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6
京東網上商城
京東推工業品供應鏈解決方案 直采直送賦能中國製造
西南水泥是中國最大的綜合性建材產業集團——中國建築材料集團的控股子公司。在中國建材集團全麵布局 “中國製造2025”戰略規劃的要求下,西南水泥被集團作為落實“大水泥”戰略布局的重要試點。
而隨著原料、人工等企業綜合生產成本的不斷走高,對以西南水泥為代表的傳統製造企業而言,重構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對企業未來發展也極為關鍵。
“中國二十多年來的經濟發展主要靠製造業驅動,製造業無疑是支撐我國經濟發展的國之重器。但不少傳統製造企業多靠成本優勢取勝,管理上較為粗放,隨著近年來國內外經濟形勢的變化,要求本土製造業必須構建自身發展的新優勢。”製造業專家告訴記者,中央層麵發布“中國製造2025”的強國戰略,就是考慮到製造業轉型的迫切性以及其對國民經濟健康穩健發展的重要性。
記者發現,不隻是西南水泥,本土製造業的轉型是大勢所趨,但對於傳統製造業而言,要切實提高企業運轉效率及競爭優勢,是一個長期且複雜的係統工程。而對於大多數企業而言,其發展麵臨最迫切的任務則是如何通過企業供應鏈各環節運轉效率的提升,特別是供應鏈前端采購效率的提升,推動企業降本增效。
對此,如何解決本土製造業所麵臨的供應鏈提效升級的溯求?記者發現西南水泥近期與京東的合作,從供應鏈前端采購環節入手,來推進整個供應鏈的降本增效,對本土製造業的轉型升級有很好的借鑒意義。
京東工業品上線瞄準中國製造采購高成本
一直以來,如何實現高效采購是西南水泥麵對的一大難題。
公開資料顯示,西南水泥在西南三省一市擁有多家下屬企業,公司水泥產能約為 1億噸,這也讓西南水泥每年在采購端麵臨較大壓力。
(落實“大水泥”戰略布局的重要試點企業)
西南水泥內部人士向記者分析道,對於西南水泥這類製造業企業而言,采購管理的複雜與困難主要在於勞保用品、手動工具、電動工具、測量工具等工業品的采購,存在涉及範圍廣、供應商龐雜、質量價格難管控、產品尋源成本高、采購管理成本高等一係列難題。如果企業通過線下采購,一般需要經過多個供應商供貨才能完成,采購鏈條過長且因配送過於分散,很難確保采買商品整體的及時送達而影響企業正常生產進度。
對此,在國家大力推進的“中國製造2025”與“互聯網+”兩大戰略引導之下,西南水泥也嚐試通過互聯網技術的引入為企業供應鏈效率賦能。“水泥行業的供應鏈管理也完全可以通過最科學最現代的方式來實現降本增效的目標。”西南水泥供應部部長張駿說道,這也是西南水泥選擇與京東開展采購合作的原因。
記者從西南水泥內部人士處了解到,西南水泥選擇與京東的合作,主要與製造業在采購上關注的核心要素相關,即平台備貨是否充足、品質是否有保障以及配送、發票等增值服務是否都優質完善,“經過反複對比和權衡,我們最終選擇在京東進行采購。”
目前我國製造企業的采購渠道如何,相較於其他渠道和平台,京東推出的一站式供應鏈解決方案的核心優勢到底是什麼?
萬億級市場再生波瀾京東要顛覆采購模式
“對於大多數製造企業而言,其主要依賴的還是傳統采購渠道,一些大型企業也有固定合作的品牌供應商,但他們都無法回避傳統采購模式的弊端。”製造行業資深人士向記者分析道,傳統采購市場中商家囿於多方因素限製,其在經營領域及備貨量上相對有限,一家企業要完成一次采購,基本需要多家線下商家的詢比價、供貨,采購環節的增多、采購品質的難以保障,以及難以做到統一配送,都會在無形中增加企業的采購風險及成本。對此,現在很多製造企業開始向線上采購轉型。
相較個人消費市場,企業級市場對供應商的綜合服務能力要求更高,而京東憑借自營模式基因上的天然優勢,可從各大品牌商直采直銷,滿足企業一站式采購需求,訂單統一配送的優勢外。具體來看,京東企業購推出的京東工業品業務已完成16大主要工業品品類覆蓋、200家行業知名品牌商入駐,在SKU與品牌簽約上的強大儲備,也為企業采購品質作保。並且京東企業購依托集團強大的供應鏈體係以及企業級供應鏈,針對目前工業品采購的弊端,對製造企業的采購體驗和服務進行全麵升級。
同時,京東近年來大力發展零售基礎設施建設,推出企業級供應鏈整合采購的物流節點,避免倉儲資源的浪費。而京東的采購平台還可提前預測客戶需求自動下單,將整體數據共享給上遊廠商,保證工業品的使用和供給做到智能無縫銜接,這將對製造業采購成本和效率的提升想象空間巨大。
西南水泥供應部部長張駿對京東企業購的采購體驗感觸深刻,他告訴記者,京東采購平台可直接嵌入到西南水泥現有的辦公係統中,水泥企業所需的幾千種低值易耗物資均可實現線上采購,真正實現了采購信息流、審批流、資金流、物流的線上合一,把采購人員從日常瑣碎的工作中解脫出來,大大提高了采購效率。“通過與京東企業購的合作,我們采購的物品從下單到收獲僅用了36小時,這在以往線下采購中難以想象,也將我們的采購成本降低20%。”
京東企業級供應鏈能做到的還不止於此,京東企業購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京東的采購平台可提前預測客戶需求自動下單,並將整體數據共享給上遊廠商,保證工業品的使用和供給做到智能無縫銜接。
為供應鏈賦能京東助力中國製造轉型升級
一直以來,製造企業,特別是中小製造企業因采購數量、金額有限,很難直接拿到優質貨源,其往往需要從三四級的經銷代理商處采買,各環節的層層加價,導致不少企業采購成本居高不下,甚至采購品質也難以保障。
而通過工業品采購電商平台的建設,則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但工業品垂直電商目前處於發展初期,很多平台因自身品牌吸引力不強,無論在用戶獲取和供應商談判上都存在較大難度,尤其是在電商核心的貨源上,大多都無法吸引品牌商與其直接合作,而不得不從品牌商的下遊代理商拿貨,流通環節成本的增加,不僅抬高了其售價,也難以具備品牌商所具有的售後服務體係和專業性。
但自6月28日京東與多家頂級工業品品牌商戰略簽約,正式進軍MRO領域以來,京東在工業品市場就備受品牌商支持。9月6日,京東工業品聯合200家行業知名品牌商,為廣大企業提供全流程、一站式的工業品采購服務。
(京東企業購與知名MRO品牌簽約)
在談到與京東的合作,哈爾濱量具刃具集團副總裁孫玉濱對記者表示,“自從與京東簽約合作以來,京東工業品以品牌直營的方式,和工業品品牌商一道合作共贏,解決了傳統渠道存在的交貨慢、效率低等諸多問題,打消了工業品品類在電商上的營銷顧慮。京東物流覆蓋全國,能夠最大程度縮短產品與最終用戶的距離,整合彼此物流節點,可避免雙方倉儲資源的浪費。”
這就不禁令人聯想到,今年7月,京東企業購憑借智、慧、雲、翼四大采購平台解決方案,榮獲“工信部2017年製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試點示範項目”稱號及專項扶持基金。而京東在工業品線上一站式解決方案上的優化、創新與完善,也符合京東在第四次零售革命來臨之際,為自身所做的轉型定位,即通過綜合零售商到零售基礎設施服務商的轉型,用智能技術驅動整個零售係統的資金、商品和信息流動不斷優化,在供應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在需求端實現“比你懂你”、 “隨處隨想”、 “所見即得”的體驗升級。對此,京東集團副總裁、京東集團大客戶業務負責人宋春正說道:“京東會將扶持基金全部用於服務中國製造2025,同時將憑借京東自身技術及供應鏈方麵優勢,整合製造業上下遊供應鏈,為製造企業提質增效,為中國製造2025貢獻一份力量。”
最後更新:2017-10-08 05:0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