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經理修煉之道(1) -- 給軟件開發建模 .
#成為項目經理是需要積累的,如果你想快,但不想付出,那求神拜佛比較好。
#這係列文章是寫給想成為項目經理,但又願意努力的人的。
當我們開發軟件的時候,很多人知道要為目標軟件建模,好開發需求。
而成為項目經理自身也是一種需求,為進一步開發其關鍵點,事實上也需要建模---為軟件開發自身建模。
項目經理更類似帥才,單項未必是最優的,但在開發軟件時必須統籌全局。
而統籌全局的前提則是對軟件開發自身形成了自己的想法,自己的道,這裏的“道”,即是屬於你自己的軟件開發模型。
讓我們從最簡單的開始。
軟件項目的基本輸入是:人,需求和工具。
其中人是團隊成員,需求是原始需求,工具則是Visual Studio這樣的東西。
這三者不是不可改變,但在限定時空背景下,選擇有限,因此認為他們是一種輸入。
與軟件構建相關聯的主要手段有:管理,流程,估算,開發模型(瀑布,迭代),需求開發,設計編碼,測試
軟件項目的輸出是:軟件產品,軟件產品可以用功能和非功能兩個質量維度進行度量。
而從輸入轉向輸出的過程中則受三個維度的因數影響:
商業因素,項目政治因素,技術因素。
商業因素是指和賺錢相關的事。比如:一個需求可能做的很好,但最終被取消了,因為準備在下一個版本中放出來。
項目政治是指和人情有關的東西。比如:A和B就可能有點個人恩怨,沒法合作,但偏偏項目有同時需要這兩個人。
技術因素則是指各個環節的內在合理性。比如:設計就應該符合高內聚,低耦合的原則。
單純的任何一個維度都不足以保證項目的成功,都隻是一種籌碼。
你手裏的籌碼越多,天平越向勝利這一端傾斜。傾斜到一定程度後,結局出現,或贏或輸。
上麵的各個因素還可以進一步細分,比如管理又可以分為:管人,管事,管物。
其中管人最重要,所以所謂管理項目,首先是管人,人管不好,別的是扯淡。
假如隊伍中沒一個人有基本的責任感,那麼即使把PMBOK,CMMI倒背如流,項目該失敗,還是失敗。
這是後話,這次不提。
如果想成為項目經理,首先要形成一個屬於自己的,覆蓋軟件開發各個領域的模型。
並給出一個屬於自己的,對模型中每個角色的定位。
相信項目經理每天隻要喝喝咖啡,不需要懂什麼就可以了,就和相信趙括同學能打好仗一樣,是危險的。
上麵的模型遠不完善,但故事已經很長,因此說修煉這事需要點耐心和積累。
眼下似乎沒有把軟件開發關聯要素作為一個整體進行考察,幫助每個人形成自己的“道”的書。
更多的書,強調的是某個單獨的維度:麵向對象,編程語言,設計模式,敏捷,種種開發平台等等。
事實上在項目麵前,所有這些都隻是籌碼,在不違反法律和社會道義的前提下,做項目本就應該“不擇手段”。
但隻有形成了自己的道,才能很好的駕馭這些手段,一旦反過來被這些東西所駕馭,那就容易偏狹
最後更新:2017-04-03 07:5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