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7
京东网上商城
京东发布2017第二季度财报 依旧陷入亏损泥潭
8月14日,京东集团发布了截至6月30日的2017年第二季度未经审计财报。财报显示,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GAAP)计算,京东第二季度净营收为932亿元(人民币,下同)(约合137亿美元),同比增长43.6%;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持续运营业务净亏损为2.870亿元(约合4230万美元),上年同期净利润为1.276亿元。
也许是受这份财报的影响,京东14日在美股一开盘就大幅下挫,一度达到5.90%的跌幅,透露出投资者对这份财务报表的明确态度。
只要每年一统计,京东常常是中国500强企业亏损榜上的常客,甚至是列居榜首。2014年京东进入中国500强,以亏损24亿成为亏损榜第三,2015年京东商城以亏损49.9亿元成为IT、互联网行业中亏损最多的企业,2016年京东商城亏损93.7亿元成为亏损王。连续三年的亏损,让京东成为中国亏损圈的新星。
京东连年亏损和它的战略是有原因的:
1、京东的“重资产模式”的影响。京东选择自营,自己做物流、货到付款。以物流为例,京东花费数年的人力物力投资构建一个覆盖全国的仓储、快递网络,花掉了上百亿的重金,等于自己去承担了巨大的成本。相比天猫这样的平台型电商,京东基本上是用上了“千斤”力。“重资产模式”目的就是把商品从线上铺到线下各个区域。京东从电商圈中厮杀出来实属不易,也是京东的最大成绩,然而京东一直都存在着与天猫、苏宁等众多对手的竞争,也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所以,当物流和电商无法将商品铺垫的范围进一步拓宽时,或者无法在对手面前取得巨大优势时,京东就想要突围出来,线下零售体验店——京东之家和京东专卖店则横空出世。之前京东刘强东就宣布要成立300家线下体验店。但是我们都知道,京东是一个纯电商起家,并不像苏宁这样从线下开到线上,所以京东的经验、顾客信任感等方面都不如苏宁,线下开设体验店的成本无疑是巨大的,而效果也并不特别理想。
2、差异化竞争。中国的电商市场竞争日渐激烈,电商前端京东面临阿里的竞争,在传统的家电和3C领域又受到“满血复活”的苏宁的强势追赶,所以京东只能在更烧钱的后端(客服,物流)进行差异化竞争。京东一直强调要不断提高服务质量,这既成就了京东商城,也会让京东陷入困境。大规模的后端竞争,让京东更多的资金投入到了这上面,而京东一直都不是一个盈利规模特别庞大的企业。相比较马云的大规划,全生态布局而言,京东依然还是围绕着京东商城这一个业态发展,并且一直深陷亏损泥潭,寄以厚望的京东金融也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3、自营一直是京东的王牌,京东正品也的确具有优势。本来自营是京东的巨大盈利来源,但是京东也希望开始做平台,毕竟短期内平台利润要比自营高。京东开始做平台,吸引了更多的经销商入驻第三方平台,然而“萝卜快了不洗泥”,大量商家入驻京东,鱼龙混杂,京东所谓的第三方监管好像并没有起到预期的作用,让用户体验出现了许多问题。比如之前的二手苹果手机事件、假汽油销售、还有前不久的假冒名牌奢侈品事件,都让京东遭到了用户的质疑,正品自营的公信力在受到冲击。随着京东加大推进第三方平台的策略,不仅自营方面的利润受到了影响,自营与第三方之间的矛盾也将越发凸显。
所以尽管京东一直在刷新业绩增长,净收入和GMV成绩也比较不错,但是京东不能盈利的局面依旧尴尬。
最后更新:2017-10-07 23:2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