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144 返回首頁    go 支付寶


央行出手:支付寶們已正式被“收編”!

來源:新華社、中國經濟網、21財聞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係刪除

昨天起,支付寶們正式被“收編”!

昨天,對於支付寶、財付通等中國的第三方機構來說,是一個重要的日子。

按照央行要求,各銀行和支付機構應於10月15日前完成接入網聯平台和業務遷移相關準備工作。目前,已有20餘家支付機構和銀行完成了接入工作,包括財付通、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機構。

央行要求第三方支付機構全部接入網聯

今年8月4日,央行支付結算司印發《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關於將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由直連模式遷移至網聯平台處理的通知》。

通知表示,自2018年6月30日起,支付機構受理的涉及銀行賬戶的網絡支付業務全部通過網聯平台處理。各銀行和支付機構應於2017年10月15日前完成接入網聯平台和業務遷移相關準備工作。

據了解,在央行的定位中,網聯平台旨在為支付機構提供統一、公共的資金清算服務,糾正支付機構違規從事跨行清算業務,改變目前支付機構與銀行多頭連接開展業務的情況,支持支付機構一點接入平台辦理,以節約連接成本,提高清算效率,保障客戶資金安全,也有利於監管部門對社會資金流向的實時監測。網聯隻是一個清算平台,並不直接開展支付業務,以保持中立性。

網聯成立後的第三方支付模式示意圖

事實上,央行推動網聯成立的意圖非常明顯:利於監管。近幾年,第三方支付行業的快速發展,給支付和金融市場造成了混亂。而網聯的成立,通過可信服務和風險偵測,可以防範和處理詐騙、洗錢、釣魚以及違規等風險。

簡單點說,支付寶、財付通們這些第三方支付機構將被“嚴格管製”,“第三方支付機構”天馬行空、我行我素的時代開始終結(2018年6月30日是最後期限),他們必須學會做“好孩子”。

從某種程度上講,網聯可以減少銀行與眾多第三方支付機構直連的繁瑣過程,特別是一些中小型銀行。網聯可以讓參與支付的各方,權責逐漸變得更加明確、清晰和獨立。

網聯對第三方支付行業有何影響?

網聯,其相當於國家成立了一個官方組織,把中國所有的支付公司和銀行聚在一起,下圖是網聯公司的股東名單:

上圖中出資額為“首次出資”,最終出資完成後公司注冊資本為20億元,股權比例與上圖一致。國內主要第三方支付機構,都獲得了入股網聯的資格。

可以看出,網聯第一大股東就是央行的清算中心;第二大股東(梧桐樹)是外管局的投資平台,常常在股市裏翻雨覆雨的國家隊成員,可以理解為央行的“孫公司”;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大股東,也都是“央行的人”。

對於第三方支付機構來說,在“收編”的同時苦樂不均。財付通獲得了跟支付寶平起平坐的地位,而且友軍京東也躋身第五大股東。相比之下,馬雲會不會感到不爽?

1、對大型第三方支付機構的影響(支付寶、財付通):沉澱資金被否定

網絡支付清算平台網聯的建立,目的是切斷第三方支付機構直連銀行的清算模式,解決困擾已久的備付金集中管理難題,理論上將不再享有對沉澱資金的支配和收益。

以支付寶和財付通為代表的大量第三方支付機構,開設多個備付金賬戶,關聯關係複雜且透明度低,從某種意義上看,第三方支付機構各自構建支付清算體係,卻遊離在現有金融係統之外。

2、洗錢不好洗了

支付寶、財付通們將被“嚴格管製”,他們的每筆轉賬交易,都將被央行看清楚。

而在此之前,由於交易是“直連模式”,央行看不到第三方支付的“完整的資金轉移鏈條”,這理論上為洗錢、行賄、偷漏稅行為提供了便利。

3、央行通過網聯,獲得了更多金融大數據,這是結束“數據寡頭”壟斷的重要一步。

央行設立了一個“網聯”,等於在支付寶和用戶間放了一個數據引流器,所有的支付清算數據,最終都通過網聯匯總到央行這來了。

如果沒有網聯,未來的金融、消費大數據必將被支付寶、財付通等機構壟斷,形成數據寡頭。所以,爭奪這些數據的控製權,也是央行推出網聯的重要原因。

一個時代的終結,也是一個時代的開始

迅勐發展的中國第三方支付市場,目前用戶量和交易規模均為世界第一。網聯上線將對消費者帶來一定利好。易觀支付分析師王蓬博指出,“線上清算費率或仍有下降空間,線上線下費率可能趨於統一。隨之也將傳導給消費者,降低使用成本,同時中小機構也能夠有更多針對C端的創新,提供更優質便捷的服務。”

隨著互聯網、物聯網、人工智能的快速興起,中國銀行業的大變革,早已開始了。互聯網的出現、BAT的崛起、第三方支付的複興,給了傳統銀行以顛覆性的一擊,也賦予了傳統銀行以改革的動力。網聯的成立,不僅是國家重拳淨化金融環境,更代表著由國家主導的中國新信用體係打響了第一槍!

網絡支付會漲價麼?

可以預料到的是,第三方支付市場將因為網聯平台發生巨變。比如,支付寶和微信手裏掌握的用戶交易數據就不能僅僅歸自己所有了。

還有,以後大家哪怕是發一分錢的網絡紅包,央行也是知道滴。

老百姓關心的倒不是這些改變,而是我們到底是會多掏腰包還是少掏腰包?

很多人覺得,作為相對獨立商業的公司,網聯也需要賺錢,那它盈利方式不外乎跟銀聯一樣,收手續費。

而這個費用,第三方機構當然不會去承擔,最終隻能是分攤到具體的用戶頭上,也就是說,因為網聯收費,支付寶及微信支付,會提高提現的手續費。

實際上,網聯本身並不直接跟老百姓產生現金聯係,而且它的出現會讓支付業務的總體直接成本下降。

因為,第三方支付機構付給網聯平台的轉接清算成本,可以部分地由其內部成本的下降所抵消,從而原本消費者負擔的部分也會相應減輕。

各方影響幾何?

(1)用戶:網聯的設立,不會改變用戶對第三方支付服務的使用方法。若係統設計得當,性能良好,則也不會影響用戶體驗。

(2)支付公司:後台清算體係變更,但不影響業務,也不影響沉澱資金(虛擬賬戶餘額),而對銀行的議價地位下降。央行能夠更加高效地監測支付公司的業務,及時遏製違規行為,有望使整體行業更加規範有序。借助清理整頓互金的時機,某些業務不規範的害群之馬可能會被加速清理,行業氣象為之一新。

可以預料到的是,第三方支付市場將因為網聯平台發生巨變。比如,支付寶和微信手裏掌握的用戶交易數據就不能僅僅歸自己所有了。

(3)銀行:在原來的交易模式下,遺失了用戶的交易信息,不利於數據的二次應用和開發。現在交易信息可由網聯獲取,但銀行能不能與網聯合作得到數據,尚不得而知。由於網聯由央行主管,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若此,則支付公司帶給銀行的一大心病(交易信息遺失),得到解決。

迅勐發展的中國第三方支付市場,

近期活動

最後更新:2017-10-16 19:01:22

  上一篇:go 支付寶、財富通被央行“收編”!網絡支付要漲價了麼?
  下一篇:go 央行出手:剛剛,支付寶們正式被“收編”!對你有什麼影響?速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