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
英雄聯盟
淺析北美的電競格局:英雄聯盟NA LCS與守望先鋒OWL
隨著ESPN替Riot公布了休斯頓火箭加入NALCS,今年北美曆史性事件NALCS和OWL聯盟化名額購買行動算是徹底落下帷幕了。
新一屆NALCS隊伍名單一共10支:
TSM
CLG
C9
TL
金州勇士
克裏弗蘭騎士
休斯頓火箭
Echo fox(紐約揚基)
Optic(Leiberman)
Fly Quest(密爾沃基雄鹿)
第一屆OWL隊伍名單一共12支:
上海龍(網易)
首爾王朝(kabam KSV/lunatic hai)
倫敦C9(C9/KD)
Dallas Fuel(Envyus)
San Francisco Shock(NRG)
Misfits(邁阿密熱火)
Optic(Leiberman)
Comcast
新英格蘭愛國者
IMT(AEG、獅門、薩克拉門托國王)
New York Excelsior(大都會/LWB)
洛杉磯二隊(克倫克/Phoneix1)
兩個聯賽裏所謂傳統電競隊伍是TSM、C9、CLG、TL、Envyus、IMT、NRG、OPTIC、Misfits、Echo Fox、Fly Quest,但是在這次名額購買裏不涉及賣身的基本上隻有TSM、C9和TL,其他的或多或少都涉及賣身或者本來就是傳統體育資本成立的。
而純電競處男的傳統體育隊伍進入電競包括:金州勇士、克裏弗蘭騎士、休斯頓火箭、上海網易、首爾KSV、紐約大都會、新英格蘭愛國者、洛杉磯二隊(P1隻是替克倫克代管OWL隊伍)。
一些有意思的細節:
NALCS,在傳統電競隊伍上占比更高,除了3支NBA隊伍,剩下7支是有電競經驗的隊伍,而OWL有5支隊伍是完全沒有電競經驗的。在傳統電競隊伍裏TSM、CLG、C9、TL和Optic這些北美電競隊伍典型代表都加入了NALCS進來,而OWL除了C9和OPTIC加入了更多類似IMT、Envyus、NRG、Misfits這些最近兩年躥升的新勢力。實際上這也代表了NALCS和OWL的不同之處。
NALCS是已經運營7年的成功者,手握3億美元轉播合同他們需要在穩定維持自己在傳統電競市場成功的同時繼續開拓,所以他們更多的選擇了北美電競的老勢力,3支跟自己起家的TSM、C9、CLG,和兩支在北美有重要影響的TL和Optic,然後納入三支NBA隊伍和2支新鮮勢力(Echo fox和Flyquest),而且這兩個新勢力裏Echo fox還有紐約揚基的背景。通過這次聯盟化NALCS基本上實現了北美主要電競粉絲市場全覆蓋,同時利用3支NBA隊伍拓展傳統體育市場。
OWL的情況,動視暴雪在近10年電競市場的失敗讓他們需要通過OWL來重新振作,動視暴雪從10年前的市場領導者變為現在的挑戰者,而OWL全球化競爭的概念來吸引那些初次踏入電競領域想挑戰舊的市場格局的傳統資本和那些迫切希望挑戰TSM、CLG、TL、C9的躥升勢力。所以OWL除了Optic和C9外有5個電競新軍,5個最近電競躥升者。
而最終形成這種隊伍劃分格局的原因是什麼?
在Riot方麵,形成這種格局的原因就是嚴格控製了NALCS的名額數量,在人們認為NALCS會通過這次聯盟化擴軍時,Riot選擇了維持10支隊伍的規模,這樣在100多份申請中超過90%的淘汰率的嚴格甄選下Riot可以很好的選擇能實現自己穩紮穩打同時開拓市場目標的隊伍,而最後的結果看也基本符合預期。
動視暴雪方麵的原因則是通過2000萬美刀的高入場門檻使得那些最具有實力、最具有意願和動視暴雪長期在OWL合作的合作夥伴能夠勝出,最後結果就是除了極具冒險精神的C9和Optic以外的電競挑戰者主導了這個聯賽,IMT和Envyus伴隨NALCS出局基本上是把身家性命壓了進去,而網易、KSV首爾是來自非北美地區的知名創業者,新英和紐約等這些第一次深度介入電競的傳統資本。
而在2017年最終伴隨著一係列的並購整合和交易,北美絕大部分的有實力的俱樂部都有了8位數的資金實力,長期的運營規劃,現在隻需要NALCS和OWL能夠取得成功,就有可能讓北美成為真正的電競中心,前途似乎很光明的樣子。
但是看起來美好的北美電競並不是萬無一失,2007年的CS:S的CGS聯賽開始也是一切美好無比,但是這並未妨礙最後CGS的慘敗。
對於NALCS,他的優勢很顯而易見,成熟運作多年的聯賽體係,穩定的大轉播合同,twitch上可見的高收視率必將帶來高讚助,這些可以讓NALCS從聯盟化的第一年就向聯盟各隊支付紅利,而且Riot將聯盟控製在10支隊伍的規模進一步保證聯盟無論是選手還是隊伍不會因為隊伍和選手過多降低收入。但是它的問題在於NALCS已經處在了一個很高起點情況下,如何進一步提升
NALCS在和類似OWL、V社兩家這種遊戲競爭的同時還要麵臨LCK和LPL的競爭(抱歉EULCS你看起來沒有未來),如果C9在今天S7四分之一決賽中被淘汰很顯然NALCS又將迎來失敗的一年被LCK、LPL甚至EULCS反複踩在頭上,而看看NALCS現有隊員,除了一幫韓國養老軍團和打了多少年沒什麼進步的老油條,NALCS的新人呢?現有NALCS人員組成真要組起來發現可能最強的還是TSM和C9這種,那也幾乎肯定S8和S9將會繼續被LCK、LPL摩擦,而沒有實力的NALCS會麵臨出了北美毫無影響力的問題,而在北美NALCS本身在LOL作為一個老遊戲持續麵臨其他遊戲競爭下雖然吸納了Optic這個FPS邪教隊,還能有多少粉絲爆發增長?
看看reddit的LOL區的帖子他們的粉絲向電競轉化率已經很高了,IMT被拒絕那天LOL區是IMT霸版的情況,但是OW區我保證現在就算OWL宣布不玩兒了可能還是Fan Art屠版。
到了這時候就會發現製約NALCS的真正問題是Riot現在的轉會製度限製,在本土選手製度的限製下NALCS的資源庫被在了北美,如果他們能用手裏的資金挖SSG整隊,挖LZ整隊,挖RNG整隊,甚至天價挖SKT,那短期實力自然有保證,而且能吸收來自非北美地區的粉絲目光,可很顯然貿然打開轉會限製很容易會出現LPL在S5那種挖空LCK的局麵,隻是那時候畢竟LCK造血機製良好,那再來一次呢?
而且LPL本質上隻挖了一年,如果NALCS利用資金連續挖LCK三到五年呢?NALCS如果對其他聯賽產生破壞性影響如果影響到世界賽總決賽和MSI,特別是剛剛S7開始逐漸縮小的賽區實力差距情況被停止,那Riot可能會麵臨更複雜的局麵。
對於OWL,他們的優勢如果對比NALCS幾乎沒有,現在的OWL是nothing,但是如果還是對比NALCS就會發現還是有個優勢那可能是,在動視暴雪的規劃下地位更高的OWL不會受到地區平衡的掣肘,在更靈活的轉會製度下,OWL的人才庫不會有任何局限,第一賽季可能首爾很強,波士頓很菜但是隻要願意,波士頓可以去APEX、OC、OWPS裏去找人才挖整隊重新整合來和首爾競爭,而APEX、OPC、OWPS本來在暴雪的規劃裏就是人才庫和開發非北美市場的先鋒軍,至於OWL現在相對於APEX、OC、OWPS隊伍的實力問題,當巨大的工資差異+OWL的可滿編12人陣容+無任何轉會限製情況下OWL隊伍的整體實力早晚要淩駕於其他聯賽。
這樣暴雪隻需要關注OWL的內容製作,隻需要關注OWL的觀賞性,將全部精力投在OWL上,不需要像riot要把賽事運營精力均勻分布在全球各個賽區。
談到OWL的目前問題在沒有證明自己的情況下你可以把OWL的一切都看做問題,但是從體育經營角度看首要問題是顯而易見的:收視率,一個電競遊戲和聯賽它的一切問題都可以通過收視率反饋。
不包括世界杯,OW的twitch比賽收視率在OW OPEN之後除了APEX決賽就再也沒突破過5萬,OC決賽整體收視也就4萬。要知道火箭聯盟的比賽有時都能有6、7萬,而再看看reddit裏OW區作為第二大遊戲社區的電競討論度?就知道OW的目前電競方麵粉絲太少了,2016年關注OW電競的粉絲在這一年半裏流失了很多,實際上因為平衡性、地區聯賽運作、天梯製度、內容開發速度等原因的流失的粉絲很多是看比賽看直播的粉絲,這會兒剩下的很多粉絲數量不少但是基本不看比賽,甚至不打天梯,比如專注於製作POTG和Fan Art的。
但是沒有收視率fanbase不夠大,那肯定無法獲得大的轉播分銷合同,然後也意味著你的授權商品等收入也不會太大,粉絲不看比賽拚命氪金戰隊皮膚?可能麼?而沒有這些收入那聯盟變成dead聯盟是遲早的事情。
而OWL和NALCS如果有任何一方出問題,這必然會讓熱情高漲的北美投資人陷入尷尬境地導致北美電競可能不進反退。
但是仔細想想,這種概率實際上並不大。首先因為CGS的失利在前北美電競實際上泡沫爆炸過一次,現在的北美電競無論是盈利能力,運作手段都和2007年不可同日,而在抗風險方麵現在的NALCS就算有問題有著LOL這個大基本盤在也退不到哪裏去,而對於動視暴雪手握32億美元現金的動視暴雪,OWL就算投入按照彭博社采訪克拉夫特采訪時提到的投入5億美元也隻占全公司現金儲備的六分之一。
投入10億美元也不過是三分之一,再加上動視暴雪在資本運作領域一直和諸多大公司的良好合作關係就算搞不出一個巨大聯賽,拿錢砸一個自high聯賽還是容易的。甚至NALCS和OWL再遇上類似2007年的金融危機也頂多是個別隊伍老板出問題,對整個聯盟來講反而電子競技的特性可能還是金融危機時期的抗風險那種行業。
最後更新:2017-10-23 00:3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