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223 返回首頁    go 英雄聯盟


砥礪奮進,A股的“新時代”

黑客襲擊 特約作者 張俊鳴

上周三(10月18日),全球矚目的大會在北京召開。上周一(10月16日),市場迎來上證指數6124點十周年。對A股市場來說,6124點屬於過去時;而大會發出的政策強音,則代表開創“新周期”的未來時。

熨平牛熊周期

十年前的6124點,是2005年-2007年牛市的巔峰之作。兩年的時間裏,上證指數從998點攀升至6124點,累計漲幅超過五倍,牛冠全球。當時催生大牛市的原因,除了有持續四年調整、累計跌幅超過50%的技術麵因素之外,還有中國大陸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的基本麵支持、人民幣升值吸引境外資金流入的資金麵因素,更和“開弓沒有回頭箭”的股權分置改革的政策麵密切相關。總體而言,這是一場得到技術麵、基本麵、資金麵和政策麵“麵麵俱到”支持的牛市,因此才會有6124點的曆史記錄誕生。

經過6124點的輝煌,2008年A股又跌落1664點的穀底,一年內兩次“非常6+1”讓無數投資者在“過山車”中完成了財富重分配。“大起大落”也成為A股在全球市場中最顯著的標簽之一。2015年前後,A股又一次經曆了“過山車”,上證指數一年半的時間裏從2000點到5178點,再跌回2638點。考慮到此次牛市有大量杠杆資金參與,實際的劇烈震蕩不亞於2007年-2008年的大幅波動。

而“大起大落”的改變正從大會前一年的2638點開始。2016年1月至今,上證指數在21個月裏上漲了750點左右,平均每月上漲不到36點,真正實現了“穩增長”。值得關注的是,今年以來上證指數多次出現連續多個交易日振幅不到1%,今年1月18日至2月7日、2月21日至3月10日、6月8日至6月21日三段時間內“梅開三度”,低於1%的振幅分別持續10個、14個和10個交易日;到了8月29日到9月29整整一個月的時間裏,上證指數竟出現連續24個交易日振幅低於1%,時間之長僅次於1992年連續45個交易日低振幅的紀錄。

圖1:上證指數月線圖,從大起大落到“穩增長”

“穩增長”基調

指數“穩增長”的背後,是市場結構的劇變。引導此次“穩增長”的,正是以上證50指數為代表的低估值藍籌股。巧合的是,十年前上證指數攻上6000點,這些大盤藍籌股也曾賣力演出,但今時已不同往日。2007年上證50指數的樣本股平均市盈率一度超過45倍,而目前的中位數約15倍左右,從絕對高估到相對低估,在全球主要指數也僅高於香港恒生指數。而6月起實現月線五連陽的中小板指數,則大有後來居上,接棒上證50指數的氣勢,領漲的海康威視、洋河股份、康德新、歐菲光、老板電器、東方雨虹等,雖然估值不似上證50指數那樣低估,卻具有更好的成長性和行業想象空間。此次的月線五連陽,也和2014年5-9月神似,都是在中期上升趨勢線附近獲得支持之後反身向上,一舉突破盤整區間。

圖2:中小板指數月線圖,兩次五連陽神似

從上證50到中小板權重股的接力表現,構成了接力“穩增長”的脈絡,而背後的本質正是業績和估值。對上證50指數來說,穩定的業績迭加低估值催生了“價值回歸”的行情;對中小板權重股來說,則是成長的業績為合理的估值打開了上升空間。以業績為主軸的估值體係,正成為A股市場的價值坐標,吸引越來越多的資金參與。

價值投資未來

建立這一估值體係,並非一蹴而就,而是凝聚了管理層一年多以來的心血。2016年以來,伴隨著“最嚴重組新規”、“逮鼠打狼”、“大小非減持新政”等一係列措施加上持有兩萬億市值的“國家隊”的托底,A股市場的投機炒作之風大幅降溫,雖然期間不乏部分次新股的間歇性炒作,以及部分題材股的短期興風作浪,但都無法取代價值投資的主軸。這波“穩增長”的累積漲幅也給長線投資者帶來豐厚的收益,上證50指數從2016年初的1900點附近上漲到接近2800點,最大漲幅超過45%。而如果投資50ETF基金,加上分紅的因素,回報率更可提高到50%。對於這樣一個流動性上佳,投資門坎僅有數百元的品種來說,堪稱是真正意義上的“普惠金融”。

這一估值體係的建立,除了監管層的積極引導之外,“走出去、引進來”的開放政策也讓價值投資理念進一步在A股市場開枝散葉。在“走出去”的部分,最明顯就是滬港通、深港通的開通,大量估值超低的港股成為內地投資者大快朵頤的美餐,在分流部分資金的同時,也讓境內資金將更多眼光集中在價值投資身上。而“引進來”的部分,則是A股對外開放程度擴大,尤其是今年被納入MSCI全球指數之後,外資對A股的布局逐步加大,將價值投資理念進一步深化到A股市場中。

伴隨著市場監管的完善、投資理念的提升,經過淨化的A股市場展現和過去20多年來不同的風貌,“穩增長”將成為“新常態”。在上周的大會報告中,提出要“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對於資本市場來說,過往的大起大落正是一種重大風險,防範這一風險必須“穩”字當頭;而未來五年又是“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資本市場在這一過程中需要扮演為實體經濟輸血的角色,特別是優質上市公司更需要獲得資本市場的支持,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因此,未來主要指數延續2016年以來“穩增長”的新常態,值得預期。

“穩增長”下的估值體係,看的並非當前靜態的估值,更著重業績的穩定和成長。近期,不少公布三季報的公司,在業績大幅增長的情況下不漲反跌,如廈門鎢業、山鷹紙業、藍焰控股等,根本原因在於當季利潤的停滯甚至下滑,引發市場獲利盤的回吐。由於這些周期性行業存在“大起大落”的特征,因此市場對這些公司的業績變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這也是對市場投資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主要指數的“穩增長”也並不意味所有股票都能跟上腳步,逆勢下跌甚至“閃崩”的股票仍會層出不窮,唯有緊抓主流才能在市場上存活下來。

在這一背景下,投資者需要積極尋找具有長期成長性的行業和公司,才能讓自己的市值跟上指數“穩增長”的腳步。上周大會的報告提出了幾大方向值得我們關注,包括:先進製造業(大數據、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建設(水利、鐵路、公路、水運、航空、管道、電網、信息、物流)、綠色環保(環境整治、綠色金融、節能環保、清潔能源)等。對於一般投資者來說,也可考慮用相關的主題性基金替代股票進行長期投資,對應的基金有:人工智能(161631)、基建工程(165525)、環保ETF(512580)、新汽車(160225)。流動性較好、以低估值股票投資為主的基金也可納入長期關注的對象,如:紅利ETF(510880)、富時A50(512550)、MSCIA股(512990)等。

最後更新:2017-10-23 20:24:21

  上一篇:go A股終於要起飛了!罕見大利好終於出台,散戶:牛市跑不掉了?
  下一篇:go 劉譽儊:警惕!A股利劍懸頂揭示大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