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
京東網上商城
京東阿裏為半億人敲響警鍾
京東的物流正在以史無前例的速度升級和演變,它的背後,則是又一個就業人數龐大的行業已經走到人機交替的關鍵節點。
10月9號,劉強東宣布京東建成世界首個全流程無人倉並投入使用。
全流程無人倉是指入庫、存儲、包裝、分揀的全流程、全係統智能化和無人化。在其位於上海的40000平方米倉庫裏,看不見一個人影,所有工作全部由機器人完成。它們分成四個係統——收貨、存儲、訂單揀選、包裝。 其中光搬運機器人就有三種不同型號。

wifi下可觀看視頻
京東介紹,這些機器人是目前業內最先進的,並經過了京東的技術改造和係統集成,更加適應複雜的業務環境,也大幅降低了成套引進國際設備的成本。
它們不僅能夠依據係統指令處理訂單,還可以自動避讓、自主優化路徑。其中的包裝程序還會對包裝材料進行優化計算,使材料物盡其用,連1厘米包材都不浪費。
這樣的倉庫比傳統倉庫好在哪裏?
對京東來說,最大的好處就是提高效率,尤其是效益。
京東物流負責人稱,無人倉日處理訂單的能力超過20萬單,而傳統倉庫一天隻能處理3—4萬個訂單。其存儲效率超傳統橫梁貨架存儲效率10倍以上,機器人揀選速度可達3600次/小時,較傳統人工高出5—6倍。
點擊播放
GIF/724K
DELTA型分揀機器人
京東在智慧物流上的突破遠不止於此。
今年“618”期間,京東的無人車(配送機器人)在劉強東的母校——中國人民大學完成了首單配送任務,這也是全球機器人配送的第一單。
該無人車可獨立與收件人互動,當無人車到達指定位置後,會向用戶發送短信,通知用戶前來取貨。
點擊播放
GIF/1000K
京東配送機器人
今年國慶期間,CCTV 1央視綜合頻道發布了關於京東無人機運營調度中心的新聞,公開展示了世界首個常態化運營的無人機調度中心的麵貌。
如今,在劉強東的老家江蘇宿遷市,一些鄉村老百姓在京東購買的商品都已由飛服師用無人機直接進行配送。在西安,京東的無人機也已常態化。
京東也由此在全球率先實現了無人機送貨常態化運營。
目前京東無人機運營調度中心使用的是載重10-15公斤,飛行半徑10-15公裏的末端無人機。未來,還會研發載重300公斤-2噸、航程500公裏以上的中大型無人機,與京東無人倉,無人車智慧物流網絡融合。而且,京東已開始在國內多個地區規劃通航機場建設。
點擊播放
GIF/762K
京東無人機實現常態化運營
全球機器人配送的第一單,全球率先實現無人機送貨常態化運營,世界首個全流程無人倉,最新的消息是,京東還在做無人卡車(貨車)並進展神速……
在電商中,京東是唯一自己做物流的業者,這讓京東建立起了區別於其他業者的購物體驗和核心競爭力,也京東到今天還在承擔巨大的財務壓力。
去年,京東將物流獨立出來,像順豐一樣獨立發展並為社會提供物流服務。
但京東物流運營的壓力並沒有減小,原因依然是高成本。有機構統計顯示,2016年全國快遞業單件平均成本為12.8元,京東則為13.2元,高出3%。
高成本,高在了人力。
數據顯示,到2016年,京東的物流配送人員就已超過6萬,而且全部上了五險一金。以至於劉強東曾在京東盈利之前多次放言:隻要京東把快遞人員一外包,公司馬上就可以盈利,但我永遠不會這麼做。
不光是京東有壓力。
就在最近,中通和韻達先後宣布運費提價。
在兩家公司發布的公告中可見,其調整價格的原因除了運輸成本增加、包裝原材料價格上漲外,人工成本提升也是重要的原因。
越來越難堪人力重負,這也是整個物流業的寫照。
作為勞動密集型行業,物流業中人工成本所占比重越來越大。有調研顯示,物流行業人工成本占總成本的比例到2013年已達33.6%,廈門市的這一數字甚至高達59%。
減少人工成本已是大勢所趨,而且環球同此涼熱。
自2012年亞馬遜率先啟用倉儲機器人,讓作業效率比傳統物流作業提升了4倍後,物流業以智能化降成本、提效率的大幕就此拉開。中國行業內也展開了對大勢的追趕。
除了壓力大、跑得更快、智能得更徹底的京東,菜鳥物流旗下的“三通一達”也都在加緊智能化布局。
9月26日,阿裏宣布未來5年將對菜鳥再投1000億,除了試圖編織更大的物流網絡,也同樣著眼於以智能化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而京東此次世界首個全流程無人倉的投入,則將其建立的亞洲一號上海物流中心——這個亞洲範圍內B2C行業規模最大、自動化程度最高的現代化運營中心的自動化,提高到了嶄新的境界。
更凶勐的是,除上海外,京東還計劃在北京、廣州、沈陽、成都等地建設六個亞洲一號。其中已建成的倉庫中90%的操作實現了自動化,且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用不了太久,其倉庫全流程無人化也將一一實現。
因智慧物流應運而生的京東X事業部總裁肖軍說:“如果我們一個倉,每天大概500多萬訂單,倉庫自動化後,每單履約成本降低1塊錢,每天節省就是500萬元,若將未來訂單量增長算入,可能未來每天都能節省上千萬元。”
這毫無疑問,將成為京東征戰物流的殺手鐧。
劉強東描繪的未來京東物流是,“配送站可能都不需要房子,無人機在指定地點起降,下麵有無人配送車接駁,負責包裹配送。而在偏遠山村地區,無人機可以載著貨物飛到村口,無人車自動接收包裹後再送到每戶人家裏麵去。”
他對實現這一目標的預期是5—8年。
雖然其他同行沒有給出實現全部智慧物流的具體時間表,但可以預見的是,無人化、智能化已是他們加班加點追趕的目標。
現有人工今後幹什麼?
京東的解決之道是通過培訓實現轉崗。
但這是個很艱巨的任務,京東僅一線配送人員就達6萬多人,且目前隨著規模的擴大,這一數字還在增加,未來要把這些員工消化在技術崗位上,需要投入的培訓成本不會是小數目,且即便經過培訓,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勝任新崗位。
而當大部分物流企業智能化水平提高後,整個行業人力資源都將麵臨重新配置的問題。
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統計,2016年末,中國物流崗位從業人員數為5012萬人,占全國就業人員6.5%。這其中包括運輸、配送、裝卸搬運、倉儲保管等崗位。
這些崗位中大部分是年輕人,尤其是245萬“快遞小哥”,80%是35歲以下,且專科、本科及以上學曆占到將近35%。
無人化大潮席卷下,他們都需要提前為自己打算了。
當然,智能化也會催生出新的崗位需求。
有專家就指出,每部署一台AI機器人,就將創造3.6個工作崗位。像AI維護、代碼解析、機械修理等工作,都會新增出來,並且隻能由專業人士來做。
但要勝任這些工作,需要提前學習、準備。
大勢已至,未來已來,不想在未來被機器幹掉,現在就要學會更多機器不會的事。
來源: 華商韜略
最後更新:2017-10-16 13:2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