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2
京東網上商城
劉強東牽手,小馬哥掏錢:一文讀懂騰訊、螞蟻、京東的金融業務出海戰略
緊追兩位小馬哥(馬雲,馬化騰)金融走出去的腳步,劉強東一聲令下,京東金融也出海了。
9月15日,京東金融宣布,與泰國尚泰集團有限公司(尚泰集團)成立合資公司,為泰國及東南亞地區消費者提供金融科技服務,這也標誌著京東金融國際化之路正式開啟。
騰訊、阿裏、京東在海外金融業務的布局,戰略選擇有何異同?
地緣優勢、龍頭、業務打包
所謂英雄所見略同,阿裏、騰訊、京東的金融業務出海,戰略上的共性不少。
第一,基於地緣優勢。歐美是中國互聯網出海的高地,在矽穀落地的通常是技術研發中心。但業務落地,更多還是基於地緣優勢,比如印度、泰國、韓國等近鄰國家。
以出海最晚的京東為例,此次,京東金融出海的第一步選在了近鄰泰國。
而出海速度最快的螞蟻金服,早在2012年就成了國際事業部。服務本地市場的深度落地,已經覆蓋印度、韓國、新加坡、泰國、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等。
再來看騰訊,去年底收購泰國Sanook.com,並將其更名為騰訊泰國為發端,騰訊陸續在東南亞地區投資了數字內容平台Ookbee,領投了印尼打車服務公司Go-Jek等等。
出海的業務落地集中在亞洲地區,主要原因就是,在互聯網業務的國別鄙視鏈上,美國在頭部,接下來是中國,其後的跟隨者是東南亞等近鄰,高緯打低緯,成功率更高。具體到金融業務,歐美等經濟發達的地區,監管嚴格,傳統金融服務完善,對移動金融的渴求度不高,而印度等國家的移動支付等業務,匱乏度很高,比如,2016年,印度有近13億人口,卻隻有3億多張銀行借記卡,很多印度農村人甚至沒進過銀行。
其次,整個市場盤子足夠大,印度人口即將超過中國,而東南亞區域的人口接近7億,合計20億的人口,占了世界人口的30%左右。
第二,並購、牽手本地龍頭企業。
以前央企出海,習慣於以原有品牌,落地本地業務。但互聯網公司出海,路徑更為務實,入股、合資、聯手本地公司。
螞蟻、騰訊、京東,挑選的小夥伴,基本上優選投資細分行業龍頭,或者聯手當地巨頭。比如京東這次聯手的尚泰集團,是泰國最大的連鎖百貨家族企業,其創始人鄭有英,被稱為泰國李嘉誠。
而螞蟻金服:投資的paytm是印度最大移動支付和商務平台,發起成立的k-bank是韓國首家互聯網銀行。
這個策略很容易理解,強強聯合,釋放後的效應最大。當然,印度和東南亞等國家的龍頭企業,相對於螞蟻、京東、騰訊,規模還是差了好幾個量級,技術實力上也差了好幾次迭代,產品的豐富性也落後不少。不過,本地企業的優勢在於,更了解本地市場,相比從0到1開辟空白市場,中企聯手本地企業,利用後者的資源,借勢發力,成功率更高。
第三,業務打包,技術輸出。
在出海的過程中,金融業務都會和其他優勢業務打包出海。
比如,東南亞電商網站Lazada旗下在線支付平台helloPay改名Alipay,並入螞蟻金服大家庭,而在此次合並前後,阿裏先後兩次入股Lazada,成為其最大股東。
此次京東係和尚泰合作,是京東和京東金融共同出資2.5億美金,和尚泰集團成立幾乎是50:50的電商合資公司與金融科技服務公司,電商業務、金融科技業務打包出海。
騰訊的策略是通過收購,滲透到東南亞文化娛樂領域,利用文娛和社交,繞道搶得第三方支付的入口,比如投資打車軟件,搶占支付入口等。
而另外一個特點則是,技術輸出成主流。最典型的例子是,韓國的第一大即時通訊工具kakaotalk 2012年引入騰訊成為其二股東。但kakao2017年,卻選擇螞蟻金服合作,成立kakaopay———看中了螞蟻在金融科技領域的專業能力。
而京東金融聯手尚泰,同樣如此,根據計劃,這個合資公司初期將以支付業務為核心,輸出京東金融的移動支付技術,結合泰國消費實際,提供更加本地化的支付產品和服務。未來,雙方或將業務拓展至消費金融、供應鏈金融、保險、理財等多個領域,中方出海,走輕輸出能力和技術,本地企業落地運營市場。
當然,未來京東金融在泰國的業務邊界,應該也不止於合資公司。可以猜想的是,京東金融或許會通過尚泰集團,拓展線下場景,比如後者的3000家零售終端網點。
二馬掏錢,東哥聯手
就具體路徑而言,三家公司也有不小差異。
不差錢的騰訊和阿裏,更習慣於掏錢並購成熟的同業公司。
而從合作企業的屬性上來說,螞蟻和被投資的企業,以同業為主,在業務上屬於同一細分行業,似乎有競爭性,但是由於服務的市場不同,未來在跨境業務的協同上,又具有高度協同性。
總之,螞蟻金服的海外布局,傾向於收割成熟的金融“苗子”,在從1到n的過程中,分享對方的增長紅利,在海外複製一個個“支付寶。”
而京東金融未來的投資路徑,將是通過建立海外分公司、合資公司等方式,從0到1拓展市場。在國際化前期,京東金融將以泰國為核心輻射更多東南亞國家。
從合作屬性上來看,京東金融和此次的合作方尚泰集團是異業型的互補公司,後者是零售集團,希望切入電商業務,直接引入京東跑通電商,引入京東金融打通支付流,比尚泰集團從0開始試錯,顯然成功率更高。就京東金融而言,在其從以2c自營為主的1.0時代,進化到對外開放的2.0時代之後,其定位就是把積累多年、經過驗證的一攬子能力,賦能給b端企業,而與尚泰集團的合作,同樣延續了這一路徑。
雙方分別投入約2.5億美金,幾乎50:50對半平分股權,顯示了京東在出海時選擇了和國內市場不同的路徑————在國內,劉強東是鬥士,和友商的一路廝殺中,京東才得以突出重圍。進化到2.0時代的京東金融,開始更加注重合作,而京東出海,延續了這種連接、開放的態度,“如果一共能賺100塊,京東金融最多隻賺70塊,剩下30塊都讓給合作夥伴”,劉強東說。
路徑不同,也是基於現實情況考量。京東金融副總裁、海外事業部總經理許淩對國內互聯網競爭格局的看法,同樣可以類比出海戰略的選擇,“彎道超車好難的,超不了的,隻能換道超車,所以你隻能換一條路。”
京東係的海外布局,晚於騰訊和阿裏。今年重組完成的京東金融,在7月份剛剛成立了海外事業部,而螞蟻金服最近幾耐年的頻頻出手,已有可見成果。
當然,兩條路徑,沒有更好,隻有更合適。
阿裏騰訊以資本開路,收割當地成熟公司的股權甚至控股權,可以比較便捷的通過被投企業,間接分享當地市場紅利。
有錢未必能取得控股權。金融在海內外都是高度監管的行業,大部分國家對外資持股金融機構都抱有謹慎態度,對外資控股持謹慎態度。這給金融業的跨國並購增加了風險。螞蟻並購美國公司速匯金,就曾遭遇不少波折。
而京東金融從合作入手,聯手上下遊的互補性公司,例如和尚泰集團成立合資公司,是從0到1開拓市場,投入期比較漫長,可見回報相當緩慢。不過,成立合資公司,有利於跨越當地監管門檻。
京東金融首席執行官陳生強在清華大學演講時說,金融科技的商業模式是企業服務,服務的對象是金融機構而不是為自營的金融業務服務,把科技能力和用戶、數據分享給金融機構,在創造增量業務時分享價值。而京東金融和尚泰成立合作公司,構建合作聯盟,而非跑馬圈地,也是這種理念的體現。
值得一提的是,京東金融和銀聯聯手拓展海外市場,也是借力打力。
銀聯的優勢在於廣度,按卡交易價值計算,中國銀聯已經超越了萬事達和visa,成為全球最大的銀行卡組織,而支付清算業務,本身就是具有最大公約數的金融服務。京東金融的優勢在於縱深,因此,京東金融可以借力銀聯的網絡,加快其出海步伐,而銀聯在得到京東金融的賦能之後,可以和其全球對手visa、萬事達的競爭中,提供更多差異性服務,這是一個彼此需要的雙贏合作。
坦率來說,在互聯網時代,中企互聯網進行的一次次出海嚐試,隻在邊緣業務地帶小有斬獲,但從未在大眾、主營業務領域獲得決定性勝利,真正實現了全球化的互聯網巨頭,多數還是“矽穀幫”,比如穀歌、facebook等。
但移動互聯網代,螞蟻、騰訊、京東等企業先後出海試水,終於讓中企在主流互聯網業務領域,有了成功全球化的先例。中國互聯網企業,有望在全球化市場,第一次獲得真正的話語權。
最後更新:2017-10-08 04: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