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73 返回首頁    go 5sing中國原創音樂基地


其它方法錄音技巧漫談

一、電腦配置方麵的硬件要求
內存:目前電腦配置基本能滿足錄音的需要,因為cooledit在進行錄音及其它音頻處理時占用資源較大,所以內存最好是256M以上,太小就會出現資源不足的問題。
聲卡:因為主要是錄人聲,所以也不必迷信聲卡,一般的聲卡(創新的SB Live!係列聲卡)就絕對可以了。
話筒:要有一個相對較好的話筒,不推薦大家用電腦話筒或是耳麥(即常見的10-20元的那種小話筒),電腦市場上賣的耳麥中的mic大多數是用低檔駐極體電容傳聲器做成,此種話筒的特點是傳音清晰而且成本很低,把它用於一般語音聊天和講話錄音的話還可以,但如果用來搞remix的話效果就不敢恭維了。這是由於低檔駐極體電容傳聲器指向性差,容易感受外界噪音,而且頻率響應差,錄進去的歌聲幹癟,平淡無味,因此如果想要Remix效果較好的話推薦使用質量好點的動圈話筒。用耳麥錄製呢伴奏極易隨人聲一起錄入,用這樣的話筒錄出來的聲音,縱是調音手段再高超,也是沒有辦法做出令人滿意的效果,比較折衷的做法,用家庭中唱卡拉ok用的5cm大口話筒,隻需到小商品城或科技市場化2塊錢買一個轉換頭即可,這樣就可以插在聲卡上了,效果遠遠好於電腦話筒。這是準備工作的第一步(圖中所示的插頭可沒這麼便宜,最低25元)。

注:我指的小轉大轉換插頭,如下圖所示

u
3.5(公頭)轉6.5(母頭)插頭

耳機:錄音棚裏歌手都是戴著耳機錄音的,這樣做的原因就是不讓伴奏的聲音錄到人聲音軌裏去,如果喇叭裏在放伴奏音樂,你又拿著話筒在唱歌,這樣喇叭裏傳出的聲音不就和你的人聲一起錄進去了?這就是噪音的來源!可能有的人會說可以用降噪來解決,不過這裏需要警告一下大家:做過降躁處理時,如果你所采樣的聲音中含有伴奏聲,那麼這樣的降噪將對人聲產生毀滅性的損害。何況,降噪原本就不可避免的是要損害原聲的。所以耳機也是不可缺少的。硬件方麵問題到此為止。

二、錄製階段的問題:
關於錄完歌以後應怎樣利用cooledit功能強大的效果插件對其進行處理,修飾我們的聲音我在上麵的[簡明教程]一帖中重點說了每類插件的用途,現在再講一下如何用好這些身價不蜚的插件,有些是同類的其它插件。
1、降噪(略)
2、激勵(略)
3、壓限,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很多朋友在後期處理環節上僅僅做了混響(reverb)而忽略了壓限(compressor),這道工序的作用就在於,它可以讓你的聲音變的有磁性,有力量,且變得暖一些,讓人聽著舒服一些。聽那些歌手灌的碟時你應該知道一點:其實並不是他們的聲音就真的那麼好,這其中的奧妙之一就在於壓限(compressor)這一步音效處理。它能對你的聲音進行規格化的修飾,會修正你的原聲,當你用好了壓限器,你的聲音一定也會像他們一樣好聽。
具體做法是,以ultrafunk compressor為例,大可以用它為我們提供的預設,可以用其中的vocal soft,它可以使你的聲音變得暖暖的,接下來就要男女歌手區別對待了。
男歌手建議再做一次壓限,參數如下: threshold(作用閥值) -23 、 ratio(比率)2.0、 knee(強度) 30、 attack(起始緩衝)0.1 、 release(結束緩衝)70,這樣可以使男歌手的聲音聽來渾厚有力。
女歌手壓限參數: threshold -26、ratio 2.0、knee 20、attack 3.0、release 300。
經過兩次壓限以後,你的聲音應該已經很溫暖了,接下來,就要對音色進行調整,一般我們錄出來的聲音總是低音偏多,高音不足,這裏倒沒有什麼比較固定的處理,就是用插件裏麵的equallizer(均衡)進行調整(合理的巧妙的利用好均衡的調節,會有意想不到的效用,高超的調音師就高明在對音色中各個頻段非常熟悉,懂得最佳的取舍!),加強些中高音,衰減一些低音(適度)。大家根據實際情況,一般可以與原唱的錄音比照一下,在效果上盡量與其靠攏,會比較容易操作一點,以後經驗多了也可以自己創新,摸索出自已的最佳方法來,不誇張的說,數字音頻的後期製作絕對是一門二次創作的藝術!
4、接下來就是混響(reverb)了,這步也比較重要,在推薦tc native reverb,這個插件幾乎是業界最好的混響插件了,世界上有很多頂級的硬件混響器,身價數萬,實際上內置的也就是這個軟件,隻是將其芯片化了而已,所以從理論上說,我們完全可以用它做出專業的效果來。reverb的做法也是多種多樣,在此我把我認為比較好的一種設置寫出來,供大家參考:
decay 2.5 mssize medium or large、shape square、diffuse 置中、color 右下角紅色、predelay 18~20ms,這樣出來的聲音比較自然,混響既不缺乏,也不誇張。

至此,後期處理就差不多了,接下來就是靠你仔細偵聽,邊聽邊調整直到滿意,然而,光靠調音還是不夠的,要製作出好的音樂,最重要的還是你的演唱過程,唱完後先別急著混音,先聽一下幹聲,聽聽有沒有不夠好的地方,比如情感的把握,音準的把握等等,把這些顯而易見的瑕疵剔除後再考慮如何處理。

另有一點說明:現在的伴奏質量也參差不齊,劣質伴奏,消音版的就不說了,即使是真的伴奏,其音色也會很不盡如人意,我們可以逆向思維,在錄音之前先將伴奏的音色調整一下,如果伴奏高低音比例失調,我們就可以用均衡(equallizer)修正其音色。如果覺得不生動,就可以加一點點reverb,增加生動感…..諸如此類,有的時候是會改變很多的。

以上所述談不上技術指導,隻能說個人在數字音頻錄製及處理中的一點心得。大家有什麼好的經驗也請發上來,共同切磋!

最後更新:2017-01-04 20:39:58

  上一篇:go 縮混的20個決竅
  下一篇:go Antares Microphone Modeler麥克風模擬效果器(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