一号大案”。

2013年9月25日、9月27日,上海高通向公证机构分别申请网络证据公证,公证美国高通在官方网站及其官方博客宣传、介绍卡尔康公司产品及服务时,使用了“高通处理器”、“高通骁龙处理器”、“高通参考设计”等表述,并以“美国高通公司”、“高通公司”、“高通技术公司”等表述指代卡尔康公司及其在华关联公司。2014年4月28日,上海高通向上海高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判令被告美国高通停止在企业名称中使用“高通”字号,连带赔偿其损失人民币1亿元并支付其因维权所支付的合理费用人民币50万元并登报道歉。

庭审中,上海高通坚持认为,其使用、注册“高通”作为商标和企业字号远早于三名被告,美国高通、高通中国公司及高通上海分公司使用和注册包含“高通”字号的企业名称,致使一般公众产生混淆,不能辨别“美国高通”还是“中国高通”。且美国高通曾一度试图收购原告,故其用“高通”作为其翻译的企业名称的字号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主观恶意明显。同时,由于被告与原告的经营范围重合或近似,经营的产品和服务类似,被告使用包含“高通”字号的中文企业名称,不可避免地将会使相关公众对于原、被告产生市场混淆误认,构成不正当竞争。

法院判决认为,该案被诉侵权的手机芯片、“参考设计”服务,与原告上海高通相关商标的核定使用商品汉卡,相关商标的相关核定服务项目均不构成类似商品或服务,原告上海高通关于美国高通等三名被告将相同或近似商标“高通”“高通骁龙”在相同或类似商品上使用的行为、以及将“高通”字号在相同或类似商品上突出使用行为构成商标侵权的诉讼请求,缺乏事实与法律依据,法院予以驳回。

同时,法院认为,美国高通等三名被告具有使用“高通”字号的正当理由和合法依据,其相关注册及使用行为并无不当。上海高通关于三名被告注册及使用“高通”字号构成擅自使用他人企业名称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诉讼请求不能成立,法院驳回了原告全部诉讼请求。

九、

深天马全面屏年内量产 收购厦门天马将冲击行业龙头

今年以来,受终端产品与技术升级对面板需求增加等因素影响,中小尺寸面板市场供应偏紧,面板厂商市场供应持续紧俏。其中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深天马”)上半年产线满产满销,并在布局AMOLED和全面屏产品,有望赶上这一波全面屏的浪潮。

日前,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深天马”)发布半年报,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62.04亿元,同比增长24.83%;净利润2.65亿元,同比增长69.15%。

中报披露,在量产技术应用方面,深天马a-Si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已十分成熟;托管的厦门天马第5.5代LTPS产线继续保持满产满销,第6代LTPS产线产能和良率持续提升;联营公司上海天马有机发光第5.5代AMOLED产线FHD产品已实现量产交付;武汉天马第6代LTPSAMOLED产线于2017年4月20日实现全线贯通,并成功点亮5.5寸刚性和柔性AMOLED产品。

深天马表示,公司聚焦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为代表的消费品市场和以车载、医疗、POS、HMI等为代表的专业显示市场,在LTPS、AMOLED、触控一体化技术(On-cell、In-cell)、柔性显示、ForceTouch等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果。其中TEDIn-cell内嵌式单芯片触控显示解决方案已大量导入终端客户;在全面屏方面,将于年内实现量产。

另一方面,深天马因计划购买厦门天马100%股权正在进行资产重组,尚在等待主管部门确认。厦门天马拥有中国大陆第一条第 5.5 代及第一条第 6 代低温 多晶硅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LTPS TFT-LCD)及彩色滤光膜(CF) 生产线,目标市场定位于中小尺寸显示市场,第 6 代 LTPSTFT-LCD 及 CF 生产线,目前正处于良率爬坡阶段。

目前深天马的产业基地分布在深圳、上海、成都、武汉、厦门、日本等六地,已经为近千家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显示解决方案和服务支持。一旦完成此次资产重组,深天马将在规模以及协同效应能力上将显着增强,同时配合其核心竞争力和产业布局,有望向全球顶级的中小尺寸面板厂商发起冲击。

十、东芝无法在8月31日前完成出售芯片业务交易

北京时间8月30日早间消息,路透社援引消息人士的说法称,东芝很可能无法在此前提出的8月31日截止期限之前,敲定以175亿美元出售存储芯片业务的交易。东芝目前仍然与收购方存在细节分歧。

消息人士表示,与西部数据所牵头财团的谈判已进入最后阶段。西部数据日本的负责人正在敲定细节。不过,双方还没有就某些细节,例如未来西部数据的持股比例达成一致,而双方仍将继续谈判。

东芝发言人表示,不会对谈判细节置评。西部数据拒绝对此做出回应。

东芝过去几个月一直在尝试出售存储芯片业务,以弥补与美国核能业务西屋电气有关的超过60亿美元负债。

东芝计划于明年3月底的本财年底之前完成出售,确保不会连续第二年报告负的资产净值。这样的结果可能导致东芝被东京证券交易所摘牌。

考虑到监管部门审批可能需要6个月时间,因此东芝希望在8月底前与竞购方达成协议,确保交易能及时完成。

除西部数据之外,该财团还包括私募股权公司KKR,以及日本开发银行创新网络。消息人士表示,该财团提出的收购价格约为1.9万亿日元(约合175亿美元)。

【关于转载】:转载仅限全文转载并完整保留文章标题及内容,不得删改、添加内容绕开原创保护,且文章开头必须注明:转自“摩尔芯闻MooreNews”微信公众号。谢谢合作!

最后更新:2017-10-07 22:51:29

  上一篇:go 京东家居家装今年收入1000亿,要提前升任No.1
  下一篇:go 京东之家体验店推出“刷脸支付”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