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640 返回首頁    go 英雄聯盟


超千家公司豪擲近萬億 A股興起“理財熱”

金評媒(https://www.jpm.cn) 編者按: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已有超千家上市公司參與購買理財產品,認購理財產品動用資金合計約為8000億元,同比增長超過40%。

近日,*ST川化發布公告稱,使用自有資金1億元購買銀行理財產品。

然而,這僅是目前上市公司熱衷理財現象的一角。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已有超千家上市公司參與購買理財產品,認購理財產品動用資金合計約為8000億元,同比增長超過40%。

A股興起“理財熱”

10月8日晚間,*ST川化發布公告稱,公司於今年9月15日召開 2017年第5次臨時股東大會,審議通過了《公司關於增加閑置自有資金購買銀行理財產品額度的議案》,同意公司增加6.2億元的資金額度購買理財產品。未來12個月內,公司購買理財產品資金額度累計不超過9億元。據公告披露,9月29日,*ST川化使用自有資金1億元購買銀行理財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2.65%。

同一時間,除*ST川化外,江山化工、克明麵業、華鈺礦業、金麒麟、聖達生物5公司也發布了購買理財產品的公告。其中,江山化工購買銀行理財產品5000萬元,資金來源為閑置募集資金;克明麵業同樣也使用閑置募集資金1.1億元購買了三款“結構性存款”理財產品;華鈺礦業與金麒麟也分別使用1億元和1.4億元自由閑置資金購買理財產品。

此外,聖達生物擬使用累計不超過1.3億元暫時閑置募集資金購買保本型理財產品,期限不超過12個月。

大手筆理財的背後

數據顯示,今年截至10月9日,共有1064家上市公司參與購買理財產品,較去年同期增加364家;認購理財產品動用資金合計約為8000億元,同比增長超過40%。麵對洶湧的理財熱潮,上市公司的理財行為與公司業績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以溫氏股份為例,年初至今公司共累計持有理財產品32個,涉及認購資金近90億元。而今年上半年,公司營收251.2億元,同比降11.4%;淨利潤18.1億元,同比下滑近75%。

一邊是部分公司業績下滑“愛理財”,另一邊卻是有公司通過“理財自救”,通過購買理財產品獲得收益甚至成為公司業績的主要來源。以龍源技術為例,半年報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歸屬於母公司淨利潤為130萬元,但其自今年以來通過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獲得到期收益金額達到804萬元。同樣,南通鍛壓今年以來的理財收益高達近600萬元,而上半年公司的淨利潤僅120萬元。

上市公司該不該理財

上市公司的“理財熱”也引發熱議。究其原因,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認為,一是今年資金麵相比之前明顯偏緊,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偏高,個別理財產品的年化收益甚至一度突破7%,這個收益讓不少上市公司頗為心動;二是手頭握有大量募集資金的上市公司找不到好的投資項目,為了在最大程度上維持業績,必然會選擇這種投資方法。

在業內看來,上市公司短期內沒有投資方向,合理利用閑置資金進行現金管理,有助於提高公司資金使用效率,獲得投資收益。但在主業不佳情況下仍大規模理財,這種行為並不可取。也有觀點認為,盡管上市公司的理財行為有其合理性,但如果一家企業長期“沉醉”於理財,不努力拓展主業、發展實體項目,就不能為股東和社會創造實實在在的財富。這些理財資金雖然最終也進入實體經濟,但資金流轉鏈條加長了,會抬高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

上市公司的閑置資金都在幹啥用?

從上市公司的公告來看,理財資金多來自於自有閑置資金,那麼除了購買銀行理財產品,這些閑置資金還有哪些投資渠道?

投資信托和資管計劃

華融信托研究員袁吉偉表示,銀行理財、信托都是固定收益類產品,投資安全性較高。其中,銀行理財期限短、流動性強,對上市公司資金運用限製少,是上市公司資金配置的重要領域;信托和資管計劃期限較長,收益率較高,適用於對投資期限和流動性要求低的公司。各家上市公司針對不同期限的需求進行匹配。

熱火朝天的股票市場

股票也吸引了眾多上市公司蜂擁而至。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共有490家上市公司持有其他上市公司股票,相比2016年年底增加了83家;初始投資金額1252.45億元。通過“炒股”,海螺水泥狂賺18.6億,增厚公司上半年的業績至67.17億元;蘭州黃河在主業虧損的情況下,依靠手中的22隻股票,最終在半年業績上“扭虧為盈”;而由於熱衷“打新”,桂東電力今年上半年就中簽68隻新股,在手股票的數量高達83隻。公司在半年報中表示,除國海證券為原先持有,廣汽集團、納川股份、寧波精達、網達軟件股票為公司自籌資金從二級市場買入外,其餘均為公司通過新股申購中簽買入。

上市公司也熱衷“買房”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1497家上市公司有投資性房地產,合計金額達到7850.67億,相比去年同期新增了129家,投資性房地產總額增長了23.74%。其中,中國平安以470億元躋身第二位,僅次於中國建築。而作為主營業務為建築裝飾的中國建築,投資性房地產則達507.63億元。今年1月-6月,中國建築錄得營業收入5252.55億元,居於A股最賺錢排行榜第三位,淨賺452億元。

(編輯:田躍清)

最後更新:2017-10-10 17:29:39

  上一篇:go 中船防務:重大事項仍在籌劃 A股繼續停牌
  下一篇:go 建銀國際:港股強勢或延續至第四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