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627 返回首頁    go 英雄聯盟


拿什麼拯救你,我的雞:A股養雞公司縱覽!

市值風雲APP原創作品 歡迎轉發,轉載需授權

作者 | 常山

編輯 | 湯包子

今天跟各位土豪老板們聊聊養雞的益生股份(002458.SZ)!可不要想歪哦~風雲君說的是可以食用的、每天早上打鳴的那種。

處於肉雞產業鏈的最上遊環節的益生股份是國內最大的祖代種雞養殖企業,其主要產品是父母代肉種雛雞和商品代雛雞。行業最上遊受到的影響也最直接,這既是它的優勢也是它的劣勢,這也造就了其間歇性虧損。

然鵝,這貌似並不影響上市公司實控人“低吸高拋”大舉套現。

風雲君不禁產生一個疑問,這上市公司到底是誰的?誰來拯救企業?總不能把企業虧損的鍋總讓“行業不景氣”來背吧?

一、企業虧損,但實控人憑波段技術盈利

2017年9月8日晚間益生股份發布公告,公司實際控製人、董事長曹積生曹老板計劃自公告披露之日起3個交易日後的6個月內,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2024.27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比例為不超過6%。

曹老板此次大規模減持的理由是“用於償還認購公司2015年非公開發行股票的部分銀行貸款”。

這是什麼個情況呢?

原來,2015年4月22日上市公司推出規模8億元的定增方案,隨後調整為7.4億元,但實際募集資金隻有5.92億元,並同年12月8日獲得證監會通過。其中,曹老板認購了增發的2914.84萬股,占增發總數的56.80%,定增價是11.55元/股,曹老板因此耗資3.37億元參與定增。

風雲君翻看了益生股份2015年的定增方案,該定增方案融資規模下調過2次,從8億多下調到7.4億,但最後實際隻融資到了5.9億元。

實際融資完成是在2016年1月份,眾所周知2016年是定增市場的絕對的大年,在如此的年景下居然都沒能實現“滿額”融資,是不是也說明了些問題?

定增資金的投向“用於償還銀行借款和補充公司流動資金。”沒有新開工項目,也沒有外延式的並購,此類定增自然不受機構投資者待見。

風雲君發自肺腑地佩服曹老板精準把握時機的能力,2015年以來益生股份股價基本維持在15塊上方,疊加2015年下半年以及2016年全年的豬周期,肉類價格維持高位,而曹老板能夠以11.55的價格來了一把讓主力機構都羨慕嫉妒恨的低吸。

厲害了,我的老板!定增完成後股價一路飆漲,到2016年7月已漲至55.90元/股,相較曹老板拿到的定增價漲幅一度超過400%。即便是2017年9月8日,上市公司發布曹老板減持的公告當日收盤價24.93元/股,較定增價已經翻了一倍多。

那些用員工持股計劃參與定增卻導致大幅虧損的上市公司真應該向曹老板學習!

各位不要急哈,曹老板甩賣的不是定增鎖定期的股票,而是流通股。曹老板這次計劃減持的2024.27萬股,按25元/股計算,套現規模將超過5億元,遠高於其參與定增所花費的約3.37億元,短短2年不到的時間淨賺1.7億,這買賣光讓人想想都爽啊!

一旦減持完畢,曹老板的持股數較定增前多了900萬股的同時,還賺了1.7億元,按一隻商品白羽雞12元的銷售價計算,相當於曹老板白撿了1417萬隻出欄白羽雞。這筆買賣太值當了。

也就是說,不管上市公司是否賺錢,賺多少錢,曹老板已經提前鎖定了小兩億的利潤,這才是當之無愧的資本運作高手啊。

牆都不扶,就服你!

二、周期性虧損,行業不景氣頻背鍋

一貫喜歡狗拿耗子的風雲君調查發現,整個養殖業周期性波動規律非常明顯,而近幾年來,養殖業波動的周期越來越短、也越來越劇烈,影響養殖業的因素越來越多且越來越複雜。

另外,雖然消費市場巨大,但市場價格受到供求關係、突發事件(禽流感)等因素影響,波動非常頻繁。

2011年以來國內白羽肉雞養殖行業因企業間的盲目擴張疊加消費市場增速放緩等原因,出現了多年低迷。直到2016年初,行業低迷的情況才發生逆轉,主要原因是:祖代肉種雞主要出口國美國、法國等國家先後因發生禽流感而被封關,祖代雞引種量持續下降;連續近五年的行業下行,導致行業出清基本完成以及行業集中度提升。

在豬周期的帶動下,2016年家禽價格出現大幅反彈,讓熬過行業嚴冬的養殖企業迎來一個增收、增利的大年。

可大年還沒過完,就又接著遭遇小年。2016年四季度肉雞行業再次遇冷,肉雞出欄量大幅增加,市場需求維持相對穩定,導致家禽價格持續下降。

益生股份終於又可以把盈利大幅下滑的鍋甩給行業不景氣。

話說曹老板即將到手5億真金白銀,我們也有必要了解下上市公司業績的情況。

先來看下表:

從上表可以清晰看出,2016年剛賺了5億多,今年上半年就虧了1億多,但是前年(2015年)虧了4億,也就是說2016年賺的錢都不夠這前後兩年給虧的,這大起大落的人生,過癮吧?

從淨利潤看,周期性非常明顯,好一年,就差一年,最近6年半的累計淨利潤僅僅是1385萬,跟曹老板即將要套現的5億現金,還真有點小差距。

而如果算扣非淨利潤的話,最近6年半累計則是-1.15億!

好家夥,幹了6年半主業還是倒虧1億多。

這個事情告訴我們一個道理,養雞不賺錢,但是養股票的老板就可以賺很多錢!

家禽等行業屬於典型的周期性行業,下文會分析到為啥曹老板這麼急切地想套現;同時為了更好地了解益生股份所處的行業環境,還將通過同類公司的橫向對比來證明。

比較樣本分別為:益生股份、民和股份、聖農發展以及仙壇股份。

三、行業比較:養雞技術哪家強

前文提到,益生股份是國內最大的祖代種雞養殖企業,處於肉雞產業鏈的最上遊環節,是中國肉雞產業鏈的源頭,主要產品是父母代肉種雛雞和商品代雛雞;

民和股份是國內最大的父母代籠養種雞養殖企業,主要產品是商品代雛雞和雞肉產品;

聖農發展則是擁有自繁自養自宰一體化的產業鏈,從下遊的肉雞屠宰加工縱向延伸至上遊祖代種雞養殖的公司;

仙壇股份主要從事商品肉雞飼養和肉雞屠宰加工。

從各家上市公司的財報看,盡管四家上市公司各自的定位有所區別,產品結構存在一定的不同。但是為了降低成本,提高經營效率,目前基本都是向肉雞全產業鏈延伸,在肉雞產業鏈周期上呈現一定的共性特征。

(一)成長性分析

1.營業收入比較分析

從上表可清晰看出,益生股份在2016年之前整體的營業收入要低於民和股份、聖農發展和仙壇股份,2016年是整個肉雞產業的大年。

在四家上市公司中,聖農發展的營業收入增長趨勢非常明顯,企業的成長性較好,這也是導致其營業收入方差和標準差波動較大的主要原因,剔除該原因,益生股份的營業收入的方差和標準差較大,說明其營業收入的波動性大。

肉雞行業屬於充分競爭行業,在充分競爭的行業中的某一企業營收波動性越大說明企業的業績的穩定性越差。

2.扣非淨利潤比較分析

扣非淨利潤能夠較好地反映企業實際的經營情況,扣非淨利潤的方差越大反映企業的盈利能力的波動性就越大,穩定性就越差。

從上表也可看出行業的周期性特征非常明顯,從扣非淨利潤均值來看,益生股份在四家上市公司中排第三,其波動性也明顯高於民和股份和仙壇股份。上表中,益生股份也是唯一一家2013、2014、2015連續三年扣非淨利潤為負的上市公司。

(二)運營效率分析

1.銷售毛利率比較分析

從上表可看出益生股份的銷售毛利率均值低於另外三家上市公司,從各年度來看,呈現典型的“大年很好、小年很差”的特征;益生股份的毛利率方差最大,反映出毛利率的波動性最大。

前文提到益生股份處於產業鏈的最上遊,主要產品是父母代雞苗和商品代雞苗,其受下遊養殖企業的需求市場影響非常大(雞苗孵化出來就得賣掉,虧本也得賣),而雞苗的市場非常小,基本鎖定在養殖企業或養殖戶。

相對最上遊的雞苗企業,商品肉雞養殖企業則有更大的選擇空間,當肉雞出欄時,如果價格大幅下跌,可以采取雞肉產品冷藏方式應對市場下跌,另外,雞肉的市場既包括個人消費,還包括企業、餐館等等。

益生股份“種苗”的這一產品結構就決定了其應對市場波動的措施非常少,從毛利率的比較也能夠看出益生股份在應對市場波動方麵的能力相對其他三家上市公司而言是最差的。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針對業績的大幅波動,目前益生股份並沒有切實有效的解決措施。

2.淨資產收益率比較分析

淨資產收益率又稱股東權益報酬率、淨值報酬率、權益報酬率,是衡量企業獲利能力的重要指標。指標值越高,說明投資帶來的收益越高。該指標體現了自有資本獲得淨收益的能力。

從上表可清晰看出,益生股份的淨資產收益率均值是最低的,為-3.77%,而其方差也是最大的,波動性最大。

通過以上分析,不難看出益生股份不管是成長性還是經營效率都是在整個行業中較差的水平,疊加2017年肉雞行業進入了明顯的下行周期,行業整體的盈利水平大幅下滑,企業的盈利能力也大幅下降,今年上半年益生股份虧損1.2億。

由此,曹老板“見好就收”大幅減持套現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四、“貼心”的股權激勵

可能正是看到了企業的成長性和經營效率比較差,益生股份董事會決定重整企業經營、重樹企業形象,早在2014年4月1日通過了一份股權激勵計劃,主要對象上市公司董事、高管和核心技術人員,行權時間2014年05月23日至2017年05月22日,公司授予的股票期權/限製性股票第三個等待期/鎖定期屆滿。

先看股權激勵條件:

2014年隻要完成500萬的扣非淨利潤就可以順利行權,要知道這個方案是在2014年中通過的,作為上市公司的高管和董事,對全年能否完成500萬的最低限度心裏基本有數了。

也就是說,這個方案本來就是計劃白送給各位高管和董事廉價股票的,是不是很貼心?So sweet!

堅持“隻要錢到位,姿勢全都會”的風雲君如果是這家公司的高管,隻能用以身相許來報答董事會啦!

2014年07月16日以3.76元/股價格向36名高管授予限製性股票,2014年07月21日以7.77元/股的價格向108名包括高管之內的員工授予股票期權。當時股價在11塊上方,限製性股票就相當於3折,股票期權相當於7折。

滿心歡喜的高管們本以為獲得一次絕佳的“激勵式”低吸機會。

可是啊,這人算不如天算,肉雞行業在2014年下半年沒有好轉。當期政府補助8264萬元,益生股份實現了2351萬元的淨利潤,但是,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卻是-4912萬元

真是陰溝裏翻船啊!大意失荊州啊!到手的雞又打車走了啊!

要知道當初在製定股權激勵方案的時候就應該像某某公司一樣把“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改為“淨利潤”。風雲君替董事和高管們可惜啊,這煮熟的雞還真的就飛了。

如此,益生股份的董事和高管們錯過了2014年的“低吸”機會。2015年整個行業沒有好轉的跡象,益生股份虧損4億,自然也就不可能獲得了股權激勵了。

2016年終於迎來了反轉,肉禽價格從年初就開始一路看漲,益生股份當年錄得5.6億元的扣非淨利潤,也是2011年以來的最好業績。各位董事、高管如願獲得了股票期權和限製性股票。股票期權的行權價格依然是7.77元/股,2017年05月23日起可以行權,目前股價基本維持在23塊錢上方,也就是說隻要行權,各位董事、高管們賬麵立馬又超過200%的浮盈。

而限製性股票的行權價格是3.76元,浮盈就更可觀了。

光是想想風雲君都醉了。

點擊播放 GIF/482K

五、經驗總結

風雲君A股百樂門泊車多年,天天抹大寶也掩蓋不住滿臉的風霜雨雪,但是也積累了些經驗判斷。養殖行業屬於典型的周期性行業,就內生增長而言,具備規模效應的企業隻有在行業的上行周期才能獲取超額收益,進而反映在股價上,處於下行周期則麵臨虧損。

因此,把握該行業的周期特征非常重要。

從產業鏈各環節的生產成本來看,益生股份的父母代雞苗成本在12-15元/套區間,商品代雞苗的成本在1.8-2.5元/羽區間,白羽肉毛雞價盈虧平衡價受上遊雞苗和下遊玉米、飼料價格影響相對較大,整體而言,目前市場比較認可的盈虧平衡價格區間在3.0-3.8元/斤,且白羽肉毛雞的出欄價隻有維持盈虧平衡價上方4個月以上的周期,規模養殖企業才有可能實現盈利,進而體現在當期財報上。

就二級市場而言,如果在行業周期性拐點出現時候及時采取行動,或許能夠獲得不錯投資收益。

當然,上市公司不能像二級市場投資者那樣離場或進場,而作為企業的經營者不能總是抱著“靠天吃飯”或賺一把走人的想法,需要真真紮入到企業經營管理中,不斷創新企業的經營策略,采取各種措施平衡行業周期,對衝行業波動性,唯此,才是提升業績之長效措施。

2016年以來,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優秀上市公司股價走出慢牛行情,這是市場對優秀企業的認可,這一趨勢將會越來越清晰,也是市場發展的目標。

點擊播放 GIF/1182K

END

以上內容為市值風雲APP原創

未獲授權 轉載必究

最後更新:2017-10-12 22:53:19

  上一篇:go A股緊急通知:一則重磅消息炸醒千萬散戶,周五大盤將這樣走!
  下一篇:go A股震蕩收“星”釋放重大信號!下一個爆發風口浮出水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