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621 返回首页    go 阿里云 go 技术社区[云栖]


30年后孩子们找不到工作:马云的“恐怖预言”是说给谁听的?

一方面,人们只盯着就业岗位的多少,却很少关注自己在职场中的角色和地位。另一方面,马云的预言倒不一定是为了唤醒“沉默的大多数”,而是谏言政府——特别是教育主管部门——能审时度势,加快推进教育改革。

据说马云在公开场合说了句“30年后孩子们找不到工作”,便遭到铺天盖地的口诛笔伐。

乍听起来,这“恐怖预言”让人心里有些异样。不过,十几年前在英国留学时训练出来的“思辨意识”(critical thinking),促使我先找来相关语境的视频、文字资料审视一番。

未来三十年是最佳的超车时代是重新定义的变革时代。如果我们继续以前的教学方法,对我们的孩子进行,记、背、算这些东西,强迫孩子去背,不让孩子去玩、去体验,不让他们尝试琴棋书画。我可以保证,三十年后孩子们找不到工作。

说得在理!

而且,这话已经很客气了。实际上,不需要等30年,当前相当一部分原有教育体制下的人群,已经遇到职场危机了。

人们只盯着就业岗位的多少,却很少关注自己在职场中的角色和地位。多少人行尸走肉般混迹在单位、公司,百无聊赖地得过且过;多少人为了糊口,忍受着不公正的待遇,敢怒不敢言;多少人每天忙忙碌碌,竟然完全不曾思考,这样做是为什么……

“以前的教学方法”(记、背、算),让我们厌倦了学习之外,竟然还潜移默化地“指导”我们等待着现成的答案。在学校里听老师的,在单位里听领导的,学校和单位之外呢?不是还有新闻联播吗!谁强势、声音大、位高权重,就听谁的。

我不会忘记心理畅销书《少有人走的路》中那句振聋发聩的名言:“真正地活着,就必须拥有自己的语言,拥有独一无二的怀疑与挑战的意识。”

显然,教育的本质是一门生存哲学,让我们如何有尊严、有定力地生活,而不是在集体无意识中渐渐消磨。

依我看,马云的预言倒不一定是为了唤醒“沉默的大多数”,而是谏言政府——特别是教育主管部门——能审时度势,加快推进教育改革。

除了环境质量外,“在住房、教育、医疗、养老、食品药品安全、收入分配等方面,人民群众还有不少不满意的地方”。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列举的当前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中,教育紧随环境、住房之后。而新中国成立至今经历了无数次教育改革后,体制内教育资源愈发奇货可居,准入门槛越来越高,原本应该大众化的教育形式,反而不断精英化、贵族化。

中国教育改革一直没能改变教育资源匮乏的局面,教改其实只是在应试教育的框架内做的修修补补,也就是原有体制的改良。

为什么不开源?为什么不打破“体制内”壁垒?

以意识形态为借口人为制造的、教育界的“国进民退”,只能强化“体制内”稀缺资源的稀缺性。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教育,需要体制外教育形态的补充,这里面包括民办教育和国际教育。加快中国教育多元化、接纳更多的体制外教育形式作为有益补充,才能形成所谓“倒逼机制”,反过来扩大体制内教育的规模,提高办学水平。

教育改革深水区的现状是,自上而下的体制内变革越来越难以推进,只能依靠非常规的“倒逼”、自下而上地“逆袭”!

而体制外“倒逼”成本也很高,风险很大,一旦政策性的限制阻止了“倒逼”进程,民办教育和国际教育则面临着被制度化的严重危机。

“人工智能”的新潮流,倒是又一个“倒逼”的“借口”,作为民营企业家的马老板,用心良苦。他最清楚,没有体制的创新、教育的升级,当前提到的“双创”不过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推荐文章:

别只看性价比!英国一年制硕士对中国留学生不一定适用

如果你善于挑选爱车,选择英国大学应该也不难

留学英国决策全过程实录:冲动?还是走投无路?

解密英国名校录取程序:不应试教育行吗?分数决定了一切!

作者简介:赵刚(Andrew)

英国格拉斯哥大学MBA;国际教育知名专家,现任英国诺森比亚大学中国区首席代表;十几年来一直从事中英教育交流、文化传播工作,着有《到英国去》、《欧洲情调之旅》;资深自媒体人,获评搜狐“2016年度留学类自媒体人”,同时得到腾讯教育、新浪教育、一点资讯教育频道的关注和支持。

最后更新:2017-08-25 10:34:24

  上一篇:go 专业吐血成经典的十大演员,胡歌第三,霍建华第八
  下一篇:go 张天爱霸气现身机场 却被旁边低头玩手机的助理抢去了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