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71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中國黑客元老9月推自律公約 欲重拾黑客精神

近來,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黑客攻擊比比皆是。黑客一詞成為各個網站的夢魘。但是,我們不能否認,在眾多攻擊當中,並不是所有的都是黑客所為,還有一批是以金錢為目的的攻擊行為,而他們更多地被稱為“駭客”。隨著網絡的發展,技術的進步,單純以研究技術的黑客越來越少,而那些技術並不高超,憑借著各種工具,以獲得非法利益為目的的駭客則越來越多。網絡上,黑客精神逐漸被人們所淡忘,“利益”已經將黑客技術變得不再單純。這種時候,我們更應該去改變現在的“網絡道德觀”,更應該去重拾我們的黑客精神!

6月13日消息,對如今的中國人來說,黑客一詞已經顯得十分陌生,有人淡忘了中國黑客的存在,有人則把黑客跟木馬病毒等地下產業鏈聯係在一起,在一份網絡調查中,如今公眾眼裏最知名的黑客,竟是“熊貓燒香”的作者李俊。

2011年6月11日,中國最頂級的黑客組織領袖們召開了《COG信息安全論壇》籌委會第一次會議,會議的主題有2個,一是要在今年9月召開一次大型的論壇,並發布首個《中國黑客自律公約》,另一個則是紀念2001年的那場中美黑客大戰。

兩個主題,一個目的——重拾黑客精神和重建黑客文化。

巔峰與沉寂

與今天的落寞不同,中國黑客曾經是中文互聯網上最閃耀的那顆星。1997年龔蔚(goodwell)成立第一個中文黑客站點“綠色兵團”時,並未想過黑客兩個字能夠聚集那麼多年輕人參與。但隨著中國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和一部《黑客帝國》電影的熱播,讓黑客成了那個年代年輕人們最執著的互聯網理想。

2001年,一場撞機事件引發了中美黑客大戰,“紅客”這一有中國特色的專有名詞自此流傳開來,網民的追捧、海內外媒體的報道、政府部門的關注讓黑客們的影響力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盡管有無數業內人士對本次大戰中中方參與者的技術水平頗有微詞,如金山安全反病毒工程師就認為那次大戰不過是插旗子+DDoS而已,但有一點無人質疑——那場大戰是中國黑客在大眾麵前最後的輝煌。

龔蔚回憶,事件結束後,大部分人熱情過後逐漸回歸到了追求更高的技術層麵。同時這個時期另一部分代表中國黑客頂級技術的團隊開始走向商業化運作的道路,同時選擇了遠離了媒體的喧囂,這也是中國黑客成長曆經的一個過程。

與這些先行者沉默或歸隱不同,一批批新踏入這一領域的年輕黑客並沒有繼承前輩的精神和文化,短短幾年就形成了數個駭客集團,他們對掛馬盜號釣魚的興趣遠遠高於黑客技術的探索。AVG中國區總經理丁方昱亦評價道,“追求金錢已經成為主流。偷偷摸摸的在自己國人身上賺黑心錢似乎比揮舞紅旗更重要”。

黑客一詞的光環在中國逐漸暗淡……

沉默與重啟

作為COG論壇組織者之一龔蔚(goodwell)向騰訊科技表示,中美黑客大戰十年後的今天,媒體亦或大眾對黑客文化的了解與事實背道而馳,曲解了純正的自由、免費、共享、互助這些黑客們所推崇的至高精神。

同時黑客新人輩出而在追求至高技術的同時卻沒有任何正確的引導,缺乏一些最基本的道德準線,我們希望通過這次會議的凝聚樹立行業自律公約,通過這種形式讓更多的人了解什麼才是真正的黑客。

這並不是他一個人的看法,從COG論壇籌委會名單上一串沉甸甸名字也可以證明這點——綠色兵團代表Goodwell、鷹派代表萬濤、紅盟代表Lion、 knowNsec代表Liwrm、0x557代表Laowang、網絡力量代表Coldface、風寧、紅狼小組 代表Amxk、綠色兵團isbase站代表、Tools代表Oldjun、邪惡八進製代表冰雪封情及綠色兵團shutdown。

籌備會透露,9月份召開的CQG信息安全論壇是非盈利性質的,規模在400人左右,且隻會邀請所有經籌委會認可的對信息行業做出貢獻的人。

在回答COG論壇和自律公約能影響多少黑客這個問題時,龔蔚表示自己並不知道,但他認為這是一件對行業有意義的事情,不管它是大還是小如果能做那就力所能及的去做。行業自律公約主要還是依靠自發的推廣,最終要看團隊的公正性和對行業的影響力。

最後更新:2017-04-02 15:15:02

  上一篇:go 蘋果OS X是如何跑贏Linux桌麵的
  下一篇:go jdk1.5和jdk1.6對於@override支持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