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234 返回首頁    go 英雄聯盟


德勤:A股堰塞湖問題得到改善 預計第四季度IPO保持常態

經濟觀察網 記者 鄭淯心9月21日,德勤中國的全國上市業務組發布2017年前三季度中國大陸和香港新股市場回顧和展望。報告顯示,A股堰塞湖問題得到改善,並預計第四季度IPO保持常態,上海和香港將角力2017年全球IPO融資額榜亞季軍位置。

報告顯示,截止9月20日,中國大陸前三季度共發行349隻新股,募資1759億元。相比去年同期,新股發行數量增長177%。德勤中國全國上巿業務組A股資本巿場華北區領導合夥人童傳江指出:“在每月平均不少於30隻新股發行的穩定速度支持下,新股市場表現強勁。”

截止9月15日,等候上市的正常審核狀態企業數量為497家,較2016年同期等候上市的780家減少283家,另有29家企業因申請文件不齊備等導致中止審核,將在更新財務數據後恢複審核,堰塞湖問題已得到改善。德勤預計,預計第四季度A股IPO發行會保持常態。

新股申購火熱

大陸和香港新股申購同樣火熱。

香港投資者偏好小型新股,因此大部份新股都獲得超額認購,但因上市新股數量大增,故此攤薄了個別新股的超額超購倍數。2016年前三季度,96%的IPO獲得超額認購,在獲得超額認購的項目中,33%獲得20倍以上的超額認購。

國內A股取消新股申購預繳製度後,超額認購倍數大幅上升。100%的IPO會獲得超額申購,在獲得超額認購的項目中,大陸A股100%獲得100倍以上的超額認購。

德勤預計,2017年年底,中國大陸將有約420-480隻新股發行融資2,200-2,500億元人民幣。

上海和香港將角力2017年全球IPO融資額榜亞季軍位置

德勤稱,據預計,截至2017年9月底,按新股融資額計,香港交易所排名將上升至第三位,而上海交易所將會緊隨紐約交易所保持第二的位置。考慮到中國大陸未來幾月迎來超大型新股的機會不大,而香港或有一至兩隻來自科技板塊的大型新股上市,在今年年底時將很大可能保持現有位置不變。同時,A股市場若保持現有發行速度,新股發行數量將很可能產生新的記錄。

德勤預計,截至2017年9月30日,香港會有106隻新股上市,融資額達850億元港元,與去年同期71隻新股合計融資1,343億港元相比,新股數量大幅增長49%,但融資額卻同比下滑37%。這種現象要歸咎於創業板新股數量的激增,以及大型新股整體融資規模縮少的緣故。

德勤中國全國上市業務組華北區領導合夥人林國恩稱:“很明顯,香港新股市場的角色已經從藍籌、大型大陸企業或國有企業的上市首選地清晰演變成為一個同樣能吸引香港和國際潛在高增長中小企業的融資地。”林國恩稱:“香港和國際中小企業對利用牛巿作進一步成長和發展的熱情,促使創業板新股數量大幅增加,以及等候創業板上市的申請名單變長。相對主板享負盛名的上巿公司,很多這類企業都較為年輕,並且擁有其自身品牌。”

盡管香港交易所、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在新股市場表現強勁,但在今年第三季度結束前,紐約證券交易所排名穩守領先,這得益於在今年前6個月完成的3宗超大型新股上市。隨著更多大型新股的發行,預計香港交易所能夠保持第三排名,超越深圳交易所。

林國恩解釋道:“我們對香港新股市場最後一個季度前景持積極態度,預計在今年年底前,將會再有一至兩隻大型科技企業新股上市。在當前對科技和新經濟概念業務的支持情緒帶動下,這些新股上市應會廣受投資者歡迎。鑒於大陸上市申請審批程序為部份申請個案持續帶來不確定性,一些大型房地產開發商和銀行能夠在餘下三個月內成功完成上巿的可能性較低。因此我們認為,目前證券交易所的三甲排名可能會維持到今年年底。”

由於目前已有超過180家企業遞交了上市申請,德勤預計香港可以在今年年底前完成140至150隻新股上巿。但德勤分析顯示,是否可以達到2017年預測的融資總金額1,300至1,500億港元,還需有賴多個因素,包括有利環球宏觀經濟的條件,例如美國潛在的延遲加息時間表、美國稅收改革和中國十九大的召開,以及另一超大型新股能否於年底前完成上巿。然而,“一帶一路”效應和整體高的市場估值將會吸引更多海外基礎設施和房地產相關企業以及國際企業到香港尋找上市機會。

最後更新:2017-10-08 08:58:50

  上一篇:go 重磅消息:A股黑魔咒已破除,反攻一觸即發,後市勢不可擋
  下一篇:go A股的星期四:金融股護盤 題材全麵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