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0
京東網上商城
雙十一在即,京東等零售巨頭何以破解無授權難題?
電商平台銷售“未授權”產品,早已是公開的秘密。缺少了品牌授權的約束,產品的來源也就無從把控,淘寶就是因此導致假貨泛濫多年,且無法根治。
但多數人不知道的是,“未授權”的,不僅僅存在於淘寶係,就連京東也存在。而且是京東自營:
“浙江電視台曝光,消費者在京東自營購買的天梭表僅僅6個月不到就多次故障,經過售後給京東返來的手表卻依然不見好。進一步查看京東發來的信息,發現收款方是一個名為“上海禦林百刻鍾表”的第三方公司,並非天梭官方售後,進一步查證後發現京東本身竟然都不是天梭授權銷售方。”
這也不是京東第一次由於未授權而被投訴。前不久Gucci、殼牌都因此發表過聲明,其產品未授權京東銷售。
品牌方不授權,就通過其他渠道竄貨銷售。這是早年京東被各大廠家封殺時常用的方法。
那時的京東羽翼未豐,銷售未經授權的產品也隻為擴充SKU,增加品類與當當網、蘇寧易購進行競爭。直白的說,那時的京東竄貨銷售是為了生存。
時過境遷,京東斬當當破蘇寧,成功晉級為最大的獨立自營電商,已經不再是一家可以遊走在“灰邊”上的小公司,為何京東現在還要銷售未授權的商品?
品牌授權與京東背書誰更靠譜?
說起品牌授權,在這裏要首先普及一下什麼是品牌授權。
“品牌授權又稱品牌許可,是指授權者將自己所擁有或代理的商標或品牌等以合同的形式授予被授權者使用;被授權者按合同規定從事經營活動(通常是生產、銷售某種產品或者提供某種服務)。”
而現在,我們通常把品牌授權作為控製渠道的一種手段。通過區域化授權分割銷售地區,從而將相同產品賣出不同的價格。
未經授權的產品能賣麼?
答案是可以。但由於一些企業與代理商簽了獨家代理合同,所以會涉及到一些侵權行為。雖然沒有企業的授權,銷售本身並不違法。若銷售未授權產品違法,恐怕影響最大的並不是京東,而是淘寶。
沒授權的產品銷售產品質量有保證麼?
由於被授權的商家一般會與品牌方簽署相對嚴格的協議,授權商家如若售假會麵臨諸多處罰、甚至賠償。所以相對而言,經過授權銷售渠道所賣的產品更靠譜。而那些未經授權的商家缺少了相關限製,產品真假就很難保證。
京東會賣假貨嗎?
雖然未經品牌授權,但作為一個上市企業,以京東多年來的口碑和信譽足以讓易飛相信它本身並不會知假販假。況且劉強東對京東的野心不在當下,而是未來。即便從戰略角度來說,京東官方也不會主動銷售假貨。
但是,京東背後的供應商是否靠譜,這存在很大問題。京東的確有顆遠大的夢,不考慮當下的盈利。但其他產品供應商的夢卻隻有賺錢。
在“夢想”不一致的情況下,這些非授權的、渠道不明的產品,在提供給京東之前,能否保證質量也就成了問題。當當也好京東也罷,近幾年眾多獨立電商貨品出現售假問題多是由於其選擇了非授權的供應商而導致。
所以,曲易飛相信京東的背書,但並不相信它背後非授權的供應商。而且一旦供應商環節出了問題,京東損失的,確是它自身多年所累積的口碑和信譽。
全品類擴張的苦衷:KA競爭不夠,非授權來湊
我們先來回顧下目前國內電商環境:
經過十年的發展。國內平台級電商座次明朗,阿裏係的天貓和京東分列一二位。
從艾瑞2016年數據來看,天貓在國內電商市場中份額占比為55.6%,京東則為24.7%。天貓的市場份額是京東的兩倍之多。但京東近年全國物流的配送完善後,後發優勢十足,大有想把天貓拉下馬的姿態。
同為全平台電商,除了價格之外,比拚誰家產品更全就顯得尤為重要。
在每一個行業中,總會有一些行業領頭羊,知名品牌,引領和帶動行業的方向。這樣的用戶在京東和天貓之中被稱之為KA商家,拉攏這些企業進駐對於電商平台的GMV和品牌形象都有積極作用,所以京東和天貓對KA商戶的爭奪開展以來從未停歇。
最初,有大量腳踩兩隻船的KA商家,享受著兩邊的優惠。商家開心了,但京東和天貓打個平手,當然不滿意。所以明著暗著要求商家二選一的事就逐漸多了起來。
天貓份額高,所以手法相對強硬,近年來幾乎遇到個電商節日都會爆出天貓要求商家二選一的事情。而京東的處理方式則相對溫和,主要以免租等優惠方式吸引和留住KA用戶。
(綾致集團成為二選一最新受害者)
無奈京東份額目前還未追平天貓,商家是逐利的,兩邊後台的銷售數據決定了關誰留哪。即便有千萬種不滿,近兩年包括優衣庫等重要KA用戶撤出京東已是不爭的事實。
非授權銷售並非長久之計
不管是被逼無奈還是不願合作,麵對這些撤出京東的KA企業,而京東的選擇是:通過其他授權代理商采購進行自營銷售。
但這樣的問題會涉及到兩方麵問題:
供應商是否值得信任。
消費者無法享受正規的售後
第一點院長在前麵有提到,曲易飛相信京東,但是院長不相信它背後的品牌代理。一旦出現問題雙方扯皮,就會出現諸多說不清楚的事情。這次天梭表就是一個典型例子,京東的三方售後第一次未維修好手表,二次寄回後又說進水了。這一前一後的矛盾,即使手表是正品,也讓消費者產生了假貨的錯覺。而且第三方售後的檢測和維修標準到底如何,誰也無從考量。消費者購買這樣非授權產品的時候隻能寄希望於產品質量夠紮實“挺過保修期”。
提升市場份額,京東的破局之道
按照國內的品質而言,京東的定位和口碑理應好於天貓,但許多品牌還是隻在天貓銷售呢?說到底,無非是兩個字“流量”。
與京東一路補貼過來不同,天貓一出生就含著淘寶的金鑰匙。幾年之間迅速趕上並超越京東,前文數據來看,天貓目前的市場份額是京東的兩倍。
品牌是逐利的,麵對流量差距如此多的兩家平台,在甄別入駐的時候自然會有所取舍。
若想徹底解決這問題,隻有一個辦法,明示非授權產品三方售後標準,利用物流和售後的優勢努力提升市場份額,拉近與天貓的距離,相信到那時,會有更多的企業回歸京東。
雙十一馬上就要到了。京東,你準備好了麼?
作者:曲易飛
您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估值300億美元的美團: 已融資近百億美元,離IPO還有多遠
為了進軍中國,日本便利店巨頭一口氣關掉本土664家店
誰漲誰先死,不漲一起死!中通、圓通,快遞行業為何齊漲價?
最後更新:2017-10-20 23: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