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4
英雄聯盟
A股雄安萬億大戰,新一輪資本命運生死劫
A股,再次告訴我們,要想在資本市場上活得好,就要懂政治。功夫在詩外,輸贏看政治。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 一動力,國有企業要做落實新發展理念的排頭兵、做創新驅動發展的排頭兵、做實施國家重大戰略的排頭兵。一個國家一定要有正確的戰略選擇,我國是個大國,必 須發展實體經濟,不斷推進工業現代化、提高製造業水平,不能脫實向虛。發展實體經濟,不能脫實向虛這個精神,對應的政策是4月以來,保監會、銀監會,證監 會的各種嚴監管,去杠杆、反腐敗。
這就是今天的國內資本市場,股市與房市的最大政治所在。
從雄安新區問世以來,差不多在三周的交易日裏,8500多億的A股資金,參與了這個戰役的搏殺。
其 實,監管層也算給雄安麵子了,特停基本都是在5個一字漲停之後,畢竟雄安是中央定下的千年大計。麵對這樣的口袋陣,顯然更好的打法是遊擊戰,外圍戰,避開 先期伏兵,選擇沒有GJD禦林軍們大規模埋伏的,繞過對方的防線。而之所以有此戰術上的失誤,恐怕還是因為,對當前這個時期的大趨勢不夠重視。
目 前的結果,被看作是遊資與散戶的長平之敗,參與的遊資損失估計百億級別,是國家隊與禦林軍的罕見大捷。僅從這役來看,A股市場上仍然是趨勢角力為主流,而 不是價值投資。要不然,也難解釋,為什麼有些資本潛伏進來不過幾個月,就全部清倉了。既然是趨勢角力,你贏我輸的零和性質,那就談不上誰對誰錯,誰是誰 非。
這場耗資近萬億的大戰,必然將載入A股的史冊。此一役,遊資們失敗,首先是戰術上的失敗:高位陣地戰。在國家隊以及禦林軍們盤踞的股票上,於高位時,投入了太多的兵力,鑽進了人家早布局好了的口袋陣。
這一錯之後又再錯。遊資們繼續在雄安大盤的口袋陣裏纏鬥。等到後麵醒悟,再打無明顯埋伏的股票時,奈何人氣已失。結果也就隻能讓人興歎了。萬億資金,經典戰役!
當前最大的政治,用一句話來說的話就是:中美歐貨幣巨艦正在掉頭,實體經濟第一。
這 次A股雄安之戰,遊資試圖打陣地戰,這種隻有牛市才可能有的路徑,談何容易。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但前提則是,一定要從戰略上搞清楚當前最大 的政治是什麼。在這個最大的政經趨勢下,房市恐怕也難以逃脫調整。在一段時間的僵持之後,在中美歐三艘巨艦遲早掉頭的靴子始終要落地的預期下,市場最終將 展現其無可抗拒的力量。
看看央媽:
消息:中國人民銀行日前公布的《貨幣當局資產負債表》顯示,截至3月末中國央行總資產為33.73萬億,相比2月末下降8115.98億。總資產的下降主要源於再貸款及外匯占款的下降,隨著外匯占款及再貸款的下降,基礎貨幣下降三千多億至30.23萬億。
央 行再一次悄悄縮表了。這個傳說中美聯儲震撼世界的大殺器,似乎中國先用上了。這張表實際上是全中國的貨幣家底。央行有多少資產,基本就相當於發出了多少基 礎貨幣。這個基礎貨幣通過銀行放出去,最終形成了我們的錢,存款等等。這個錢目前有160萬億。所以呢,央行的這個表一旦減少,可能就意味著未來社會上的 各種錢就要緊張。而壓力之下,以前的各種杠杆資金,就要考慮收回。
當然,等到現實生活中的我們,感到錢緊的時候,情況就說明很嚴重了。央行會盡量不讓這種情況發生,也就是不要出現資產價格殺到災難性的程度。所以,一旦出現不好的苗頭,央行就會出來微調,鬆鬆閥門多放點水。
準確的說,央行不是央媽,是錢媽。它的那張表,是所有社會上流通的錢的媽。 而房子、土地、股票這些東西,都是資產。衡量它們的貨幣,要是變少的話,那麼價格自然就要跌。也就是說,錢更值錢了。
從 這前後的表態,未來一段時間的貨幣政策,很可能就是這種,緊一點,鬆一點,看起來可能是中性,但整體慢慢偏緊,畢竟是寬鬆周期的尾部。最大的原因,其實高 層也一再說了,就是去杠杆,壓資產泡沫,發展實業。如果再不擠壓資產泡沫去杠杆的話,危及的將是中國經濟的整體安全,和人民幣國際化的未來。
一 個很明顯的例子,就是一線的高房價,超越了中國的經濟發展階段,其結果將可能是架空中國的實體經濟。因為房價的上漲,最終會提升中國實體經濟的成本,房價 上漲的浮盈,比如說某人2015年在北京買的一套房子,現在出手可以賺500萬。這500萬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房子創造出來的。它的最終來源,依然 是實體經濟所創造的利潤。這對實體經濟沉重壓榨。
要關注中國製造是否會因為高房價,而向海外轉移,而這一點最先會體現在我們的對外貿易上,體現在我們的外貿順差的減少上。最新公布的3月份外貿,表麵看起來不錯。但是,我們也注意到,貨物貿易順差隻有239.25億美元。
這 樣算起來,2017年一季度,中國的貿易順差隻有500億美元左右,相比2016年1季度的1200億美元左右,降幅還是很大的。而從2016年8月至 今,進口增速已經連續8個月超過出口增速,海關口徑貨物貿易順差從2016年1月的630億美元見頂至今已經過去13個月。
而未來三個月中美的貿易談判,無疑會對中國的順差能力構成進一步的壓縮。
人民幣國際化戰略將被迫延後。中華民族複興的最顯著標誌,說到底就是人民幣國際化,沒有人民幣的國際化,中國的購買力將永遠被鎖定於美元儲備之中,近14億人的對外購買力,永遠隻是數萬億美元外儲而已,曆史上沒有這樣的大國複興。
外部破局已經越來越不容易,而這個趨勢繼續下去,無疑是不妙的。這也就決定了必須從內部破局。所以,未來一段時間,貨幣保持高壓姿態,房價繼續控製打壓,金融上繼續去杠杆的政策,恐怕都將會延續下去。
當然路徑可能是螺旋反複的,但是,大方向恐怕已經沒有太多的選擇。這一點,從過去三個月的M2增速上,也可以看出來。2017年1月份M2增速11.3%,2月份11.1%,3月增速10.6%。增速在回落,全年恐怕達不到12%的預定增速。
從國內來說,各種因素,使得地方政府維持高房價的手段是很多的,最厲害的一招就是限製土地供應,維持購買恐慌。不過,這種做法,其惡果將最終從外部體現出來。
高聳的資產價格,將直接導致兩個後果,一是實體經濟受損,奧巴馬想通過TPP架空中國製造的戰略目標,沒有通過TPP得到,卻將很可能通過中國人自己的高房價政策得到。日本因高房價泡沫,失去20年;美國因房價高聳,遭遇次貸危機,這都是前車之鑒;
而 這方麵,有兩個不容忽略的警訊。一個是3月底,IMF公布的人民幣在國際儲備貨幣中的份額,另外一個是外貿順差的短期見頂。3月31號,IMF第一次公布 了人民幣在國際儲備貨幣中的份額,截至2016年底,人民幣的份額為1.1%,約為845億美元,這個份額是過低了,如果結合以前的各種數據來看,人民幣 入籃之後,在國際儲備貨幣中的份額,不是提升了,而是下降了。
在這方麵中國能做的事情無外乎兩個,一個是以高質量的發展,讓目前看起來吸引力不夠的資產增加吸引力,這是上策;另外一個就是壓製那些看起來資產泡沫很大的地方,至少不給人下跌的預期,這樣外國對人民幣資產配置的安全感會提升,也會增加人民幣的配置。
人民幣在SDR中的份額是全球第三,僅次於美元與歐元,占到11%左右,因此,人民幣的國際儲備份額還是有很大的上升空間的,而能否上升,關鍵取決於我們自己有沒有膽量進一步放寬人民幣的自由流動與資產自由配置,也取決於我們資產估值。
而這兩件事歸於一點,就是中國實體經濟的發展,能不能盡快的升級!否則,目前資產高估尤其是房價過高的局麵,會讓人民幣國際化進一步被壓製。這將是一個長輸的格局。
萬億資本生死劫:中美兩件大事
在《紅樓夢》裏,探春有一席話,可謂治家治國的金玉之言: “可知這樣大族人家,若從外頭殺來,一時是殺不死的,這是古人曾說的‘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必須先從家裏自殺自滅起來,才能一敗塗地!”
陽 極則陰,強極則辱。 一切都不是空穴來風。太平洋兩岸的這一場會議與一個政策,相對而展開。而在資本與金融角鬥場之外,特朗普地緣戰略長袖善舞,撬動中美俄三角,在資本與原油 重地的東北亞與中東,推進戰爭星火戰略。這些當前最驚心動魄角力,最終所圖,仍然是要美元可以拉開與其他貨幣的利率身位,以連續加息,完成雷霆一擊,最終 以某個大國的經濟與金融崩塌,來填補全球資產狂歡留下的大窟窿,小國是不夠吃的。屆時,人民幣能不能繼續咬定美元,你鬆我也鬆,你緊我也緊,將決定世界財 富的轉移方向。而此刻龍盤虎踞的中美萬億資本中,有多少會等到飆風,又有多少,等到的將是生死之劫。
外部壓力向來是一個國家改革與前進的動力,對美國如此,對中國更如此。 或許中美這兩件大事,並沒有考慮對方,但現實中,卻構成了兵不相接的角力,不妨叫做隔空推手。冥冥中注定相聯兩件大事:
一件是中國開了國家金融安全會議,一件是美國減稅政策重磅出台。
假 如在2000年,北京某人到銀行存了10萬元錢,每年利息5%,10年後,這10萬元變成了16萬。當年的房價是0.3萬元/平方米,10年之後,房價漲 到了3萬元/平方米。10年前,他這10萬元,能買30平的房子一室一廁,10年後,隻能買3平方米,也就是一個廁所。他的那一室哪裏去了?從某種意義上 來說,是被他自己的存款搶劫了。
這個過程是這樣的,銀行拿到了他的存款,會根據存款,來發放貸款給開發商、購房人以及投資者,銀行發放貸款的過程,實際上是在創造貨幣。創造多少貨幣,則要根據存款準備金率來決定。
假 若存款準備金率是20%,銀行第一次可以貸出8萬,這8萬元一般會接著被貸款人或者其他人存入銀行, 然後銀行又可以貸出6.4萬,一直循環下去。最終,那筆原始的10萬元錢存款,累計就可以創造50萬元的貸款。每次銀行貸款之後,社會上總體的貨幣就會多 一些,貨幣一多,房價自然就要上漲。當貨幣創造的速度遠超過物質財富的增長速度時,到銀行存款的人,就吃虧了。
而這正是當前的現實。2008年之前,1塊錢GDP創造,對應的是不到2塊錢的貨幣投入,現在1元錢的GDP增長,對應的是差不多是6元錢的貨幣投入。
從 個人投資方麵來說,有人做得不夠好。但是,從整個社會來說,這就不是不夠好的問題了,而是財富重分配的問題。從現實來看,往往越是錢少,越是到銀行存錢, 而越是富人,則越是喜歡到銀行貸款。隨著銀行貨幣創造的大爆炸,資產價格大幅度上漲。而窮人拿的往往都是貨幣,富人則借來貨幣購買資產。結果就是窮人越來 越窮,富人越來越富。對這種情形,有經濟學家說:“窮人把錢存入銀行,實際上是補貼富人。”
這是客氣的說法,實際上這是窮人在幫助富人搶劫自己。當這樣的搶劫,沒有製度約束的時候,這是政府該做的事情,最典型的製度就是房產稅,從製度上杜絕囤積房子,多套以上重稅,發達國家這方麵做得不錯,最後的結果就是巨大的風險。
因為最後,存錢的也意識到了,自己被金融搞窮了,必須要趕上這趟車,砸鍋賣鐵,借遍親友也要買房,不能搶劫別人,至少不能被別人搶吧。
福禍相依,生死同門,盈虧同源,如此一來,資產價格的頂點就來了,體現之一就是錢荒。為什麼會出現錢荒,因為存款的人少了,貸款的人多了。所以,銀行要用高息攬款,就出現所謂的錢荒。
2012年2月到2015年3月是一段中國頻現錢荒的日子。這個錢荒表明上看是缺錢,實際的意思是,當時的居民收入水平下,房價最高水平也就當時那個價格了。
金 融是真正的國之重器,經濟越是發達,就越是如此。它分配財富,重構階層,引導國家的走向。這要感謝核武器,是這門技術的突破改變了世界財富的重新分配方 式。以前大國都是通過戰爭來最終分配財富,現在大國之間不敢直接打仗了,金融成了世界財富最主要的重新分配手段,在一國之內也是如此。一個很簡單的金融重 新分配財富的例子,就是房地產。
對中國來說,挑戰與風險主要集中在資產泡沫較大的房市。因為,房市所依賴的貨幣放水,未來將更難。這有兩個因素:
一 是未來中美貿易順差可能會進一步縮小,而美國是中國順差的最大源頭,中美順差縮小,很可能意味著中國的外儲增幅下降,外儲總額未來可能會慢慢下降。這會導 致什麼呢?會導致央行的基礎貨幣增長承壓,我們知道,目前央行的基礎貨幣中大約70%的部分,是來自外匯儲備,1美元進來,兌換成6.9的人民幣,商業銀 行再以這些基礎貨幣為基礎,通過信貸,衍生出我們所說的信用貨幣,也就是我們今天所看到的160多萬億的M2。而這個M2則是支撐今天,中國資產價格的水 之源頭。貨幣的水越多,水裏的資產漂浮得就越高。越少,價格就要跌。
二是,美國的評級機構進來。我認為,這裏有借助美國評級機構,來約 束國 內的杠杆的意圖。上麵我們談到了,對被評級者來說,評級高低決定的是融資成本高低;而對銀行、金融機構等投資者來說,資產評級的高低,則關係著撬動杠杆能 力的高低。100元錢買了信用等級為AA的資產,由於其風險係數是0,等於這塊資產將不會被算到風險資產裏去。所以,這樣的高評級資產越多,意味著銀行金 融機構,實際撬動的杠杆越高,雖然表麵上看起來很低。美國評級機構進來後,評級方麵很可能會嚴格一些。比如很可能會對一些地方融資平台的信用等級,更較真 一些,那樣的話,一些地方銀行與金融機構的合流,將會受到壓製。也就是說,小銀行與地方融資平台,相互鼓勵下的貨幣創造,將可能會更少。這樣一來,房價上 漲的貨幣動力,將進一步萎縮。
2013年,央行幹了一件事情,創造了另外一個大殺器,那就是同業存單。居民的存款不是不夠了麼,那就讓 銀行 相互之間創造存款。與我們的存款放到銀行之後,銀行要留出一部分準備金不同,這個玩意不用留出準備金,A銀行創造一個存單,給了B銀行,B銀行等於就有了 一筆大存款,自然又可以根據這個存單,創造出更大規模的貸款或者其他理財業務。
同業存單為主的金融創新,所衍生出來的貸款與理財,可以 說是 這幾年來錢生錢,支撐資產價格上漲的一個重要根源所在,它讓中國一線二線的房市,在2015年後空中加油,再創新高,遠遠超過了居民收入能夠承受的水平。 當然,也進一步拉大了貧富差距,甚至是基本完成了階層的固化。它對利率高度敏感,一旦央行加息的話,這些存單就會很快的萎縮,過期不續,這樣的話,銀行擴 張賴以憑借的“存款”,就會迅速減少,沒有信貸杠杆的支撐,資產價格就可能會大跌,最後火燒連環船,引起巨大金融風險。
這恐怕是當前最 大的 金融風險所在,從這雙刃劍的特點來看,它倒有點像當初引起美國次貸危機導火索的CDS(信用違約互換)。利息低的時候,可以大量創造貨幣,支撐幾乎全體美 國人都去炒房,而一旦升息,就會迅速壓縮貨幣創造,引發地產崩盤。所以,這次應該是地產盛宴結束的最有力宣告。在地產領域高杠杆擴張的首富們,未來幾年或 許將過上緊日子,要提防一不小心成為首負。這些萬億資產的主人們,現在的緊張或許前所未有。當然,央行不會輕易加息,理想的道路是,這個炸彈要慢慢拆!
減稅是美國人的內政,是美國強化自己對全球資本的吸引力的主要手段,無可厚非。就像中國打壓影子銀行,金融去杠杆,也是在抑製資金外流,減少對美國資產價格的外部支撐,美國也不能說什麼,道理是一樣的。減稅對中國的最大考驗,在於它實乃是美元加息周期的標配!
一 些國家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調整形成的風險外溢效應,有可能對我國金融安全形成外部衝擊。翻譯過來就是:小心美國的政策突變。 比如這回的重磅減稅政策。稅收說到底是國家行政成本與福利成本的代名詞,美國之所以能夠、也敢於去搞大規模的減稅政策,一方麵固然是因為美元是世界儲備貨 幣,另外一方麵則是美國社會運行機製的高效與成熟。
由於更多資本進入美國的預期,將給美聯儲加息提供一個更友好的環境。過去的兩個強勢 美元 周期裏,我們都看到了在加息的同時,美國企業並不缺乏資金。這是美國虹吸全球資本的結果。也就是說著,美國加息的一部分負麵效果,是由外部市場承擔了。因 此,減稅方案一旦落地,也就意味著美聯儲的金融戰略收官步伐,可能更快,加息也會更快。目前的進度來看,2018年,減稅完成落地。現在聯邦基金利率是 1%,正常話的應該是4%左右。美聯儲若加速升息,屆時,我們還能不能慢慢拆彈?中國在資產價格方麵越是壓住,美聯儲冒險的可能性就越低,甚至最後接受中 美G2的現實。反之,美聯儲就會越有動力去冒險,中國實現真正的G2就越難,人民幣就越是為美元所囚禁,美聯儲上千名經濟學家中,至少100人盯著中國的 各種數據看,我們決不能存有僥幸心理。但前提是必須約束住我們的資產泡沫。
新一輪資本命運:機遇窗口
4月以來,與中國有關的這一線資本市場,幾乎都跌成了狗。簡單看一下這兩周的情況,鐵礦石暴跌,原油暴跌,銅礦暴跌;債市大跌,A股大跌。
看 看外麵的世界,其實畫風還算明媚的。太平洋那邊,耶倫大媽決定5月不加息,“它強世界就弱”的美元指數,還溫順地呆在99的下方,低於100就可以叫弱勢 了;大陸的那一邊,決定歐元短期命運的法國大選,馬克龍同學似乎穩操勝券。看起來,咱們不應該這樣啊。不過,如果換一個角度來看,卻是應該的很,甚至可以 叫恰逢其時! 因為,這樣的外部友好環境,正是我們刮骨去毒的良機,是壓製中國資產泡沫的一個難得時間窗口!要是外部情況不好,一片風聲鶴唳,恐怕就不好幹活了。在今年 年底眾所周知的重要會議19大之前,可能沒有比這更好的時機了。
那麼,這次新監管風暴,到底會帶來什麼樣的局麵呢?尤其是大家關心的股市與房市,各自會有什麼樣的影響呢?
始 自3月底、4月初的這一輪銀行它爸的監管風暴,已經吹起,新一輪億萬財富的命運挪移,已經展開了絲絲脈絡。信用時代,號令天下財富的是貨幣。 而在中國,貨幣創造的核心角色銀行,可以說是集屠龍刀與倚天劍於一身,沒有人與它爭鋒,除了它老爸:監管層。因此,它的每一招一式,都隱藏著資本命運的天 機。前麵已經談過窮人如何通過銀行,先在房子上幫助富人搶劫自己,最後怕被別人搶劫,也加入搶房大軍,砸鍋賣鐵,套牢自己,並最終推升一個國家的經濟風 險,危及金融安全的路徑。
房價控製首先在於製度,可惜這方麵我們缺乏,不然也不至於鬧到今天房地產綁架經濟地步。近來,有一句話在高層頻頻出現:要建立房地產長效發展機製。
中 方資產價格過高的、比較突出的還是一二線城市的房價。從租售比來看,部分一二線的房價,收回租金成本要100年左右。比如北京四環邊上,一套50平的房子 價格400萬,租金一年差不多5萬,80年才能收回成本。這就相當於股市裏市盈率80倍的股票。股票還有業績突然爆發,市盈率一年之間變為20倍甚至5倍 的可能,但房子的租金是不可能突然爆發的。根據最新數據,目前A股上證總體市盈率是17倍左右,深市是34倍左右。所以,房價高估明顯。而現在人們還願意 投資一二線房市,是因為,大多數投資者認為,隨時可以在更高的價位,找到接盤的人。
隨著一二線房價脫離實際居民收入水平,銀行的安全賭 注已 經押在了房奴的忍耐力上:未來即使房價跌破實際購買價格,成為負資產,居民不吃不喝也會還貸。實際上,通過銀行杠杆撬動各種金融資產,其最終的指望,主要 部分都來自房奴們的還貸預期,因為這些年,實際上隻有房價的暴漲,才能滿足這龐大杠杆資金的利潤需求,其他產業寥寥可數。
所謂長效,就 是不 能暴漲(沒有暴漲自然就難有暴跌),因為這暴漲暴跌就是財富暴力分配,割韭菜不能連根拔,不然大家都沒得吃。這個機製一時出不來,可能的原因是阻力太大, 畢竟在房子上獲得財富分配大頭的人,影響力更大。這個時候,控製房地產資產泡沫的手段,就隻能是約束貨幣創造的核心——銀行。
銀行這種 生 物,創造貨幣是它的天性。哪怕手裏隻有1分錢,也要貸出去,不然它怎麼給存款的人付利息? 而理論上,不管是誰貸了這一分錢,它幹了什麼,隻要不是怕這錢見不得人的,最終還會存到銀行裏。所以,如果沒有準備金的話,這1分錢就能無限次的重複一個 過程:貸出又存入,最終創造出無限的貨幣來。
政府約束銀行的貨幣創造本能,最核心有兩條,一個是存款準備金,一個是資本充足率。存款準 備金 好理解,吸收了1塊錢的存款,留出一部分作為準備金。這樣,存貸之間的循環,就不是無限可重複了。目前國內的存準率是16.5%,也就是說100元存款, 要拿16.5來做存款準備金不能動。100塊錢的存款,理論上最多能循環創造出600塊錢的貨幣。
資本充足率,本質上來說,是限製銀行資產杠杆倍數的。比如,目前商業銀行法規規定,銀行資本充足率不得低於8%。拿8%的充足率來算的話,這個杠杆就等於限製在12.5倍。
古 今中外,所有的銀行創新,都是為了突破或者繞過這兩個規矩。所有的影子銀行,歸納起來就一句話:如何放出更多的貸款,創造更多的貨幣,又不讓監管老爸發現 或發火。那些讓行外人士一頭霧水的各種高大上的金融名詞,比如什麼同業存單、委外理財、買入返售,等等等,說白了就兩個目的:一是減少繳納準備金,創造更 多的貨幣。比如眼下近7萬億的同業存單,它計入銀行的存款,但是這部分卻不用繳納準備金,這意味著第一輪貸款的時候,就不用留下16.5%的準備金率,相 當於多了1萬多億的存款。所以,銀行們自然趨之若鶩。 二是粉飾資本充足率。提高資本充足率的辦法有兩個,一是增加資本,比如發股票籌錢;另外一個更容易,就是減少分母,也就風險加權資產的總額。減少分母的秘 密,就在加權這兩個字。方法是把資產的風險係數降低。比如貸款的風險係數是100%,通過銀行間的各種交易,把這筆貸款打扮成一筆保本的同業理財,風險係 數是20%。這樣,1筆1億的貸款資產,風險加權後,本來應該是1億×100%等於1億,結果變成了1億×20%,也就是0.2億。資本充足率就上升了5 倍!如此一來,銀行就可以在做大總資產的同時,維持一個名義上的低杠杆率。正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在了解銀行的各種影子銀行,本質 上, 基本都是披著其他外衣的貨幣創造之後,我們不難得出一個推論:銀行總資產是衡量貨幣創造的另外一個重要依據,它比我們所說的M2(廣義的社會貨幣總量), 有時候更能反映貨幣創造的真相,因為影子銀行是不計入M2的。而這次從銀行開始的監管風暴,如果真的可以硬著決心搞下去的話,將必然會導致未來兩年銀行資 產總量增速的下降,這意味著未來實際貨幣增速將會超預期下降,房地產將會受到中期的影響,未來三年可能會下跌調整,下跌幅度,第一步看在20%左右。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對於股市而言,輪回可能再次降臨:
既然風險點主要在房市,那麼股市的調整可能不會太多。同樣看2013年6月的那次錢荒時的股市,當時錢荒最勐的時候,上證指數從高點到低點,調整了20%左右,而目前上證指數已經調整了近10%。當然,這種短期的影響是無法避免的。
仍 然需要警惕,這種政策性的調整,依然會首先打在股市與其他流動性較好的資本市場上。由於金融維穩、去風險預期繼續,指數可能會弱勢震蕩調整,國家隊可能會 隨時護盤,上證指數已經不能反映實際盤麵。對短線投資者來說,這種行情難以把握,交易性機會並不多。目前確定性稍微大一點的,仍然是等待雄安板塊的調整機 會,但也要注意把握好節奏。不過,如果我們回憶的時間再長一點的話,就不難發現,原來那一輪股市因為錢荒的下砸,砸出來的確是下一輪瘋狂牛市的鐵底 1849,接下來的兩年裏,A股指數最高暴漲到了5178點。與此同時,房市則在2013年之後的約2年半時間調整彷徨,並在2015年見到低點。房市與 股市,這兩個當下中國人最大的財富分配場,正在被這一輪銀行監管風暴,撥動奇經八脈。在這太平盛世、資本亂世,輪回會不會在悄悄變化麵目之後,難道不會再 次降臨?
短暫的資產浮華,分外值得珍惜:
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有誰能逃脫這生死、盛衰、起落的宿命呢?全球的股市、債市、房市,就是這一輪資產浮華裏、依次開遍的姹紫嫣紅,若非有新一輪科技革命的爆發為其續命,等待它們的唯一宿命恐怕就是斷井頹垣。
如果說通脹是夏天,那麼,通縮就是冬天。要過冬還是過夏,做的準備當然是不一樣的,而方向錯的結果,不是熱死就是凍死。結合美國公布的CPI,給人的感覺,未來幾年要來的不是夏天,而更可能是冬天。如此看來,眼前這短暫的資產浮華,分外值得珍惜。
通 縮,本質上而言,是在銀行創造信用貨幣的能力枯竭之後,信用貨幣接下來坍塌與消滅的過程。所以,越是借錢擴大資產的人,越是害怕通縮,而沒有什麼借貸的窮 人則會好很多,甚至會因此而受益。因為通縮之後,隨著信用貨幣的消滅,手裏的錢就更值錢了,就可以買更多的東西。而那些利用各種杠杆加杠杆,負債擴張的各 種首富們,就非常有可能資不抵債,成為首負。一國內部債務危機與破產重組,是內部利益的重新分配,那叫肉爛在鍋裏;若一個國家外部借債多了,再從內部出現 通縮的話,那就要了命了。所以,大家不難明白,這世界上誰最怕通縮?那就是借外國錢最多的國家,通縮會加重債務,通脹會賴掉債務。要是全球性的通縮來臨的 話,美帝恐怕真要變美弟了。
公布的經濟數據,是幾個低於預期:
4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5%,比3月放緩1.1個百分點,低於預期7%。
4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速10.7%,不及10.9%的預期和前值。
1-4月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回落至8.9%,預期9.1%,前值9.2%;
1-4月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名義增長6.9%,1-3月增速7.7%。
當然,畢竟一季度中國經濟取得了開門紅,6.9%的經濟增長為餘下的3個季度,準備了不少對衝空間。看來今年預計6.5%的增長,是現實的。高低本是尋常事,這個月低了,下個月漲回去不就OK?所以重要的是,未來會不會漲回去。聽我慢慢道來:
居 民通過貸款買房,接下房地產公司的負債,房地產公司有錢了,上遊企業的錢就有了,如建材、水泥、鋼鐵。下遊也要擴張了,居民買了房子要住總得裝修買家具 吧。於是,家電、家具等行業會日子好過了。新房路遠的話,居民還要買車,車子也會好賣了。企業好做了,員工工資也就漲了,可以買更大更貴的房子。
於 是周而複始,經濟進入良性循環。但是,這個循環遲遲沒有到來,上遊建材、鋼鐵、水泥似乎還行,但下遊就沒有什麼表現。反應在數據上,就是CPI上不去,4 月隻有1.2%,去年4月則是2.3%,同比看得出來差距。循環斷裂的原因,最主要是在於房價遠遠高於居民收入水平,除了早期進入房市的,能夠房滾房的, 剛需基本是房貸一上,就沒有多少消費能力了。手中即使有幾個錢的,則受製於高房價的恐慌,也不敢怎麼消費。消費不起來,企業投資產品賣給誰?理性的決策, 就是持現等待形勢明朗了。企業不投資,不發展,靠企業發工資的居民,收入怎麼增長?於是CPI就上不去。
通縮的幽靈並沒有走遠。豬肉價 格的 走勢,或許也在佐證這一點。豬肉在我們的CPI中的權重接近3%,是最突出的單項。據《證券時報》的數據,本月生豬出欄價已跌至23個月新低,且價格仍將 持續下行。到2018年,生豬養殖行業可能會全麵步入虧損期。這恐怕是近期大宗商品跌成狗的邏輯起點,銀行監管不過是個借口而已。
全球 兩個 最大的經濟體,一邊是貨幣政策麵臨轉向,一邊又是通縮幽靈徘徊。這麼矛盾的情形,同時集於一身,恐怕在世界經濟曆史上,還是頭一回。 實際上,除了中美之外,歐洲與日本也遭遇幾乎同樣的難題,歐元區的CPI也上不去,日本通縮已經有20多年了。這種困境對應的則是:
資產價格的高高在上,中產收入增長的停滯。
以 美國為例,目前,美國最富有的0.1%的人所擁有的財富,與其他90%的人擁有的財富之比,已經達到了1929年大危機之前的水平。這是非常危險的,為什 麼特朗普上台後,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給美國的中下階層創造工作,因為如果把那些找不到工作而放棄找工作的人群算進去的話,美國的失業率不是目前的5%左 右,而是13%以上。不創造工作崗位,這種貧富分化就越拉越大,最後不是社會危機就是金融危機,社會危機是下層不幹了,要造反。金融危機則是,因為資產價 格的自我循環推高沒有中層實際購買力的支撐,最終會如次貸危機、日本泡沫一樣爆掉。
再說美國銀行的貸款,已經走到了一個8年來的頂點, 近期 一直上行無力,這一幕與2000時的納斯達克泡沫破滅,2008年的次貸泡沫破滅前的情況,非常相似。銀行信貸是信用貨幣創造的心髒,央行的基礎貨幣,在 這裏被插上杠杆,通過貸款與影子銀行,變成了社會上的所有的錢,然後我們看到的才是各種資產價格價格的盛開。
在銀行的每一筆信用貨幣創 造的 背後,也產生一筆債務。比如,貸款買了一套豪宅,相當於銀行以首付款為杠杆支點,創造了若幹倍的貨幣,這若幹倍的貨幣創造出來後,對應的是購買人的新增債 務。除非這豪宅產生的房租,能夠覆蓋利率成本,否則購買人隻能指望房價繼續上漲,並且通過他人最終接盤才能不虧,因此,任何這樣的地方,都需要“京滬永遠 漲”,否則,無法承擔利率成本。
如果每個人都這樣想呢?結果就是資產價格與債務比翼齊飛。而資產的收益,會在這樣的一致行動中,逐漸被 攤 薄。當下一個接盤人,在更高位買下的資產,收益無法追上債務利息的時候,個人債務風險階段來臨;當一個國家的很大一部分人都麵臨這個階段的時候,金融風險 階段來臨!而一旦出現金融危機,就是前不久高層所說的係統性風險來臨,我們將不可避免的進入信用貨幣被消滅、資產價格下跌的螺旋,通縮來臨。因此,聰明的 錢會在這個階段來臨前,慢慢撤離,不在高位收割,就會被人收割,這就是金錢遊戲的殘酷。而這次美股暴跌,就是一部分人在撤離。
所以,美 聯儲 目前的加息與縮表,也是為了未來危機再來時,騰挪出降息與寬鬆的空間!如果中國守住資產泡沫空間,慢慢引而不發,同時啟動新一輪農村土地改革,那麼美國就 很難得到中國資本外流的反哺,就有可能更快的進入通縮,直接兌現下一個日本失去20年的命運。屆時,中國將憑借自己的外儲與全球生產對接的平台,實現最完 美的上位,人民幣會迅速國際化。然而,我們選擇了高房價。甘蔗沒有兩頭甜。 這樣一來,人民幣國際化隻能山路十八彎了,如果足夠幸運的話,我們也許會等到別人先熬不住。
美國通縮風險猶存,從根本上而言,是次貸危機 惡 果沒有出清的必然。比如貧富分化更甚,有錢人更有錢,窮人即使收入沒降低,實際也等於被掠奪了,這就決定了CPI上不去,因為財富集中到極少數人,會壓製 整體的經濟消費。其實,上期我們談到的美國勞動參與率的下降,也是這種情形的體現。這是特朗普突然在一帶一路上改變策略的內部動因。因為,一帶一路設想, 最終還是意味著中國繼續加杠杆,不過是在國外加(抵押的資產在國外)。如果真的得到很大的推動的話,將可能會帶來的商品與資源上漲預期,哪怕能兌現的很 小,依然是美國所樂意見到的。 所以,用這個和中國交換其他方麵的一些放開,對美國人來說,會認為是值得的。
所以一個必然就是,未來各 國的 貨幣政策,基本都會走一個鬆了又緊,緊了又鬆的常態,直到有一天終於……看起來晴穩的天空,更遠處或是猙獰的風暴。在這全球大通縮的危險邊緣,大國們在互 相的勾心鬥角中,試圖小心翼翼的推出一片溫和的通脹天空,讓本來應該痛苦的周期,舒服地趟過去。這正是眼下這一刻,全球金錢生態的最本質描畫。
對 中國來說,這是又一次難得的機遇,是降低杠杆,化解金融風險的好時機。但如果應對錯誤的話,會進一步壓縮自己的唿吸空間。其實,很大程度上而言,上一輪美 國經濟數據某些好看的地方,外部因素首要歸功於中國帶動的資源商品的上漲,因此,當3月開始的中國金融監管風暴,將商品與資源打回原形之後,美國企業的海 外利潤預期,已經明顯被壓縮。
追溯的再遠一些的話,我們也不難發現,2008年的次貸危機,美國能夠免於通縮深淵的命運,外部最大的支 撐, 是中國的信貸大擴張。企業的杠杆加不上去之後,2015年底以來,我們的居民接過了杠杆的大旗,如是有了今天的房價遠超收入水平與發展水平局麵。不能不感 歎,到哪裏去找這麼好的人民。
陽極陰生,月圓必缺。所有的縮,最終都是來自無節製的脹。是以,再厚的家底,再愛房子的居民,杠杆到了極致,通縮就必然來臨,而誰先確定性地進入通縮,誰就會被送上洗劫的祭台。
此文為新浪財經頭條(恒股客財經)原創內容,特此聲明。
最後更新:2017-10-07 23:40:49
上一篇:
A股最實用止損小技巧,錯過後悔終生!
下一篇:
散戶隻需記熟分時圖T 0操作法則 便跑贏大盤趨勢
就在剛剛10:35,A股平地兩聲驚雷引千股爆漲:同洲電子
就在剛剛10:37,A股平地兩聲驚雷引千股爆漲:中遠海科
就在剛剛10:38,A股平地兩聲驚雷引千股爆漲:中孚信息
就在剛剛10:39,A股平地兩聲驚雷引千股爆漲:上港集團
剛剛11:34分,A股五雷轟頂炸開牛市漲停潮:龍頭股份
剛剛11:39分,A股五雷轟頂炸開牛市漲停潮:泰嘉股份
剛剛11:40分,A股五雷轟頂炸開牛市漲停潮:同洲電子
剛剛11:35分,A股五雷轟頂炸開牛市漲停潮:旭升股份
A股大事突發!周末深夜A股爆出罕見大動作,下周大盤必定突破3800點?
周末晚間!A股爆出罕見大動作,下周上證指數必須突破3800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