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0
支付宝
初创企业如何做高效持续交付
6月29日,由阿里云研发协同RDC、阿里云云效和云栖社区联合举办的“首届阿里巴巴研发效能嘉年华”上,阿里巴巴产品专家、研发协同RDC产品经理胥引带来“初创企业的持续交付”的演讲。本文主要从双十一的员工消费引出研发协同,然后开始着重分析初创企业的持续交付,包括初创企业必备的种种,最后对初创企业的分享做了简要总结。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AI智能等前沿科技的发展,传统的研发速度越来越难满足企业快速发展的需求,研发效能也成了继商业模式、技术突破之后的另一核心竞争力。如何保护企业代码资产,释放程序员“债务”压力?初创企业,如何打造7天互联网研发生命周期? 本文主要从双十一的员工消费引出研发协同,然后开始着重分析初创企业的持续交付,包括初创企业必备的种种,最后对初创企业的分享做了简要总结。一起来了解下吧:
双十一的这一天
双十一这一天,消费者忙着买买买,商家忙着卖卖卖,快递忙着送送送,阿里巴巴数百万的CPU核满负荷运转,那么,阿里巴巴的员工在干什么呢?
大部分员工也像消费者一样在忙着买买买,这种现象用一个概念告诉大家就是人机协作,我们有一个很简单的衡量方法,即每员工保有的CPU核数,根据员工人数和线上运行的CPU核数,可以算出公司的每员工保有CPU核数。
研发协同RDC就是在提供云上企业级一站式智能研发协同,阿里的研发协同都是运行在这个软件上的。
初创企业的持续交付
对于初创企业而言,类似于电影《时间规划局》中的人,每个人都是依赖时间生存,时间没有了,这个人也就灭亡了。初创企业也是一样,从决定创立企业开始,忙于产品上线,上线后会有Dog Food(自己体验自己产品的过程),当我们觉得满意时,会让天使用户进来,真正地检验上线产品是不是能够满足客户的需要,进而确定做运营推广,然后获得投资者的亲睐,拿到A轮融资,甚至B轮、C轮,直到IPO,这就是初创企业从创业到IPO的过程。
该过程中有几个很重要的因素,一是现金流,保证A轮融资前资金链不断,否则产品发展就会断掉;二是试错迭代,产品上线前需求不够量、体验不够好,会做小的迭代或推翻重来;三是客户感知,让客户了解到你做的事情的可行性;四是员工,不能确保每一位员工一直跟随你。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非常关键的点,即持续交付。
10位成员
作为初创企业,如果使用RDC,最开始最快速度应保证有十个成员,这样项目协作可以很快的启动起来。初创企业可以考虑5人全能力小组模式,包括1产品+2开发+1数据+1运营,还有全员参与,例如财务同学,也可以考虑早期客户参与,甚至是亲戚朋友,钉钉账号和阿里云账号都可以使用RDC。整个成员可以跨角色、跨团队、跨地域等。
30个工作项
成员搞定后,尽快地去完成30个工作项。一般来讲,企业入驻后,10个成员、30个工作项后,基本上引爆了项目协作。具体如下:
- 工作项有三类组成,需求、任务和缺陷;
- Leadtime是敏捷中用到的,主要看全能力团队的瓶颈点到底在哪里,假设团队缺前端,很容易形成瓶颈,这时需要非前端人员补位,消解瓶颈点;
- 我们可以看整个产品研发过程中的兵力分布,通过工作项可以很容易的管理起来;
- 迭代,比如按周迭代,所有人都会聚焦到迭代上,就可以与整个产品需求隔离开来,不至于时间管理做得不好;
- 我们希望全能力成员可以更加全栈,以应对各种瓶颈;
- RDC中,对于每个工作项都是可以评论的。
4台ECS
从项目协作开始的持续交付,或任何一次编码移植到线上发布的过程,都是来自于需求的,这是RDC持续交付的显着特点。
1日常+1预发+2生产(主备)=4台ECS,从ECS的配备对应企业研发环境为开发测试办公环境和预发线上生产环境;更多资源服务在阿里云上都有完整的配备,可以用数据库RDS、负载均衡SLB、防DDoS云盾安全产品,RDC会与阿里云资源服务作很好的融合。
一个应用
RDC中作持续交付是从新建应用、注册应用开始的, 应用架构一般随着业务增长,可能前期只有自己的天使客户在用,这时不一定要拆分很多,随着后面规模不断增大,可以考虑前后端分离,服务架构,这是一个逐步演化的过程,RDC提供了应用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1个代码库
有些企业老板会觉得代码库一定要放在自己购买的机器,自己托管的机房里,其实不然。首先是性能,我们做持续集成会有自动化的构建部署,会通过API的方式去调用代码托管应用,如果自己去下载部署,有可能扛不住压力,可能出现开发人员三天两头提交不上代码;其次是安全,看似安全,其实很不安全,比如接触代码的员工会存在漏洞,而RDC性能实测快,安全性上做了分布式改造,至少三个分片再结合到阿里云ECS安全性上,一份代码至少有9份拷贝存储,它是不会存在丢失风险的,此外,我们还有数据安全协议存在,这种商业行为对企业代码库的保障是非常有效的;最后就是便宜,自己购买服务器并维护的成本是很高的,而托管在阿里云上是免费的。
1个变更
变更是有阿里特色的概念,根据需求新建变更,就会自动产生代码分支,参与到研发中的人直接拉下分支代码、编码、构建、部署、发布。
跃升
通过人均CPU核数和初创企业创建时间可以看出,如果在一周以内达到人均1以上,那么基本具备项目级研发协同;如果在3月内达到人均4以上,基本具备产品级与研发协同;如果在2年内达到人均256以上,基本具备企业级研发协同。
项目级
目前,RDC接触到的三部分包括项目协作、持续交付、代码服务。大概关系是这样的:首先作为项目协作,没有任何门槛,代码服务也是没有门槛的,你可以同时使用代码服务和项目协作,持续交付是由限制的,至少要托管在阿里云上,持续交付中有阿里云100多款云产品,可以应用到你的产品中,可以很好的完成一站式项目级的研发协同。
产品级
产品级我们会增加两个模块,持续集成和数据运营。持续集成就是测试自动化,可以管理你的测试用例,也可以进行自动化测试,这就与业务挂钩了,也就是一个产品要保证用户体验,而测试是很重要的环节;数据运营是阿里比较特色的,我们会内置一些数据看板,可以通过数据运营、数据驱动的方式让你的产品取得成功。
企业级
作为企业,综合多个产品,甚至综合本身提供的解决方案和服务,定制属于你的解决方案;我们也要按照战略规划去走,并且需要有企业大脑主导研发协同。
总结
初创企业
对于初创企业,有以下一些重要问题需要搞清楚:
- 什么才是最重要的?资金、用户、产品
- 有几次试错机会?成功的路径是怎样的?
- 什么样的人员组成?人员协作的魔法数字?
- 什么是人机协作?如何发挥员工的最大潜能?
- 企业的交付物是什么?
- 极致的用户体验怎么衡量?
- 你的代码库安全吗?
- 如何保持高速增长?研发协同的分级?
希望在前面的分享中,这些问题你都可以找到答案。
从创业到IPO
从创业到IPO,具体有以下八个要点:
1. 专注产品,相比一笔投资、一波初始用户更为重要。
2. 上线才是产品真正的开始,2+1+1+2=6个月,1次豪赌,最多3次试错机会。
3. 1产品+2开发+1数据+1运营,5人小队;把所有人,包括天使用户拉进项目,凑足10成员。
4. 工作项+编码,人机协作,人均保有CPU核数,从入职第一天到离职收回账号的那一刻。
5. 交付软件、交付解决方案、交付服务。
6. 用户体验,覆盖率、性能及可用性、用户反馈。
7. 代码安全,私库就像个筛子。
8. 研发协同的3个等级,项目级、产品级、企业级。
最后更新:2017-07-10 10:3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