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476 返回首頁    go 英雄聯盟


美元“沒跌透” 人民幣反彈“還不夠”

摘要

過去一輪超級美元周期已然落幕,人民幣匯率麵臨的外部風險繼續下降。

  麵對加息和縮表暗示也“扶不起”的美元,越來越多的市場參與者確認,過去一輪超級美元周期已然落幕,人民幣匯率麵臨的外部風險繼續下降。

  27日,境內市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大漲222點至逾九個月高位,與市場匯率一道升破6.74。與美元年內逾8%的跌幅相比,年初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僅升值約3%,還是“心太軟”。市場人士認為,隨著匯率預期逐步調整,人民幣資產重現吸引力,居民大量持續的外匯可能重新結匯,後續人民幣存在“補漲”潛力,時間點可能就在年中購匯旺季過後。

  “鐵了心”要調整到底

  北京時間27日淩晨,美聯儲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結束為期兩天的議息會議,並公布利率決議和政策聲明。正如市場預期的那樣,美聯儲維持聯邦基金利率1%-1.25%的目標區間不變,會後聲明則暗示縮表會“盡快”到來。

  與6月會後聲明相比,美聯儲對經濟活動的看法沒有太大變化,但承認近期美國通脹疲軟,並調整了有關縮表的措施,將“資產負債表正常化”的時間從“今年”(this year)修改為“盡快”(relatively soon),明確釋放縮表將至信號。

  美聯儲已於6月議息會議上公布了關於縮表的細節:縮表起步上限為每月縮減60億美元國債、40億美元MBS,共100億美元;縮表規模將逐季擴大,直至每月縮減300億美元國債、200億美元MBS,重申將繼續把所持證券的到期回籠資金用於再投資,直至利率正常化開始一段時間之後。

  結合美聯儲官員再三“暗示”和“吹風”,業內幾乎已確信,美聯儲將在9月會議上宣布啟動縮表。本次FOMC會後,

  招商證券固收點評報告稱,從以往的經驗來看,聲明中出現“relatively soon”一般意味著美聯儲將在下次議息會議有所行動。

  政策聲明發布後,周三國際市場紐約時段尾盤,美元卻進一步走軟,美元指數跌0.68%報93.4553,盤中一度跌至13個月低位93.37。周四亞洲交易時段,美元指數弱勢不改,最低至93.15,進一步刷新2016年6月底以來低位。截至北京時間27日16:30,美元指數報93.54,較2016年末累計回調8.6%。

  縱然經過了兩次加息,縮表也近在咫尺,但美元自從年初觸頂回落以來,對美聯儲緊縮舉措的反應愈發冷淡,似乎已鐵了心要將調整進行到底。

  人民幣還是“心太軟”

  從2011年5月低點72.7算起,到2017年1月初創出103.82的十四年高位,過去這一輪強勢美元周期持續了“五六載”。如今,隨著超級美元“隕落”,一眾非美貨幣終於等來了揚眉吐氣的日子。

  比如說歐元,今年1月3日,就在美元指數創出十四年高位的同一天,歐元觸底1.0340美元後返身向上,重新步入升值通道,到7月26日收盤,今年以來歐元對美元累計升值11.57%。應該說,歐元是今年以來美元走弱最大的受益者,而作為美元指數中權重最大的貨幣,歐元的走強同樣也成為美元指數下跌的主要推動者。

  截至7月26日,今年日元、英鎊、加拿大元對美元分別升值4.98%、6.16%、7.44%,算上歐元,這四大貨幣在美元指數中權重超過92%。其他如澳元、新加坡元、韓元等發達經濟體貨幣,乃至泰銖、林吉特等眾多新興市場經濟體貨幣對美元也均出現不同程度的升值,人民幣自然也沒有錯過這個收複失地的機會。

  今年以來,人民幣對美元至少走出三輪較大的升值行情:第一波出現在今年1月中上旬,人民幣憑著一波出其不意的升值,給年初時氣焰囂張的空頭們當頭一棒,先前高度一致的貶值預期就此出現裂痕;第二波出現在5月底6月初,人民幣“趕”在美聯儲今年第二次加息前,發動一波閃電式突襲,離岸人民幣飆升,帶動在岸人民幣跟漲,在內外夾擊下,人民幣空頭“很受傷”,貶值預期進一步鬆動;第三波升值要從6月底算起,目前仍處進行時。

  7月27日,作為對隔夜市場美元指數重挫的回應,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大幅上調222基點,設於6.7307,為去年10月19日以來新高。境內外市場匯率方麵,27日,在岸人民幣(CNY)兌美元即期詢價交易開盤報6.7370,後快速升破6.73,早盤最高至6.7235,創去年10月17日以來新高,午後CNY升幅收窄,16:30收盤價報6.7376,較前收盤價升值169基點。昨日香港市場上,人民幣(CNH)兌美元在最高至6.7248後企穩,北京時間16:30報6.7342,較前收盤價升值92基點。

  與先前兩波升值相比,最近人民幣對美元單日疾升的情況少了,升值步伐卻更穩了、持續時間更長了,目前升值幅度已接近年初那一波,大有希望“再創佳績”。

  然而,今年以來美元指數下跌了逾8%,歐元、澳元等對美元均升值超過10%,境內外人民幣對美元升值幅度均不到4%,不僅大幅跑輸主要發達經濟體貨幣,在新興經濟體貨幣中漲幅也是靠後的。麵對美元的頹勢,人民幣還是“心太軟”。

  “沒跌透”與反彈“還不夠”

  結合美元匯率及人民幣對美元雙邊匯率表現,今年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升值主要是“被動”的、跟隨式的,關鍵影響因素是美元匯率波動。往後看,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很大程度上仍將跟隨美元波動,而美元階段性弱勢可能沒到頭。

  美元在過去數年裏一枝獨秀,充分反映了建立在美國經濟領先複蘇基礎上的對美聯儲漸進收緊貨幣政策的預期,尤其在去年11月特朗普交易興起之後,進一步計入了對特朗普政府實施減稅、基建等政策以及對美國經濟增長與再通脹的樂觀預期,美元指數由此創出十餘年新高。但這之後,按部就班的經濟增長及政策調整已無法為美元升值提供額外助力,今年前兩次美聯儲加息乃至“預告”縮表都未能扭轉美元總體弱勢就很能說明問題。

  如果前期樂觀預期無法達成,美元還將麵臨“預期差”的考驗。今年以來,特朗普各項政策主張“落地”進度一直低於預期,醫改法案再三遇挫,就令美元飽受“預期差”的困擾;同時,美國通脹持續不及預期,經濟增長放緩的跡象增多,也迫使投資者重新審視先前對美國經濟與通脹的判斷過度樂觀的風險。

  不僅如此,當全球經濟複蘇逐漸形成共振,主要央行在政策取向上的分歧逐漸消弭,導致過去幾年支撐強勢美元的“經濟及政策周期領先優勢”這一核心因素也出現了變化。最突出的表現就是最近歐元走強對美元指數的打壓。

  當前美元麵對的是“增量”利好不足的局麵,周期性因素對美元上行的刺激已趨弱,美國經濟增長波動不時造成擾動,“通俄門”等政治事件進一步增添美元走勢不確定性;歐元的處境則截然不同,自從法國大選後,歐洲風險顯著下降,經濟處在複蘇的上半場,不斷帶來“超預期”,有關歐央行收緊貨幣政策的討論方興未艾,市場反應並不充分。

  鑒於歐元在美元指數中所占比重,歐元升值潛力釋放將導致美元指數蒙受下行壓力。而歐元隻是一個代表,在全球經濟複蘇趨勢下,美元匯率麵臨的外部風險料繼續上升。

  美元弱勢可能沒完,這對人民幣匯率走勢是利好。與此同時,人民幣匯率麵臨的內部支撐也有增強的跡象。今年以來,我國經濟穩中向好、企業盈利改善、資本回報率趨於回升,同時在防風險、去杠杆大背景下,潛在金融風險得到一定管控,人民幣資產的吸引力在上升。

  應看到,三波升值過後,當前市場對人民幣貶值的擔憂已顯著下降,如果美元繼續走弱,人民幣對美元有望延續階段性升值勢頭。而與其他諸多非美貨幣相比,人民幣對美元升值幅度有限,存在“補漲”空間。

  中金公司等機構認為,隨著匯率預期逐步調整,人民幣資產重現吸引力,前期企業和家庭部門大量持續的外匯可能重新部分結匯,將成為人民幣“補漲”的一大動力。有市場人士進一步指出,度過6、7月年中購匯旺季後,人民幣“補漲”潛力就可能逐步得到展現。

美元評論

美國二季度GDP將顯著反彈?美元走勢引關注

特朗普扼殺強勢美元 IMF稱美元匯率著實被高估

人民幣

美聯儲鴿派聲音最大受益者隱現 人民幣、黃金創新高

(責任編輯:DF134)

最後更新:2017-07-28 23:24:13

  上一篇:go 當心這兩隻黑天鵝 或在2018年引發金融危機
  下一篇:go 全球股票和債券市場態勢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