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網”降臨 機器人或將崛起?
據Gigaom編輯Derrick Harris報道,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一個名叫RoboEarth的小組日前為機器人發布了第一個雲計算平台版本,他們通過數據庫,讓機器人可以在世界不同的地方在不同的情況下對自身進行任務更新。
以下為文章全文:
一群歐洲研究人員發布 機器人使用的第一個雲計算平台版本,將幫助他們得到強大的虛擬資源的利用率。從本質上講,他們把機器人當作其他任何設備(如台式機、平板電腦或手機)——運行web應用程序,讓機器人可以互相學習,可以做更多的事情,而不僅僅是更新屏幕顯示。
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一個名叫 RoboEarth的小組開展了對該項目的研究,這個項目的關鍵是被稱為Rapyuta的雲軟件平台。它的工作方式非常簡單:機器人用一個基於雲的應用平台進行通信,執行計算任務,並連接到一個雲數據庫的完整信息,如地圖、圖片、語言,以及其他的Web服務。機器人本身相當於很多的硬件終端,配備傳感器和移動部件,但受到處理能力和數據存儲的限製。
當然,一直以來,我們都在尋找通過雲計算、 網絡和移動應用與我們的計算機主機相連接的想法。在當今計算能力、內存、存儲和數據可以通過互聯網無限擴展的前提下,為什麼非要把這些東西限製在機器人的身體內部?隻要在機器人內部裝備一個強大的網絡連接器,那麼它不需要一個大規模的硬盤驅動器或最新、最好的處理器就可以做很多工作。

不過,有一件事RoboEarth做的有點不同,他們通過數據庫,讓機器人可以在世界不同的地方在不同的情況下對自身進行任務更新。這實際上是機器學習,讓機器人汲取其他機器人的經驗。這使機器人對沒有對它們進行編程的人來說更有用,並且也許可以使機器人執行更多的、日益擴大的各種各樣的任務。
不過,據推測一些後端的統計機器學習可以使機器人更聰明,他們產生越來越多的數據和初具雛形的模式。
這個項目聽起來有點像《終結者》裏天網(SkyNet)和機器崛起的象征,但這有點誇張了。畢竟,機器本身並不相互通信,而是通過人類操作一個集中式的計算基礎設施。它類似於IBM的沃森(Watson)係統,其很擅長回答問題,但其優秀的回答問題能力是建立在同樣優秀的信息數據庫和算法。
最後更新:2017-04-03 22:1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