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支付寶
支付寶、微信一不小心轉錯賬,先別急,“秘笈”在此
如今使用支付寶、微信等手機支付錢款十分方便,但遇上轉賬轉錯人、協商無果,對方不願意退款時,該咋辦?
【案例】
錯收賬不還錢,法院判全額歸還
安徽省舒城縣的孟先生通過一家公司購買一輛車,準備用來跑網約車,因提車需要購買車輛保險(商業險和交強險),為此,2016年10月9日5時許,孟先生向該公司業務員轉賬5500元,對方提供的是一個QQ郵箱形式的支付寶賬號,由於疏忽,孟先生輸錯了數字,誤將5500元轉到了一個陌生人的賬戶。
隨後,孟先生立即與對方在QQ和淘寶旺旺上取得聯係,希望對方能盡快歸還這5500元。但對方卻沒有回應。無奈之下,孟先生查到這名陌生人位於洛陽市,遂向其所在城區的法院提起了訴訟。
法院審理後認為,本案被告沒有合法根據而獲得5500元,使原告孟先生遭受損失,符合不當得利的特征。為此,法院判決被告返還原告5500元,如果未按判決書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規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說法】
起訴不當得利,需到被告所在地法院
上述案例說明,當使用支付寶、微信等形式轉賬出現錯誤時,可以積極與對方協商,協商不成,可以到法院以民事糾紛提起訴訟。那麼,麵對此類訴訟,有哪些地方需要注意?律師為您“支招”。
問題1
支付寶、微信等轉錯賬提起訴訟
相關法律依據是啥?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一百二十二條規定:“因他人沒有法律根據,取得不當利益,受損失的人有權請求其返還不當利益。”《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九十二條規定,“沒有合法根據,取得不當利益,造成他人損失的,應當將取得的不當利益返還受損失的人”。因此,收到錯誤轉賬拒不歸還的行為,構成不當得利。收款人負有全額返還的義務。
此外,《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若幹問題的意見(試行)》規定:“返還的不當利益,應當包括原物和原物所生的孳息。”這就意味著,在追回全額錢款的同時,當事人還可以請求一並返還產生的利息,此外,如因配合返還而產生交通費、誤工費、手續費等必要費用,可向相對人主張。
律師提醒,按照相關法律規定,不當得利糾紛的管轄法院是被告住所地,事主所在地的法院是沒有管轄權的,因此需要到被告戶籍地或者經常居住地法院起訴。
問題2
如何獲取提起訴訟需要的基本信息?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相關規定,一旦提起訴訟,需要在起訴狀中寫清楚被告的姓名、性別、工作單位、住所等信息,互聯網轉賬,轉給陌生人,如何得知對方的真實信息呢?
對此,律師建議,如果是微信轉賬,是需要先添加對方好友才能成功轉賬,所以對方的基本信息當事人基本是清楚的,很多微信也與聯係方式相互綁定;就支付寶而言,可以通過聯係客服取得幫助。如果仍無法獲取對方信息,可求助於專業律師,或報警。
問題3
若想要成功維權,應該備好哪些證據?
如果想要成功維權,還需要給法庭提供各種證據。律師提醒,當事人應當保存好相關證據,如轉賬憑證、報案回執、對方身份信息等。如果涉及金額較大,為防止對方挪用或揮霍,可向法院申請訴前財產保全,凍結對方賬戶,以保障財產安全和減少損失。
責編 | 楊古月
來源 | 高密普法
更多
編輯:傅德慧 石慧
最後更新:2017-11-05 06:0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