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
支付寶
無心做“甲方爸爸”,支付寶的“陽謀”更在租房之外?
本文首發於金融之家
文|芳華
在金融界取得不俗成績之後,立誌在生活圈做一番事業的支付寶,又將業務延伸到了租房產業中。
而針對租房市場現狀,前不久,北京八部委聯合發布了租房新規,規定中指出要建立監管平台,為租賃當事人提供住房租賃信息發布、住房租賃合同網上簽約、住房租賃登記備案申請、交易資金監管、市場主體信用信息查詢、信用評價等對外服務。
沒想到,北京租房新規出台不久,支付寶官微發布了一條新消息,支付寶加入了一項新功能——信用租房平台。
並非租房界的“甲方爸爸”
有消息稱支付寶聯合上百家長租公寓公司,成立了“中國放心公寓聯盟”,按照約定,首批就會有100多萬套公寓房源入駐支付寶。
其實,信用租房這件事並非支付寶首創,作為一種優質的消費分期場景,早就有大量的消費金融產品布局了租房市場,借助消費金融產品的支持變“押一付三”為“押一付一”或“押零付一”。
模式其實很簡單,房東收到的,還是“押一付三”,隻不過由租房分期公司替租客出這筆錢,算作給租客的貸款。而租客呢,每月向租房分期公司還款,看上去,便成了“押零付一”。
隻不過,租房是典型的線下或O2O模式,難以完全實現互聯網化。出租房情況千差萬別,一房一況,租客起碼要先實地看房才能決定租賃與否,一個房子要租出去,房東要接待幾波租客的參觀才成。大部分房東嫌麻煩,直接把房源交給中介,導致出租房源集中在中介手裏。
金哥覺得,如果說把支付寶正式上線信用租房平台這一信號被互聯網公司或者房產公司解讀為是馬雲要進入房地產市場的解讀,或者認為阿裏要與中介形成正麵對戰的狀況,好像又不是那麼對,因為阿裏這次在其間扮演的是“服務商”角色,而不是大家所想象的“甲方爸爸”。
一盤個人征信的大棋?
支付寶上線信用租房平台,對租房市場會有影響,但影響有多大,其實不必太過樂觀。而其更大的影響,或在租房之外。比如說,個人征信業務牌照傑克馬窺探已久,從免押騎行、免押租車、借唄、花唄等等,都是芝麻信用分的應用。
今年央行副行長陳雨露也表態,將積極穩妥地加快推進個人征信業務牌照的發放。但是,央行之後卻宣布包括芝麻信用、騰訊信用在內的8家機構全部不合格。
被拒絕牌照發放,原因也很好理解,這8家機構都不具備征信業務的第三方獨立性,與母公司存在利益衝突。比如,螞蟻花唄涉及到金融信貸業務,支付寶既做裁判,又做運動員,如何保證客觀公正?
所以,把芝麻信用分應用到像信用租房、租車等等更多的消費場景,擴大應用版圖,就是向央媽表態自己的公信力。
而同時,在很多人眼中,信用沒那麼重要,因為信用不能當飯吃,除了貸款場景之外,似乎別無用處。所以,一些老賴信用很差,照樣可以活得很滋潤,大不了不在正規金融機構貸款了而已。老賴們的“滋潤”反過來催生了更多的老賴,影響的是整個社會的信用環境。
免押金租房為個人信用“變現”提供了除貸款以外的新場景,隨著信用“變現”渠道的增多,或許將有助於培養和提升消費者的個人信用意識。屆時,個人信用將越來越重要,到了一定的階段,量變引發質變,也許會帶來整個社會信用環境的改善。這,才是更重要的事情。
“陽謀”更在租房之外
除此之外,接入支付寶,房產行業解決了行業的重要痛點,但房產行業僅僅是無數垂直行業的冰山一角,吞並和直接產生競爭並不是支付寶的本意,而深度介入行業的意圖,其實暴露了支付寶的全新策略。
以前,大家對支付寶的定位始終局限在“錢包”,看重的是其工具屬性:存錢、購物付費方便。但是支付寶顯然不滿足於大眾對其的工具定位,它的願景是提供一係列的服務,滿足廣大用戶基於“支付、錢”而產生的一係列需求。
租房本身是一個C端的大額高頻支付場景,麵向的是剛需群體,說白了,開放能力給公寓、中介,用戶登陸使用支付寶租房的時候,自然會帶去活躍、交易筆數、數據積累,並且有使用金融產品的可能,這些都是利潤的來源。
背後的邏輯是一樣的:所有的行業方,在進行互聯網業務升級改造的時候,進行大而全的改造,幾乎是不太可能的任務,自建一套多維的基於金融、信用、支付、安全等能力的係統,並不是垂直行業運營者所擅長的,所以支付寶的完全開放,前提是不破壞垂直行業生態的玩法,僅僅提供基於基礎的服務設施,補足了不同行業基於金融、信用、支付、安全、數據等方麵的短板。
隻有更多的行業接入,支付寶的“維度”才會更多。而更多的“維度”才是支付寶保證老大地位的護城河。
是時候讚一下了
最後更新:2017-10-12 19: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