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469 返回首頁    go 京東網上商城


假貨叢生 京東全球購假售假調查

北京中國小康網記者郭煦調查,現如今,消費者經常在京東買東西,看到“京東自營”的標識會放心不少,潛意識會認為比第三方商家更加靠譜。但京東全球購卻因多起售假案而備受爭議。

宋文麗向記者展示兩款產品的第三方檢測報告,檢測結果截然不同。郭煦攝

範先生在京東商城購買了京東自營商品,發生糾紛後想當然地把北京京東叁佰陸拾度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京東電子商務公司)訴至法院,卻在訴訟中才得知銷售商並非京東電子商務公司,被法院裁定駁回起訴。

朝陽法院審理認為“京東自營”已對消費者構成誤導、侵犯消費者知情權,遂發出司法建議函,要求京東改進。

針對法院的司法建議,日前,京東電子商務公司複函法院,表示京東商城將完善“自營”產品信息披露;加大事前篩查力度和範圍,做好不規範廣宣行為的事先防控;加強網絡平台管理意識,加大商家管控力度,完善網絡交易環境。

京東電子商務公司表示,將於售前,在網站頁麵內增加對自營產品銷售主體的解釋和查詢渠道,確保消費者及時、有效了解自營產品的銷售主體;在售中,將通過技術手段在消費者確認購買後、實際付款前使其明確知悉產品銷售主體;在售後,將繼續以發票形式向消費者公示銷售者信息。

宋文麗在屈臣氏專櫃和京東全球購購買的兩款產品。郭煦攝

同時,該公司表示將加大技術投入,盡可能將事前審查覆蓋至所有商品,提升係統性能,從當前的文字篩查擴展至文字和圖片的雙重篩查,加大對商家及采銷人員的培訓,增強其規範宣傳的意識和能力,減少不規範廣宣行為的發生。

此外,還將通過技術手段優化商家管理係統,嚴查商家資質文件,提升商家品質。借助自身平台和媒體的力量公示商家違法行為,通過社會力量加大對商家的監督,增加違法成本,減少商家違法的機會。

近日,《小康》記者接到多起消費者投訴稱,不單單在“京東自營”平台上售假,“京東全球購”平台亦涉嫌售假,消費者與平台商家和京東客服多次交涉後,相互推諉,至今沒有得到滿意答複。

隨著《小康》記者的深入調查,發現“京東全球購”平台監管存在諸多漏洞,售假現象屢見不鮮,一些非法代理入駐、平台規避風險等內幕漸漸浮出水麵。

檢測結果顯示,兩款產品成分不同,差距很大。郭煦攝

消費者質疑“京東全球購”售假

消費者宋文麗稱,在“京東全球購”上買進口防曬產品遭遇“假貨”,事後多次與平台商家和京東客服交涉,雙方相互推諉,至今也沒有得到滿意答複。

宋文麗接受《小康》記者采訪時說,她在北京朝陽區國貿一家企業工作,此前曾經通過日本進口的安耐曬小金瓶防曬產品,感覺效果很好。6月6日她在“京東全球購”一家名叫“菲卡國際全球購專營店”上花178元買了一瓶日本原裝進口的安耐曬小金瓶防曬產品。

“6月11日收到貨,12號開始按說明使用。用過幾次後發生過敏現象。”宋文麗說,“我之前用過相同產品,沒有發生此現象,況且這家店1000多條評價、好評度在97%,也沒有懷疑是假貨。”

於是她和賣家售後取得聯係,說明自己的過敏現象後,賣家說可能是皮膚的原因,讓停兩天再繼續使用。

檢測結果顯示,兩款產品成分不同,差距很大。郭煦攝

遵照售後的說法,停了兩天後,宋文麗繼續使用發現還有過敏症狀,尤其是曬太陽的情況下,感覺皮膚發紅,也很瘙癢。“這時,我自己感覺是不是產品有問題,就到北京的屈臣氏專櫃花280元買了同一款產品,用了一點問題也沒有。”宋文麗說,此後,她給安耐曬官方客服打電話。客服人員表示,她在“京東全球購”商家購買的產品渠道不是安耐曬官方授權渠道,不保證產品是安耐曬的產品。而且,客服人員說安耐曬產品使用的是全球統一配方,也就是說,產品含有成分是一樣的。

為了確認究竟是皮膚的問題還是產品的問題,繼續使用了“京東全球購”上買到的產品,結果過敏反應很突出。不得已宋文麗在6月15日和單位請假去醫院皮膚科診斷,醫生說是過敏性皮炎,開了口服的藥並叮囑不要再用這款產品了。

因此,宋文麗多次與賣家交涉,並和賣家產生分歧。“我質疑他們的產品是假貨,他們堅持說是真的。然後我就向京東售後走申訴流程。京東客服問明情況並讓賣家出示了所謂真貨的證明材料。但是安耐曬官方對京東出示的證明材料並不認可。前後溝通了幾次後,京東說賣家的手續符合京東的標準,並不承認我買到的東西是假的,哪怕我使用出現了嚴重過敏反應。”宋文麗說。

采訪中,宋文麗說,“這期間我反複與賣家、京東客服、安耐曬官方客服溝通,從始至終京東和全球購的商家都不承認東西是假的,最後隻說是給退換貨,但這已經影響我的生活和工作。”

於是,宋文麗在6月下旬開始找第三方檢測機構,來檢測自己在專櫃和“京東全球購”上購買的兩款產品的成分是否有差異。

7月10日,宋文麗拿到委托第三方做的產品檢測報告,其兩個產品的數據比對,相差較大。

《小康》記者拿到上述兩份北京中科光析化工科技研究所的《檢測報告》顯示,兩種產品檢測成分差距很大,業內人士分析說,這兩款送檢產品明顯不是同一產品。

宋文麗說,“此後,京東客服也有給我打過電話,但是他們提出的方案,我明確表示不接受。因為,已經對我的生活和工作產生很嚴重的影響,並且,作為消費者,我沒有看到賣家提供足以證明產品是真貨的資料,我曾多次向賣家索要商品授權書,至今沒有得到 。”

“雖然是一款防曬產品,不足以說明‘京東全球購’上的假貨泛濫,我一直要求京東提供賣家入駐平台的審核資料和產品的檢驗報告,但京東售後始終以上述材料不能提供給個人為由拒絕我的請求,我懷疑京東在袒護商家。”宋文麗說,因此我才花了比購買的產品多了百倍的鑒定費用對上述產品做了鑒定。

“我沒有別的目的,隻是覺得京東作為國內知名的網購平台,這樣不負責任地對待消費者,越來越多的假貨會坑害更多的消費者,我決定站出來,一探究竟。”宋文麗說。

京東全球購售假流程示意圖

“京東全球購”售假不是個案

《小康》記者查閱“京東全球購”平台顯示,“京東全球購”平台由真正的海外商家發貨,從貨源開始全程監管,所有商家均是海外商家。事實真是如此嗎?

就在今年4月,網友“任意非”通過京東的全球購服務購買了幾罐香港某知名品牌的嬰兒奶粉,但僅僅過了兩個小時,他追蹤物流信息發現奶粉已經到達了深圳羅湖區蓮塘的某個快遞網點。

這引起了他深深的疑問:“不是發到深圳的分撥中心或者中轉中心,直接就從香港發到了深圳的一個網點,而且,從香港到深圳2小時是完成不了收件、裝車、運輸的。”

《小康》記者拿到的物流跟蹤記錄也證實,2017-04-05 15:54:22,香港新界的tony收件;兩小時後的2017-04-05 18:49:24,快件便已到達深圳蓮塘。

發現不對勁的網友“任意非”開始了漫長的維權之路。他先是聯係上該快遞網點的負責人周某軍,後者直言不諱地表示“可以作假”、“深圳收貨顯示香港收件”。

一位要求匿名的消費者向《小康》記者表示,前不久,在“京東全球購”買了瓶香水。下訂單以後兩天就發貨了,心想效率挺高。定睛一看:西單公司收件,國內收件。說好的全球購變成了西單購。全球購的意思是在國外網站下單郵回國內以避開高額的關稅,因此購買該貨物沒有國內的增值稅發票,可能會有國外的發票或者購物清單。但是在“京東全球購”買東西竟然不是在免稅區或者國外發貨,根據客服的說法是從香港采購到北京大倉庫,然後北京倉庫發貨。“我詢問他北京發貨的話說明你們公司有完整的清關手續,這批貨物是合法進口的,既合法進口必然交了關稅(根據相關法律:進口最惠國關稅10%,進口普通國關稅150%,增值稅17%),要進口這批香水必須最低繳納27%的稅費才能在國內銷售,這還算什麼全球購?我問他,你是從海關入關的正規銷售的正品,你已經繳納了稅費,為什麼不給我開具增值稅發票,對方沒有合適理由,拒絕開具增值稅發票,隻是說經理和老板說的不給開。如果是走私商品,有理由不開具發票給我。”該消費者說。

上述消費者表示,按照客服的說法,該貨物已經合法繳納關稅清關,那麼這就不是全球購商品,不是免稅的全球購商品卻謊稱是全球購商品專賣店售賣商品,這是欺詐,已經觸犯《消法》,這個店鋪必須被關停;如果是走私商品在國內售賣,就不會給開發票,可能是正品,但是已經觸犯了《刑法》;如果不是正常清關,也不是走私,那極有可能是國內的假貨。

近年來,海淘、代購的盛行,也給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機。今年5月,“梨視頻”曝光一條“海淘假貨秒變正品”的視頻曾經刷爆網絡,一度引發輿論熱議。

該視頻生動揭示出,不少快遞公司網點、代收點公然提供所謂“異地上線”服務,專門建設虛假海外物流查詢網站,幫助國內廠商虛構香港、美國等地發貨信息,掩蓋真實發貨地點。

據《第一財經日報》今年6月報道,更為嚴重的是,“海淘造假”已經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灰色產業鏈,涉及到地下工廠生產、電商平台銷售,以及各類黃牛、不法分子充當中介攬收發運。

去年年底,《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草案)》首次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明確提出禁止實施刷單、刪差評等發布不實信用評價信息的行為,違者最高可罰款50萬元。

北京市中聞律師事務所合夥人、互聯網法律業務部主任李亞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類似偽造發貨地址等新型造假行為,也應盡快納入法律法規的管控範圍,不讓不法分子有任何可乘之機,從而真正保護消費者的切身利益。

《小康》記者注意到,6月18日,“京東全球購”名牌包大量造假的新聞刷爆朋友圈。據北京時間“暴風眼”爆料,廣州警方查獲一處假冒名牌銷售窩點。

據嫌疑人介紹,部分貨物通過“京東全球購”平台銷售,後經查處,“京東全球購”銷量最好的十款coach包,竟無一幸免全是假貨。

比專賣店便宜,和海淘價格差不多。保證全球正品又是廣州“保稅區”發貨。“京東全球購”的承諾,讓一大波用戶心動,紛紛掏錢購買。可誰知,全球購竟然也有假貨。

此前,京東聲明,為保證全球購的正品,將嚴格按照 “360度質量保障體係”的要求,從采銷、質控、倉儲、配送、售後、技術六大環節進行全流程把控。

據知情人透露,有些不良商家在全球購上銷售假貨,需要搞定三個重要環節,即假貨貨源、物流信息以及找代理入駐平台。

知情人揭“京東全球購”售假內幕

記者調查發現,“京東全球購”售假已經屢見不鮮,京東在商家入駐、運營、售後、監管等全流程環節存在諸多漏洞。

以夏日爆款防曬產品“安耐曬”為例,《小康》記者聯係到一家售賣假安耐曬的商家。對於製假售假,其並不避諱。其微信“A某某化妝品”的朋友圈裏,每天都在更新大量假冒日韓化妝品的出售信息。他自稱在廣州市某化妝品批發市場做生意十幾年,仿製一款化妝品對他而言,並不是難事。隻要客戶提供樣品,他們就可以按照客戶的要求在10天內完成開模、生產和交貨。他告訴《小康》記者,假化妝品也分幾個等級,最高等級的行業內稱為“1∶1”,就是在外包裝、內液形態上,與正品幾乎沒有差別,並且可以與真品一樣做到不溶於水。隻是在配方和成分上,與真貨有所不同。根據首次起訂量的不同,以及客戶對化妝品品質要求的不同,價格從30-80元不等。

知情人士告訴《小康》記者,近幾年,隨著全球購、海外代購的興起,讓很多“第三方倉儲物流公司”快速成長。在利益的驅使下,一些第三方倉儲物流公司不僅對客戶存放、代發的貨物是否真的是從正規的海外渠道而來的問題不聞不問,更有甚者還助紂為虐,起到了幫凶的作用。

《小康》記者輾轉聯係到了一位從事該業務的張某,他告訴記者,消費者在平台上購買的產品,物流信息顯示,大多為香港發貨。而有些賣家,並不是真正的海外發貨,而是將商品直接存放在張某在境內的物流中心,由張某的物流中心代發貨。而張某可以提供一套完整的發貨單和物流信息,“但每單要收取客戶10-15元”。這樣消費者在購物平台上看到的物流信息就是香港發貨,最後送到消費者手中。

有了貨源,有了海外發貨的物流信息,不良商家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需要打通,那就是入駐“京東全球購”平台。這也是整個產業鏈中最重要的一環。那麼,如何獲得一個全球購商戶的店鋪呢?

按照京東的官方要求,“京東全球購”開店需要公司提供的材料有:公司營業執照(電子版掃描件一份)、公司銀行開戶證明(電子版掃描件一份)、品牌授權(電子版掃描件)、進貨憑證(電子版掃描件一份)、法人身份證信息(電子版掃描件一份)、“京東全球購”業務首次結算賬戶信息說明等資料。

《小康》記者經過調查發現,通過代理中介公司,可以代為準備境外公司資質、品牌授權、采購清單等所有資質證明。注冊人隻需要一個身份證就能辦完所有手續。直至京東店鋪審核通過,公司正常運營,代理公司的收費也隻有兩萬元。

由此可見,“京東全球購”商戶審核資質存在極大漏洞,售假者首先可以通過身份證,獲得一個“京東全球購”店鋪,而後聯係假貨供應商,將假貨發往物流中心進行儲備。當有消費者下單購買產品後,店主將訂單信息發給物流中心,由物流中心進行代發貨,這樣消費者就能通過京東APP查到貨物已經從香港發出,直至收到貨物,完成訂單。這樣,通過全球購黑色的產業鏈,一筆完整的訂單交易就完成了。

據《小康》記者了解,為了遏製售假,京東官方曾經製定了一係列懲罰措施,其中一條顯示,京東與賣家簽訂合同約定,對涉假違規采取最嚴厲的處罰措施。根據最新修訂的《京東開放平台賣家積分管理規則》,“出售假冒商品的賣家須支付違約金100萬或按照該店鋪全部累計銷售額的10倍違約金進行處理。”賣家一旦在京東平台上售假,將背負更大的違規成本。

“賣一件假貨,就讓售假者徹底倒閉。”對假貨深惡痛絕的劉強東此前亦表示。

數據顯示,2016年全年,京東錄得2601.858億元收入,約合374.745億美元,較2015年1812.870億元有43.5%的增幅,其中在線和平台服務收入增幅分別為42%和66%。

事實上,中國電商售假早已經不是秘密,為此,奢侈品行業長期以來一直拒絕和中國電商平台合作,這亦增加了一些銷售奢侈品的外貿公司進駐電商平台的機會。上述警方查處的售假窩點均是打著“京東全球購”的旗號,利用造假“保稅區”快遞單號進行售假操作。

中國電子商務協會法工委主任姚克楓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經銷商是否要將授權書在銷售平台進行公開展示,法律及行政法規並未作強製性規定,這主要依據銷售者同權利人在授權協議中的約定。

不過,姚克楓表示,我國新消法第8條規定,消費者享有知悉其購買、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服務的真實情況的權利,授權書並不是商業秘密,在消費者提出查看要求時,應當予以提供。

(文中宋文麗係化名)

京東售假案例回顧

據媒體報道,2016年消費維權十大案例中京東出售假冒機油位居榜首。2016年3月15日,中國質量萬裏行發布2016年消費維權十大案例,其中“殼牌鑒定京東售假案例”獲得71327張投票,名列網絡服務類消費維權案例榜首。同時,京東另一起售假法院判賠案例也入選了該TOP10榜單。

此前,王先生在京東商城“全球購”自營專區分兩次共挑選了99桶“殼牌(shell)Heli HX75W-40藍喜力SN級4L”潤滑油。收貨後王先生發現潤滑油桶包裝上顯示原產地為香港,這與京東商城中“海外直采馬來西亞原裝進口殼牌潤滑油”的信息全然不符,存在產品問題。隨後殼牌公司也發表聲明,認定“京東售賣的機油並不是殼牌生產的,且檢驗證實為假貨”。

而另一起入選2016年消費維權十大案例的,是京東售賣二手蘋果手機被消費者投訴維權。

2015年6月27日,陳先生在京東商城上購買了一部Apple iPhone5s(A1530)16GB銀色移動聯通4G手機並在線支付了3488元。收到手機後陳先生發現手機本身存在故障無法使用。經過第三方機構權威鑒定,這部蘋果手機為二手貨,最後,法院判決京東公司給付陳先生三倍手機價款賠償款10464元。

在這張2016年消費維權十大案例榜單中,京東是第一家因為兩起商品售假被消費者投訴維權的平台。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全年十大消費維權案例京東就占據了兩席,這也意味著京東售假集中度之高。

2017年6月15日下午,江蘇省常熟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在常熟市某居民小區樓內查處一個在京東商城銷售假冒“薛之謙”品牌服裝窩點。現場查處假冒“薛之謙”品牌服裝數百件,案值數萬元。

目前,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已對假冒商品進行查沒,並開具了“行政強製措施決定書”,將依法對京東商城該商家的經營者潘某某做出行政處罰。

近日,備受矚目的“京東銷售假‘愛馬仕’”一案宣判。浙江省義烏市人民法院“(2017)浙0782刑初838號”刑事判決書公布,法院認定被告人施巨營個人所經營的京東網店“doaxila”旗艦店銷售假冒“愛馬仕”皮帶、皮帶頭,銷售金額較大,其行為已構成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判處店主施巨營有期徒刑一年零四個月,緩刑兩年。

法院經審理查明:2016年3月開始,被告人施巨營個人所經營的京東網店“doaxila”旗艦店銷售假冒“愛馬仕”皮帶100條,銷售金額7900餘元。

前不久,在美知名財經博客站點Seeking Alpha,一位注冊ID為WestEnd511的對衝基金投資經理近日發文稱,在瀏覽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官網時,發現一份由商標工作聯盟(The Trademark Working Group)擬定的文件《2015年“惡名市場”名單No USTR 2015 0016》(“2015 Out of Cycle Review Notorious Markets Docket No USTR 2015 0016”)。

這份文件的關鍵結論是京東在其C2C平台上有假貨。京東目前C2C平台上售假現象很嚴重。京東對C2C平台的管理鬆懈給售假商家找到了淘寶以外的另一條出路,而這對京東的品牌形象是非常不利。(文中宋文麗係化名)(來源:中小康網,記者郭煦)

最後更新:2017-10-07 22:47:34

  上一篇:go 京東再曝“隱私門”:旗下APP秘密收集用戶WiFi密碼
  下一篇:go 突破行業瓶頸推動消費結構變革:京東手裏握了這幾張王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