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9
阿裏巴巴
阿裏巴巴成立“達摩院”,3 年研發投入 1000 億
摘要:馬雲希望有一天即使阿裏巴巴不在了,「達摩院」還能繼續存在。
終於,在成立 18 年後,阿裏有了自己的研究院。一如既往,阿裏的研究院有著一個夠武俠的名字——「阿裏巴巴達摩院」,專注基礎科學和顛覆式技術創新研究。而未來 3 年內,阿裏巴巴在技術研發上的投入將超過 1000 億人民幣。
10 月 11 日上午,在 2017 杭州·雲棲大會上,阿裏巴巴集團正式宣布成立承載「NASA 計劃」的實體組織——「達摩院」,進行基礎科學和顛覆式技術創新研究。未來 3 年內,阿裏巴巴在技術研發上的投入將超過 1000 億人民幣。
久等了,阿裏的研究院
馬雲說,我確實不懂技術,但這不丟人。重要的是阿裏尊重技術、信仰技術。
阿裏可能是如此大體量的互聯網公司中少數一直不設立研究院的,而在如今這個 AI 引發的技術變革的時代裏,阿裏終究還是成立了自己的研究院,按照馬雲的話說,「因為時機成熟了」。
雲棲大會上,馬雲坦言阿裏巴巴在 BAT 中一直是被認為是技術最弱的,但阿裏始終沒有停止過對技術的投入和追求。或許正是因為過去商業上太過成功,讓人們忽視了阿裏在技術上的建樹。
談到為什麼過去始終不設立研究院的原因時,馬雲說阿裏最初的十年「生存下去」一直是第一位的問題,彼時「研發院」並不適合阿裏,那時的阿裏還在想明天怎麼活下去,而無暇考慮未來應該怎麼走。而在成長為世界第 21 大經濟體之後阿裏有了這樣的資本,也需要看清未來的方向,於是誕生了達摩院。
阿裏巴巴成立「以科技創新世界」的阿裏巴巴達摩院,計劃在三年之內對新技術投資超過 1000 億人民幣,包括全球研究院、高校聯合實驗室、全球前沿創新研究計劃三大部分
阿裏巴巴達摩院的模式包括全球研究院、高校聯合實驗室、全球前沿創新研究計劃三大部分。而「達摩院」目前以及吸納十位全球的頂尖學者,十人中有三位中國兩院院士、五位美國科學院院士,包括世界人工智能泰鬥 Michael I. Jordan、分布式計算大家李凱、人類基因組計劃負責人 George M. Church 等。作為最高學術谘詢機構,學術委員會對研究方向、重點發展領域、重大任務和目標等學術問題提供谘詢建議。
「達摩院」首批公布的研究領域包括:量子計算、機器學習、基礎算法、網絡安全、視覺計算、自然語言處理、人機自然交互、芯片技術、傳感器技術、嵌入式係統等,涵蓋機器智能、智聯網、金融科技等多個產業領域。
目前,「達摩院」已經開始在全球各地組建前沿科技研究中心,包括亞洲達摩院、美洲達摩院、歐洲達摩院,並在北京、杭州、新加坡、以色列、聖馬特奧、貝爾維尤、莫斯科等地設立不同研究方向的實驗室,初期計劃引入 100 名頂尖科學家和研究人員。
阿裏巴巴一直是中國首屈一指的高科技公司,目前擁有 2.5 萬名工程師和科學家,研發投入居中國互聯網公司之首。在機製設立上,阿裏巴巴達摩院更進一步體現這家公司在全球高科技領域的雄心。它將與阿裏巴巴集團現有的研發體係保持相對獨立,專注於麵向人類未來的前沿技術研究。
馬雲將「達摩院」視為阿裏巴巴將留給世界最好的東西之一。他說:有一天即使阿裏巴巴不在了,希望「達摩院」還能繼續存在。
附錄:達摩院學術谘詢委員會成員簡介
高文:北京大學數字媒體研究所所長、係統芯片研究所所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多個國際標準委員會「中國代表團」團長
梅宏:青鳥係統主要創始人、北京理工大學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
吳朝暉:浙江大學校長,之江實驗室副理事長
黃如:最年輕的中科院女院士,納米尺度新型半導體器件、工藝技術及相關應用技術領域權威學者,
Michael I. Jordan:美國三院院士,人工智能領域世界級泰鬥,兩位根目錄人物之一,眾多知名AI科學家的導師
李凱:美國工程院院士、普林斯頓大學教授,提出分布式存儲設計思想
周以真:哥倫比亞大學數據科學研究院主任,定義了計算思維;
Henry M. Levy:華盛頓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美國工程院院士
George M. Church:「人類基因組計劃」領軍人物、哈佛大學醫學院教授、用新方法開創了「個人基因組」研究的時代
Avi Wigderson:以色列數學家、計算機學家,美國科學院院士, 美國人文與科學院士
責任編輯:雙筒獵槍
本文由極客公園原創
轉載聯係 zhuanzai@geekpark.net
最後更新:2017-10-11 13:3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