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770 返回首頁    go 京東網上商城


京東也做無人超市!它的卻是這樣子的

進門正對攝像頭進行一次人臉掃描,入口顯示屏直接對號捆綁進店之人的賬號,進店一邊挑選,一邊會有一個號稱“跟屁蟲”的購物車時時刻刻跟著你,唯你馬首是瞻。購物欲滿足之後,帶著所有商品通過出口,商品直接完成結算和付款……

這是京東無人超市的理想版本。

繼亞馬遜無人超市、阿裏建設盒馬鮮生之後,京東也推出了自己的線下超市——無人超市和無人便利店。其中無人超市的運作模式可謂拷貝了“Amazon go”,神奇的是同樣作為京東探索未來零售的一個渠道,京東還全新搭建了完全不同技術手段實現的“無人便利店”。

而這兩者在初期或許更多存在的會是競爭關係,獲得更多市場認可的一種模式或將獲得京東更大資源的支持從而占據主導地位。

傳統零售之痛催生便利店無人化

————————╂————————

在京東無人超市的負責人看來,線下實體超市和便利店一直存在不少難以解決的痛點。

例如是否要24小時營業?一方麵是為了塑造品牌形象,不能讓用戶在需要時找不到店家;另一方麵是必須多一個人力成本,晚間的工作成本還是平時的2-3倍,然而實際上晚間來店購物的卻比白天少很多,投入產出比非常低。

例如綜合類超市用人成本高,根據京東實際考察的一家綜合類超市,三班倒需要的用工在400人,但實際上這些工作都非常簡單、重複、機械,完全可以用技術、機器、智能化取代。

例如選品上傳統便利店一直不精準,“基本是拿來主義,別的地方的連鎖店擺什麼商品,新開的店也擺什麼,如果昨天賣掉5個蘋果,今天就按照昨天的數量來補貨。”

此外,還有用戶信息難以獲取,用戶行為無法預測,因此無法精準營銷;收銀排隊耗時長等問題。

其表示,京東的無人超市和無人便利店都是在致力於解決這樣的困境。

京東無人便利店造價比傳統還低?

————————╂————————

據悉,京東的無人便利店由京東的新通路事業部負責,其技術實現手段與購物模式與京東無人超市完全不同。

無人便利店由六大智能模塊組成,這些模塊可以根據合作商家或者選址環境隨意組合,從而實現成本、環境適應性的最佳:

人臉識別誤差隻有3-4歲。人臉識別采用的D-Mart流量漏鬥是兩個攝像頭,一個安裝在最外圍,可以拍攝到門店外經過的路人,另一個正對門口,可以拍攝進店用戶的人臉識別。從而實時監控客流數據,通過分析用戶年齡和性別等屬性,形成店內外流量轉化模型,為線下精細運作提供數據支撐。

根據京東無人便利店的負責人介紹,該項人臉識別技術對年齡判斷的準確性浮動在上下3-4歲左右,因此數據采集相對準確。而成本卻隻要兩個普通攝像頭和基礎網絡開銷的成本。

線下用戶畫像做到千人百麵。六大智能模塊的第二部分是智能廣告牌,廣告牌位於店麵外,安裝有攝像頭可進行人臉的識別,判斷用戶性別、年齡等屬性,並結合京東大數據描繪出完整的用戶畫像,從而直接在廣告牌上投放廣告。

京東工作人員介紹,隻要人站在廣告牌位置,識別人臉後,就會顯示出契合這位消費者的商品推薦,從而做到千人百麵,而投入成本大概與一個中檔手機的售價相當。

客流感應定製百變理貨管理。智能模塊的第三部分是熱力圈,即安防攝像頭,通過這個攝像頭,監控電腦可以實時感知客流軌跡並形成熱力圈,從而了解到各個貨架的客流密度情況,為運營人員選品理貨、提供數據化的科學參考。

成本上依然隻需要一個攝像頭和最基礎的網絡開銷成本。

智能貨架不到傳統1/3價格。智能模塊的第四部分是D-Mart智能貨架,貨架上有攝像頭和重力感應器。消費者在購物時,拿走貨架上的商品後,就會觸發人臉識別攝像頭拍照,後台同步記錄用戶ID和商品ID,實現人貨綁定。

據京東方麵介紹,這種貨架可以做成兩種狀態,一種開放式貨架,另一種封閉式,類似智能販賣機。並且總成本是市麵上傳統貨架的1/3以內。

按照京東的調查數據,市麵上的主流自動販賣機在1萬2到1萬9之間,由此計算,京東的這種貨架大致在5000元左右。

理貨攝像互相監控商品擺放。智能模塊的第五部分是理貨攝像頭,貨架上另有一個攝像頭為了實現商品補貨和整理的需要。根據京東工作人員的介紹,兩個相對的貨架攝像頭互為監控,即一個貨架自身的理貨攝像頭並不是為了監控自身而存在的,而是為了監控對麵貨架的商品陳列擺設、品牌露出、商品數量狀態和理貨補貨提醒。

“攝像頭拍攝圖片後,係統通過對比貨架上的商品陳列圖片和標準樣式圖片,能夠識別缺貨、擺放不整齊的情況。”

但這也意味消費者拿起商品再放下,擺放不正確的話,貨架同樣會提醒,這或許也會讓習慣隨意擺放的消費者覺得不方便,從而影響銷售。

改造智能結算台隻要原先10%成本。第六則是非常關鍵的智能結算台,與無人超市拿著商品走出門口就能完成結算不同,京東的無人便利店依然保留了結算台,隻不過結算台需要消費者自行操作完成購物。

與傳統收銀台不一樣,京東的無人收銀台,使用了商品識別架、RFID識別器和重力感應器,主要通過視覺識別技術對商品進行比對,而重力感應器則是根據商品入庫信息的重量信息比對放上結算台的商品重量來確定商品數量。由此就出現一次隻能結算一種商品的硬性要求。

“目前市場上主流的RFID識別方式由於標簽成本和人工成本居高不下導致落地進度緩慢。”

雖然如此,無人便利店依然無法擺脫RFID技術,因為其視覺識別技術對店鋪內的60%商品能夠識別,其餘依然要RFID給予輔助。

成本上,改造成本隻需傳統稱重台成本的5%-10%。

無人超市給配送員漲收入?

————————╂————————

京東的無人超市,由京東X事業部負責,幾乎與“Amazon Go”模式一模一樣,人臉識別、賬號綁定、圖像識別、RFID技術、通過結算通道完成購物。

但根據京東集團副總裁馬鬆介紹,京東還能根據大數據、店內傳感器及視覺分析等,對線下門店的選址、商品運營、用戶運營做出優化指導;京東物流還能利用站點分布、自營配送員的優勢,對門店進行配送員閑時補貨,從而最大限度地提升門店補貨效率、降低成本、提高配送員的收入。

這與無人超市依仗RFID技術有關,每個商品必須貼有RFID標簽,才能完成結算暢通,這意味著每天補貨的商品在超市內的倉庫內必須一件件貼標才能上架。補貨期間會有人力的需求。

視頻識別技術或將成最大障礙

————————╂————————

雖然京東一下子發布了兩種線下無人便利店的模式,但並不意味著其接下來的進程會加快,相反,其距離大範圍複製仍有一段距離:

RFID標簽成本阻礙推廣。目前市場上所有的無人便利店創新幾乎都離不開該技術,但利用這種技術,就需要每個商品貼上相應的標簽。據悉,這種標簽的成本在每個4毛左右,即每件商品增加了4毛成本,還有人工黏貼標簽的時間成本和人力成本,都限製了其大規模應用和推廣的可能。

這也是為何京東的無人便利店將RFID作為輔助結算手段的原因之一。

視頻識別技術精準度暫難滿意。然而尷尬的是,即使像京東無人便利店希望發展視頻識別技術取代RFID,問題卻顯得更為突出——視頻識別的精準度並不盡人意。

例如,商品識別上,無人便利店隻有60%的商品可以達到視頻識別精準度99.99%,其他商品依然依靠RFID。

在記者實地試驗無人便利店和無人超市的過程中,也出現了幾次人臉識別出現問題的情況。

就記者提出的“能否識別同卵雙胞胎”、“能否識別類似明星和替身這樣關係的兩個人”、“能否識別化妝前和化妝後的同一個人”,京東均表示暫沒有進行這種測試,無法得出結論。

京東承認暫沒有推廣複製計劃,目前更多是測試期,希望更早摸索出可行的方案。

無人便利店和無人超市或留一種占主導?

————————╂————————

此外,京東一下子推出無人便利店和無人超市的兩種模式,並且由兩個不同的事業部負責,或許也有測試出更高認可度的模式的初衷在其中。

一方麵,兩家的賬戶綁定入口是分開的,雖然都綁定京東賬號,但不能通用的做法或許是為了各自計算自己的數據,從而更好地比較。

另一方麵,無人超市的負責人也承認,如果在一片商圈中,京東無人便利店已經進入,無人超市很大可能不會再選擇此處。這點上可以說是避免內部消耗,但也從一定程度上證明了,兩者存在同質化的競爭。

雖然該負責人回避了兩者是否存在淘汰性競爭關係的問題,但很有可能,未來測試得到結果後,會有一種模式占據主導地位。

友情提示

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必究!

點擊播放 GIF/1862K

最後更新:2017-10-23 18:12:59

  上一篇:go 資金流向,京東方A等20股主力資金流入1億元以上
  下一篇:go 建議京東盡快完善手機端京準通的各項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