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8 3D 傳感器實物曝光,原來長這樣!
隨著蘋果新一代 iPhone8 的發售已經臨近,大部分勐料已經曝的差不多了,新機各方麵的細節也在一步步變得清晰。而最近新 iPhone 最受關注的果然還是它的麵部識別功能
當聽說新一代的 iPhone 8 將要放棄 Touch ID 指紋識別,轉而采用麵部識別技術的時候,相信不少果粉的內心深處是抗拒的。
倒不是說大家對蘋果的技術力不放心,畢竟那麼多年用慣的指紋識別,突然就說要丟了,這種事情無論經曆個多少次都不會習慣的。還有就是 iPhone 8 身上好像搭載了太多的新技術,包括蘋果分析師郭明錤,和彭博社爆料大神馬克·古爾曼在內的這些可靠來源都信誓旦旦表示 iPhone 8 會采用麵部識別驗證,馬克·古爾曼爆料稱 iPhone 8 的麵部識別機製能夠在瞬間完成驗證。至於很多人擔心的,如果不方便麵朝手機時該怎麼辦的問題,他也表示手機即使放在桌上,它一樣能夠識別到人臉。
光從體驗上來說,理論上麵部識別肯定是比指紋識別要更好的了,畢竟這相當於又節省了一步操作,將驗證工作更多地交給設備,而不需要用戶自己主動去做。那麼蘋果是如何做到這些的?《華爾街日報》帶來了更多的消息。
爆料稱,蘋果用在 iPhone 8 身上的 3D 感應核心技術已經確認,是一種名為“結構光”的解決方案。所謂的結構光是一種主動式光學測量技術,主要是通過結構光投射器向被測量物體的表麵投射可控的光點、光條或光麵,再由圖像傳感器獲取圖像,最終得出物體的各項立體數據,再加以應用。
那麼這個技術應用在 iPhone 手機的攝像頭上也是同樣的。首先紅外線發射器向人臉或其他別的什麼物體上發射大量的紅外光點,然後係統根據這一片光點因為投射在表麵上產生的畸變,算出非常準確的深度數據來,從而完成對人臉或別的物體的識別。另外,紅外光的反射還會被接收器接收,根據這一來一回的時間,設備也能夠判斷該物體的位置。事實上結構光技術並不新,業界對它的應用也已經有些年頭了。不過我們都知道蘋果更習慣使用成熟的技術,這倒是合情合理。值得一提的是,《華爾街日報》稱 iPhone 8 因為使用的是紅外光作為識別的手段,所以它的麵部識別並不會受到光線條件的影響。這也就是說,即使是在全黑的室內,手機一樣能夠識別到人臉並完成解鎖、驗證等操作。相比起一些競爭對手單純使用前置攝像頭錄製畫麵,然後再用算法去分析識別 2D 圖像的做法,蘋果的選擇無疑會更加準確,適用的情境也多得多。
在今天早些時候,推特大神@Slashleaks 分享了一張疑似“iPhone 8”的 3D 感應攝像頭模組的諜照。除了這張曝光的照片之外,這位大神並沒有透露其它的具體信息。
另外,凱基證券分析師郭明錤在最新投資者報告中指出,在 3D 感應設計的量產方麵,蘋果公司有著領先高通 1.5-2 年的優勢。郭明錤認為目前不管是 3D 感應硬件還是軟件,高通都落後於蘋果,牽著的技術可能要到 2019 年才能夠上市。目前高通是最積極為 Android 設備開發3D感應技術的公司,也就是說在利用這項技術上,Android 智能手機可能要比蘋果設備晚一點。雖然高通擅於設計先進的應用處理器和基帶解決方案,可是在雙攝像頭、超聲波指紋掃描等一些比較關鍵的智能手機技術上,他們就稍顯落後了。所以說高通雖然是最積極為 Android 陣營廠商研發3D傳感技術的廠商,可是郭明錤還是表示,最保守的估計就是要等到 2019 年才會看到他們在這方麵的研發成果麵市。
本文由 “AR智造家”撰寫,如需轉載,請注明來源、作者及出處。
最後更新:2017-08-25 09:2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