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973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智能手機廠商切莫陷入“核大戰”

當年PC未曾完全展開的“核”大戰,有望在智能手機市場上全麵開打。
  在1月初召開的美國國際消費電子展(CES)上,三星正式發布的八核移動處理器威風十足,引來各路手機大廠圍觀。當時就有國外專業媒體指出,三星的新處理器可能使手機處理器內核大戰再次升級。在此之前,聯發科和英偉達都傳出研發八核處理器的消息。眼看著三星在CES大展上搶盡風頭,這兩家廠商勢必會加快其八核產品的推進速度。


智能手機操作係統和應用軟件是否經過優化處理,也是考驗手機速度的重要參數。

  一年前,雙核手機成為主流,但很快,搭載四核處理器的智能手機連連問世,主流手機芯片廠商高通、聯發科(MTK)和英偉達等都推出了四核芯片,去年熱銷的熱門智能手機,也大都以四核芯片作為標準配置。到了去年第4季度,國產主流品牌手機廠商聯想、華為、中興和HTC等也都在國內市場投放了基於四核的中高端智能手機。
  移動處理器的“核”大戰,頓時成了商家吸引消費者的最大利器。在賣場裏,“這款手機是幾核的”的問詢聲此起彼伏,雖然問這個問題的買家不一定清楚手機處理器的工作原理,卻因為商家的誤導,他們錯誤地在“核數越多”和“性能越好”之間畫了個等號。
  一般而言,商家都是逐利的,它們隻追求銷量和市場份額,至於產品和性能的真相,在自己的忽悠未被戳穿之前,最好讓消費者都蒙在鼓裏。所以,單核之後有雙核,接著是四核,現在韓國人推出的八核也未必是盡頭,隻要芯片廠商樂意,手機廠商也願意推波助瀾,更多核心的處理器都可以從設計圖紙變成成品。當然,如果你因此指望智能手機性能真的出現夢幻般的提升,那是烏托邦式的空想,但你腰包裏的鈔票,卻有可能惡夢般地被別人“搶”走。
  英特爾中國區總裁楊敘就曾在多個場合指出“多核”隻是概念炒作。他認為,智能手機實際上不需要多核。高通CEO保羅·雅各布近期來訪中國時也坦言“手機芯片強調核的數量,從市場宣傳的角度來說比較容易,但這樣的做法有時候會產生誤導,手機芯片強調核數量的趨勢不會持續太久”。
  英特爾的觀點應該被人重視,因為它曾經在PC市場上經曆過一場小規模的“核戰爭”,它目睹了這場戰爭的全部過程,它知道這場“核戰爭”帶來的真實效果。
  自從通用芯片形成產業開始,英特爾和AMD在摩爾定律(芯片上可容納的晶體管數目每隔18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性能也提升一倍)指揮棒的引導下,開始了一場PC處理器的競速大戰,也就有了人們熟悉的286、386、486、586(奔騰)的升級產品(這些CPU均為單核)。然而,此時的用戶已經在芯片廠商引導下形成了強烈的對電腦運行速度的依賴症,但單核處理器的設計遇到越來越多的瓶頸,特別是功耗以及由此產生的散熱問題,因此,多核概念應運而生,並最先由AMD公司研發出雙核CPU,英特爾也推出可更好適用於多核的芯片架構。到PC產業力衰前,AMD的CPU已經發展到12核,英特爾也達到了8核。
  用戶在PC的“核大戰”初期確實嚐到了競速的快感,但苦惱也隨之而來,除了噪音增大,功耗和散熱問題一直揮之不去。到最後,專家們發現,不僅雙核CPU比單核CPU在速度上快不了多少,更大的問題在於,即使是隻配置單核CPU的電腦,其90%的運算能力平時也是處於閑置狀態,多數普通用戶在日常操作電腦時,僅用到10%的運算能力。
  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低功耗芯片成為市場主流,PC也因為移動終端的衝擊而停止了這場“核大戰”。但是,由於未能及時降速減功耗,英特爾和AMD都遭到了移動互聯網市場的冷落。如今,眼見智能手機市場可能步PC“核大戰”後塵,還在轉型的英特爾有義務站出來唿籲業界保持冷靜。
  據媒體報道,英特爾聯合摩托羅拉推出的搭載英特爾單核芯片的智能手機MT788,在上網速度、遊戲載入速度等方麵,跑贏了一款號稱搭載雙核芯片的智能手機,使用雙核芯片的iPhone 5的整體體驗仍然全麵領先其他品牌的四核手機。
  另據筆者了解,如果芯片架構技術沒有重大突破,八核處理器在響應速度上,相比四核處理器沒有實質性的提升,甚至在低負荷運行時反而更加耗電。相關測試表明,四核處理器隻在運行視頻、地圖、網頁、文件壓縮、遊戲的時候才會把四個核全部激活,使用其他應用程序,則很少同時用到四個處理器。而從普通消費者的角度來看,手機核數的增多帶來的最明顯麻煩是手機功耗加劇,更易發熱,充電次數更多。
  對於移動處理器而言,性能和功耗實際上是最為重要的參數。而性能的高低實際上並不由“核”的多少來決定,架構特性和製造工藝才是決定性的指標。另外,智能手機操作係統和應用軟件是否經過優化處理,也是考驗手機速度的重要參數。
  而事實上,一款智能手機的體驗,通常要由硬件、軟件以及應用的整體配合來決定,如果隻是盯著處理器是幾核,沒有太大意義。

最後更新:2017-04-04 07:03:57

  上一篇:go POJ 1113 二維凸包
  下一篇:go 中國雲計算未占先機 卻有後發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