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6
阿里巴巴
电商行业大地震:阿里巴巴该怎么办?京东无人机项目又获新进展!
在国内IT行业中,华为是当之无愧的“大哥”。从2006年到2016年,华为的研发支出累计达到了2400亿美元以上。也正因此,迄今为止,国内仍无第二家公司的研发支出是高过华为的。华为舍得在技术研发上投入巨量的资金,换来的是什么?华为成为了一家战斗力(竞争力)极强的高科技公司,且名震全球。
而在国内电商市场中,能够和阿里巴巴长期竞争下去的,目前来看也只有京东。京东本质上也算是一家科技公司。京东要想在市场中长期生存下去,理当依靠科技这把利剑来拓展市场空间。甚至颠覆现有的行业(运行模式)。既然阿里巴巴是京东的竞争对手,自然不会坐视京东做大做强后,等着被京东赶超。阿里巴巴反而会视市场环境的变化,适时地制定并实施一系列的发展策略,其中之一就是在技术研发上投入更多的资源。举例来说,仅2016年,阿里巴巴的研发支出为22亿美元,在阿里巴巴当年的营收中占比升至13.6%!在国内所有的上市公司中,阿里巴巴的研发支出是最多的。
身为京东的创始人兼CEO,刘强东可能看来:京东必须要有不同于阿里巴巴的优点,这样的优点越多,对京东来说是越好。电商行业和物流行业本来就有着天然的联系,于京东而言,电商业务和物流业务更像是京东的左手和右手。所以,京东除了要对自有的电商平台(京东自营电商)不断地优化和升级外,还要对自有的物流体系(京东自建物流)投入足够的资金和人才。
一方面,无论是在2016年,还是在2017年上半年,在国内电商市场中,京东占得的市场份额要远少于阿里巴巴。同期,在国内快递市场中,中通、圆通、申通、百世(汇通)、韵达和顺丰占得的市场份额之和已经超过大半。国内快递市场的竞争格局似乎趋于固定。另一方面,此前,刘强东有一次在回答央视记者的提问时直言:未来,国内快递市场中就只剩京东和顺丰。京东之所以决意将自有的物流体系打造成“智慧物流”,目的其实很明确。京东要靠一整套的技术来给自身降成本增绩效,向亿万的用户带去越来越好的体验。根据刘强东在过去面对媒体记者们时所述信息,在理想状态下,每位用户必定在京东的电商平台上买到货真价实的商品,京东的物流体系则实质上是帮助每位用户节省时间。(对每位用户来说,时间贵过金钱。)
(通达系)
(顺丰)
除了智能分拣机器人和无人配送车等高科技产品外,无人机也是京东打造“智慧物流”所必不可少的高科技产品。更何况,顺丰能成为国内快递行业中的领军公司,原因之一是顺丰已经是国内排名第一的货运航空公司,是顺丰有别于国内其他快递公司的一大闪光点。
(顺丰的货运航空运输网络)
于是,下面这则新闻大家就容易看懂了。
2017年8月29日,京东分别和西北工业大学、西部机场等合作方总共签下五项合作协议。这些协议的内容涵盖重点示范项目的打造、人才的培养、技术的落地和应用等多个方面。当天,身为京东的副总裁、京东X事业部的总裁,肖军在接受西安广播电视台记者的采访时有这样说道:“从我们2月21日,京东跟西安开始接触做战略协同,其实我们这一次合作总体非常愉快。我们所有事情的推动,不像过去一样可能按月按年来推,我们基本上按周来去推动我们这些事情的一个进展。”看来,京东要在陕西等地加速推广无人机送货了?并不是一些圈内人所想的那样,“‘智能物流’是为京东的营销造势而生”?
肖军还告诉记者:“我们第一个是希望我们的大飞机会快点落地。我们今年,目前计划是我们今年双11,我们的大飞机会开始在西安的一个正式地运行。第二个是我们此次大会,其实这次无人机大会是我们非常重要的一个工作。我们第一个是希望发掘西安本地的人才,同时能通过这次无人机大会,能招揽全球最顶尖的人才。第三个是怎么推动。我们现在已经推动我们航天基地周边的一个正式的运行,就是常态会的运行,我们希望能推动整个在陕西更多地方的常态化运行,这是我们会有一个持续推进的一个工作。”简而言之就是,京东在陕西等地尝试发展无人机送货的能力,也真心希望包括技术精英们等各型人才能加入到京东。归根到底,在全球,从过去到现在,再到将来,各家科技公司间相竞争,其实是人才间相竞争。
在国内电商市场中,京东和阿里巴巴相互竞争,共同进步,最终受益的是亿万的用户。在国内快递市场,京东和通达系、顺丰等快速公司相竞争,最终受益的还是亿万的用户。抛开京东是否实现盈利不说,单就京东在推动北斗卫星导航、无人机、无人车和人工智能等多种硬件和软件技术步入商业化阶段的事实而论,京东的前景一片光明……
最后,不妨再来看看亚马逊在最近10个季度,在技术研发上投入的资金量是怎么个情况。从2015年第1季度到2017年第2季度,亚马逊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几乎是逐个季度递增。到2017年第2季度,亚马逊的研发支出增加到了55亿美元左右,远远高于苹果、谷歌和Facebook。
最后更新:2017-09-02 12:2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