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623 返回首頁    go 英雄聯盟


宋清輝:中小銀行急於擴大放貸規模 A股上市渴求強烈

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指出,大部分中小銀行不但業務同質化嚴重、貸款集中度過高,而且地方債務在資產結構中占比過高等結構性問題特別突出,其潛在的風險或會導致銀行IPO擱淺。此外,有些商業銀行股權結構複雜、內控體係薄弱等問題也是阻礙其上市步伐的主要原因。他表示,當前廣大中小銀行亟須查漏補缺,如把控製風險放在首位,不能因為一些利益驅動隨意擴大放貸規模,放鬆對貸款的審核等。宋清輝提到的中小銀行急於擴大放貸規模的表現,恰恰也是它們渴望快速發展的一個縮影。

北京商報記者 程維妙/文 宋媛媛/製表

雖然今年A股IPO發行駛入快車道,但是目前仍沒有銀行成功登陸案例,排隊的中小銀行麵臨著各自的不同問題。據北京商報記者梳理,更換簽字會計師、董事會核心成員變動及大股東存在分歧是今年銀行從擬上市大軍中暫時離隊的三個主要原因。有的銀行在中止審查後很快歸隊,有的銀行則持續消失。業內人士認為,不論從競爭能力或是品牌形象等角度,登陸A股對於中小銀行而言都是非常關鍵的一步,因此中小銀行對此還是會有迫切的渴求。

三種“意外”按下上市暫停鍵

更換簽字會計師

今年6月,青島銀行和蘇州銀行先後因為更換簽字會計師從IPO的排隊序列中暫時退出。3個月後,西安銀行因為同樣的原因中止IPO。其中,西安銀行和蘇州銀行都沒有透露會計師更換的詳細原由,青島銀行相關人士表示是因簽字會計師到期,所以進行了更換。不過,3家銀行都表示,中止IPO審查是因出現“發行人主動要求中止審查或者其他導致審核工作無法正常開展的情形”,這屬於證監會規定的擬IPO企業列入中止審查名單的四種情形之一。

一位會計業人士告訴北京商報記者,變更簽字會計師對企業後續上市進程不會有實質影響。但是該人士也提到部分會計師變更的原因,可能是會計師本人覺得風險大,需要背負的東西太多,所以不願意簽字,而所在事務所還想賺錢,因此再選擇一個願意承擔風險的會計師簽字。

一位券商人士進一步表示,除了這3家銀行中止IPO的情形外,負責本次發行的保薦機構、保薦代表人發生變更,以及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或者律師發生變更的話,企業的IPO也會被叫停,因為證監會規定的四種中止審查情形中,還包括“申請文件不齊備等導致審核程序無法繼續”。

國慶前夕,青島銀行因原委派的保薦代表人工作變動二度從擬IPO大軍中離隊,該行委托中信證券為公司的保薦機構,隨後再次遞交了恢複審查申請。另外,西安銀行、蘇州銀行目前也已回到IPO審核正常序列中。

深陷與大股東矛盾

與上述銀行的IPO暫停狀況相比,徽商銀行遇到的煩心事恐怕很難快速解決。今年3月,已登陸港交所的徽商銀行表態“正在排隊回歸A股”,僅幾天之後該行就發布了申請中止審查A股發行的公告。在公告中,徽商銀行提及彼時聘用的會計師事務所“服役”接近期滿。但更重要的因素是徽商銀行提到的,“須就相關法律法規及證監會要求所涉及的部分事項與該行部分董事和股東進一步協商”,其中提到的“部分股東”,很快被分析人士指出,就是指徽商銀行的大股東中靜係。

2016年以來,中靜係通過在H股一係列增持,晉升為徽商銀行單一第一大股東。但隨著中靜係持股比例的增加,徽商銀行公眾持股比例也被稀釋,低於監管劃定的最低25%的紅線。根據該行9月末發布的最新相關公告,該行H股公眾持股量進一步降低到19.68%。英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大霄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雖然不排除交易所會對部分企業實行有條件的“放行”,但公眾股東持股量不低於25%的紅線是企業上市的基本前提。這還僅是徽商銀行和中靜係對峙下的一個表現。一年前,徽商銀行還曾與中靜係在是否發行境外優先股的問題上提出了截然相反的兩個方案,最終,主張不發行的中靜係落敗。今年6月,二者又提出不同的分紅方案,提出更高股利方案的中靜係再次被駁。

股權變更也會掣肘銀行的上市進程。今年7月,廣發銀行中止IPO審查,該行相關負責人表示,“2016年廣發銀行發生中國人壽受讓花旗集團與IBM信貸所持股權的重大股權變更,公司治理、發展戰略、組織架構和業務經營均在相應優化調整”。

董事會成員與股權結構變動

今年3月末,盛京銀行宣布撤回A股IPO申請,原因之一就是股權結構出現變動。公開資料顯示,自2015年11月提交A股招股書後的一年多時間裏,恒大多次大手筆買入盛京銀行股份,導致後者第一大股東易主。

而盛京銀行A股上市路遭遇折戟的另一個原因,是董事會成員也出現變動:掌舵該行16年的董事長張玉坤在2016年9月底辭職。直到今年6月,盛京銀行發布公告稱,遼寧銀監局已核準張啟陽擔任盛京銀行執行董事及董事長的任職資格,這才結束了該行董事長一職長達9個月的空缺。有業內人士認為,盛京銀行的經曆,無異於給正在A股IPO排隊上市的銀行一記警鍾。上海明倫律師事務所律師王智斌表示,具備穩健經營的能力是公司上市成為公眾公司的前提,股權結構不穩定、重要高管離職,這些都將對公司持續穩健的經營能力造成影響,並進而影響公司上市進程。

有相似經曆的還有成都銀行。2015年11月,成都銀行的上市狀態因申請文件不齊備首次變為“中止審查”,回歸排隊序列後,恢複至“已反饋”階段。但到了2016年7月,成都銀行上市狀態二度變更為“中止審查”。成都銀行表示,中止原因是由於該行的5位獨立董事中有兩位因個人原因辭職,導致該行獨立董事人數不滿足監管要求。目前,成都銀行已回到IPO審核正常序列中。

業界解讀

中小銀行A股上市渴求強烈

從上述幾家銀行預披露A股招股書的時間來看,徽商銀行是在2015年7月,盛京銀行在2015年11月,青島銀行、蘇州銀行在2016年12月,西安銀行在2017年1月。其實披露招股書後又中止或終止的這段經曆隻能算上市路上的一小部分章節,不少中小銀行從最初的籌備到遞交招股書甚至都花了五年以上時間,中途“棄A轉H”再回A股的也不勝枚舉。可以說,許多銀行的上市路都可以寫成一部“辛酸史”。

但也要注意的是,盡管不少中小銀行“數年磨一劍”,上市前也不乏亮眼的業績表現,然而一些通病仍存在於中小銀行身上。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指出,大部分中小銀行不但業務同質化嚴重、貸款集中度過高,而且地方債務在資產結構中占比過高等結構性問題特別突出,其潛在的風險或會導致銀行IPO擱淺。此外,有些商業銀行股權結構複雜、內控體係薄弱等問題也是阻礙其上市步伐的主要原因。他表示,當前廣大中小銀行亟須查漏補缺,如把控製風險放在首位,不能因為一些利益驅動隨意擴大放貸規模,放鬆對貸款的審核等。

宋清輝提到的中小銀行急於擴大放貸規模的表現,恰恰也是它們渴望快速發展的一個縮影。從各家銀行中止IPO後的態度來看,衝刺A股的決心還是頗為堅定。例如青島銀行、蘇州銀行、西安銀行都在處理完簽字會計師變更後向監管部門遞交了恢複申請,徽商銀行則延長了A股發行方案的有效期。

業內人士認為,在今年密集監管政策的壓力下,中小銀行補充資本的壓力愈加明顯。對於銀行來說,成功發行股票募集資金,是補充資本充足率的重要渠道。而近年赴H股上市的銀行整體遭遇估值偏低、認購遇冷等窘況,因此A股更成為銀行眼中的寶地。徽商銀行董事長李宏鳴此前就提到,回歸A股不僅為了拓寬資本補充渠道,並且能搭建更完善的境內外融資平台。原標題:求解中小銀行上市難題

最後更新:2017-10-19 09:36:54

  上一篇:go 散戶特大機遇!中國股市苦盡甘來,A股下一輪牛市正式開啟!
  下一篇:go 中國股市公布超級重大利好消息:A股再迎漲停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