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塔遊戲
上周末公司組織q2總結會,總結會的最後是一個遊戲:把參加總結會的人分成6個組,每個組大概是個人,然後給每個小組發一些報紙和膠帶,要求每個小組在10分鍾內,搭建一個紙塔,搭的高的即獲勝。當然,紙塔最後要自己站著,不能依靠第三方的東西輔助立著。 這是個很意義的題目,首先每個團隊是臨時組建的,第一步要選擇一個組長,然後出設計方案,實施,最後完成整個紙塔的搭建,在整個塔的構建過程中,最重要的是有時間限製,所以,選組長,設計方案,實施每個步驟必須快,來不及仔細考慮就要做出決定。所以,最後搭建的紙塔,多數以電視塔形狀居多,底座非常大,到半腰的時候,就剩下單出的一個紙棍了,傲立空中,不過對大多數紙塔來說,這個紙棍始終站不起來,因為根基太淺了。
很可惜,我參與這個紙塔遊戲的時候,已經快結束,經過10分鍾的比賽,大家的紙塔很高,但是幾乎沒有自力更生站著的。進過初步篩選,組織決定再次給每個小組5分鍾(其實從開始就是設計的10+5分鍾的方式),用來完善自己的紙塔。這個過程,我是完全參與其中的,不過碰到的問題重重,先是大家覺得這個紙塔不牢固,想一撥人完善這個紙塔,另外一撥人重新搭建一個紙塔,在完善的過程發現報紙不多了,膠帶也很少了,大家唯一要做的就是卷直筒,把彎的,斷的地方重新固定,要麼是底座加固,再看其他小組,麵臨和解決的問題基本如此。
15分鍾過去了,在人工幹預下,大部分紙塔都站起來了。講師當然要挨個點評一下,並結合我們開發所麵臨的項目逐個點評,在時間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如何保證進度,並聯想我們項目如何做到,小步快跑做好項目。其實在遊戲後期,我已經注意到這個問題,隻是聯想到的情況不是講師灌輸給我們的思想,而是由於項目在時間緊,資源有限的情況,最後項目很猥瑣的上線,就如同人工幹預下的紙塔一樣,稍微有點風,就可以把紙塔吹到。所以,要想有個正確的思想認識,就必須搭建一個完整的紙塔來。
那麼反過來,我們認真自考一下,如何搭建一個穩定,可移植性,高的紙塔?所以,一定要做一個結實的底座,三角形最穩,所以底座做成三角性(圖1)。移植性,要求我們必須能方便移動,收放自如,對於三角形來說,我可以做個可閉合的三角形(圖2),那麼高度,我們要突破傳統,做一個從低到上都是都是三角形紙塔(圖三)。
(圖1)
(圖2)
(圖三)
基於以上設計,需要高度合作的一個團隊才能完成,並且在最後的移動部署過程中,需要開發輔助工具完成,如果你的紙塔不涉及到移動,可以采用另外一種方式,逐級向上增加如下。
具體到那種設計方式,可以根據我們遊戲的限製,做些適應,總的設計方案不便。那麼我們看看10個人如何在10分鍾內,完成一個3.5米高塔的搭建。這裏我們有個前提,你是組長,明確你要做的設計方案,在這個團隊中不會出現多頭領導的問題。OK,那我們開始
1:從開頭起你要準備一塊自己的手表,時刻關心時間,根據時間做好人員調動。
2:招集你的隊員,講解設計方案,用上紙和筆在1分鍾內講完,在這一分鍾講的過程中,組員不要閑著,每人負責卷一個小拇指粗細的直筒。
3:講解完你的設計方案後,你已經得到9個紙筒,開始任務分解。兩名同學負責提供膠帶,並把膠帶做成可以寸長,方便其他成員把紙筒粘好。這個過程大概需要30秒
4:另外兩名同學,負責把已經粘好的紙筒,連接粘成一個長紙筒,我們大概每張報紙卷成的紙筒長50cm,做3.5M高度的紙筒需要,7個短紙筒連接而成。2個人,粘一個長紙筒的時間大概是2分鍾。其他沒有領導新任務的同學,繼續卷直筒。
到達這一步,你的團隊應該每個人都分配到任務,2名同學負責膠帶,2名同學負責做長紙筒,而組長的你不要參與任何具體工作步驟,時刻看著表,關注各個環節的進度,那個環節慢了,調整每個環節。
根據計算公事,我們大概需要350(高度)/50(每個紙筒的高度)*3(條邊)+2*3(底座,要牢靠些)=27個報紙小紙筒,再加上我們做兩個工具+4+2個小紙筒,我們總共需要33個直筒,考慮到牢固性,使用過程的損害,40個小紙筒肯定能滿足我們的需求。40個直筒,需要花費直接計算,每個紙筒需要1分鍾,40個紙筒共計40分鍾,我們一共有10*10=100分鍾的時間資源,根據我們之前的安排,
9個紙筒在1分鍾內完成。
之後是5個人卷紙筒,應該會在6分鍾內完成其他31個紙筒。
而另外兩名同學也會在6分鍾的時候,完成三個3.5長紙筒,根據計算得到不會出現。
5:到第五步的時候,時間應該過去7分鍾,我們應該已經具有3個長紙筒,還有些未用的紙筒,我們再進行任務劃分。原來兩名做長紙筒的同學,現在使用紙筒做工具,輔助把紙塔樹立起來,膠帶同學的任務不便。原卷直筒的同學,抽出4名同學做根據設計方案做紙塔。另外一名同學機動。
6:第9分鍾,紙塔已經粘好,幫忙豎起來的工具應該做好了,現在10個人,一塊輔助把紙塔樹立起來。
7:第10分鍾,樹立紙塔,完成。具體部署看這裏
在樹立紙塔的過程,可能會碰到紙塔攔腰折斷的情況,不過沒關係,我們通過輔助工具把紙塔樹立起來,然後把紙塔打開成一個三角體,即可成為最穩定的結構,折斷的地方也可以樹立起來。
後繼,我們移動紙塔也很方便,收起來,在樹立就可以。當然如果想加高紙塔一樣方便,從底層增加三角體就可以完成增高。
這是我認為最有效的一種疊紙塔的方式,和傳統方式疊紙塔的對比,這種方式的優勢是
1:精準設計,在疊紙塔之前,需要有個專人負責整體的設計,需仔細考慮每個步驟,傳統方式也會有設計,隻是設計的不充分,考慮不周不周全。
2:明確分工,以資源為基礎,充分利用每個人的每塊時間,傳統的設計方式,基本上無分工,需要什麼的時候,大家一塊做而已。
3:執行力,需要團隊成員緊密配合,並且在關鍵點上要有雙重備份,比如紙帶是兩個人,短紙筒做成長紙筒也是兩個人,疊紙筒是5個人。傳統方式,總是會發現有些人累死,有些人閑死。
4:信念,對於紙塔能夠成功,重要的一點是其他9個人認可這種設計方案,並且相信能夠成功。不然的話設計方案再好,資源分配再合理,也會因為信念不足,而導致執行力下降,最後無法完成。傳統方式由於設計不充分,分工不明確導致大家沒有信念不足,從而使執行力不足,導致整個過程窩工。
5:管理,管理真的是門科學,在這個項目中不會因為組長幹的多就能成功,而在於組長能夠充分發揮其才能,合理調配資源,並嚴格把握時間,按時間逐步推進工作。而傳統方式,根本設計不到管理,一般情況是組長帶頭幹活而已。
6:才能,我們可以看到在一個臨時組隊的團隊中,在彼此不了解的情況下,才能是最重要的,也是事情成功的主要因素,才能不僅僅包括精準的設計,還包括獨特的說服能力,還包括很強的前瞻性。而傳統模式基本上屬於漠視才能的範疇。
那麼紙塔放到我們項目開發中,其實優秀的紙塔就如同優秀的項目,我們開發中100%的項目都屬於那種搖搖欲墜的紙塔,其原因就是缺少有才能的人。
遠一點說,在紙塔這個項目中,除了組長實現自己的抱負,完成紙塔外,其他9個人其實都是可以替代的(這是項目開發的最高境界),也就是說從事平凡的工作,這種工作磨滅的人的創造性和才能,對於人才的培養也是很不利的。紙塔的現實例子就是日企外包,做一個很NB的設計,找一群外包來實現。
最後更新:2017-04-02 06:5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