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301 返回首頁    go 英雄聯盟


巨大利空,卻連續漲停!散戶被套路了?

開始碼正文。今天,老師要講一講最近大熱的新能源汽車板塊裏的海馬汽車000572

這家並不是國內一線品牌的汽車公司,可能很多人都沒聽過它的名字,但在10月9號和10號,一鳴驚人,在資本市場上掀起波瀾連續兩個一字板,霸氣逼近前期高點。

海馬汽車在國慶節後突然崛起,漲幅巨大,原因在於9月30晚間公告,海馬與小鵬汽車合作,研發、生產、銷售小鵬新能源汽車。小鵬汽車將授權海馬使用其商標和技術,生產產品。

因為一個合作協議,海馬汽車就出現如此巨大漲幅。老師就去查了一下,這個“小鵬汽車”是何方神聖。

說起電動車,大家首先會想到特斯拉、比亞迪。還有傳說中的賈躍亭的FF,樂視造車不僅將汽車工業帶入電動時代,還上升到了娛樂範疇。

過去的一年,互聯網汽車賺足了眼球,特斯拉讓大眾所消費和接受,FF尚存在於充滿濃濃互聯網味道的PPT和發布會中。而作為“互聯網汽車”中關鍵 的“汽車”,卻並沒有帶給我們足夠信服和期望的理由。

而小鵬汽車,卻是中國最低調,南中國唯一的互聯網汽車;網上的報道屈指可數,也沒有任何發布會和炫目的PPT,卻完成了幾千公裏的極限路試,吸引了眾多互聯網大佬的關注;首期資金籌措超過1 億美金。小鵬汽車團隊成員90%以上都來自廣汽,寶馬,蘭博基尼,福特等知名整車企業,以及三星,華為,微信等科技公司。

跟小鵬汽車合作,跟上燃油車減產,新能源汽車的風口,這都是利好。據統計,拿了生產新能源汽車牌照的有230家,有能力批量生產出新能源汽車的有9家,而海馬汽車就是其中一家。

那海馬汽車的巨大利空是什麼呢?先看一組數據。

海馬汽車, 9月份汽車銷售9442輛,同比下降51.10%,

其中報顯示,海馬汽車上半年汽車產量下降31%,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1.03億元,同比下降22.11%;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437.33萬元,同比下降86.04%;

海馬汽車的單車盈利能力極其低下。套用“淨利潤”除以“銷量”的簡單公式,海馬汽車的單車利潤為2437.33萬元/7.17萬輛,即339.93元/輛,這表示每賣出一輛汽車,隻能為公司進賬不到340元的利潤。

對比長城汽車公布的數據,用淨利潤25.01億元除以52.98萬輛,得出長城的單車利潤為4721元,是海馬汽車單車利潤的近14倍。

另外,同樣公式計算出的吉利汽車上半年的單車利潤達到了8185元,是海馬汽車的24倍。

銷量和利潤大幅下滑。業績太差,是不可否認的事實,也是最致命的。馬汽車的股價如果要大幅上漲,應該從哪個角度找到一個合理的邏輯和支點呢?

重組?轉型?舊產能下滑,預示著資金向新產能和新方向轉移?

還是隻是炒作過後一地雞毛?

另外,UC的前總裁何小鵬也加入小鵬汽車,目標主打人工智能+互聯網+硬件製造+中國化服務,特別高大上。在闡述這個定位的由來時,何小鵬認為:

汽車絕不僅僅是汽車會變成什麼樣,汽車會有人駕駛變成無人駕駛,一定不是。一定要去思考,汽車使我們的出行便利了還是不便利了,汽車改變了我們的居住,汽車改變了我們的消費,汽車改變了我們的娛樂,汽車改變了我們的物流,而這些改變又會產生哪些連鎖反應 。

在那個年代我們沒有想到今天移動支付的情況,沒有想到今天微信的情況。在今天我相信智能的出行,硬件的改變,科技的推動,中國這麼大的一個經濟體,中國這麼多的資本跟中國這麼多的數據, 一定會在未來十五年到二十年出現在出行領域,會給每個人帶來巨大的改變。

我開始在想,這個改變非常的大。一個互聯網企業,我認為每隔6倍是一個級別,估值是另外一家公司估值的6倍,是一個 級別,所以阿裏巴巴比當時UC高了兩個級別。

當時老馬跟我們談並購的時候,你是一個漲幅和一個跌幅,後來慢慢接受了。推動了未來新的挑戰的時候,我覺得UC跟智慧出行大概兩個級別,也就是36 倍這樣一個級別。在這樣一個級別的情況下門檻很高,首先需要幾千人的規模,需要有很強的汽車能力,需要有起碼做五年以上的完全無人去管理,就是零到一的過程。

大家都知道,798是北京最堵的地方,怎麼解決?北京霧霾的問題可以優化。今天我們的爸爸媽媽有司機也不出行,為什麼?因為很堵。我相信這些改變才是我們這一輩互聯網的企業家,我們這一輩的互聯網人該去做的。也許我們 會不成功,但是一定會有人成功,而且我相信一定會有人做的。

小鵬汽車成車即將上市,這家互聯網車企的未來會如何,我們拭目以待。

10月9日江淮汽車公告,預計2017年前三季度淨利潤將同比下滑80%;關於新能源汽車,老師覺得真正具備競爭優勢的是宇通客車,比亞迪。大家有什麼看法?都來討論一下吧!

最後,原創不易,請大家給老師點個讚吧!以示鼓勵。

最後更新:2017-10-10 22:58:36

  上一篇:go A股王者強勢回歸:醫療器械+健康中國龍頭,遭多家機構千億搶籌暴漲!
  下一篇:go A股上演最瘋狂翻身大戲,45一路跌到18,如今最高點買入也解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