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737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六問智能電視

 2014年是智能電視正式開賣的第二年。在過去一年裏,無論多少,智能電視有了銷量、用戶和品牌。今年對電視來說是一個特別的契機,那就是世界杯。宅客君聽聞業內同學的一個說法,逢世界杯電視能賣5季。

但趁上這樣的勢,智能電視能否飛黃騰達斬“傳統電視”於馬下?在周末舉辦的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鋒會|世界杯專場上,宅客君拋出了一部分的疑問。現整理如下。

一、銷量(渠道體係)

對常人來說,如何區分智能電視和傳統電視。最簡單的方式就是你能在線下商場裏買到的,那就是傳統電視;智能電視統統分銷於線上,幾無例外。

由此導致了兩類電視消費群的差異,同時體量差異不可小覷。國內前五的電視廠商如海信、創維在13年的銷量(每家均300W台以上)完滅智能電視(即使銷量最好的樂視目前銷量不到100萬台)。

其次,智能電視相較傳統電視最大的優勢在內容和體驗,但內容、體驗恰恰是通過語言難以描畫而適宜用戶身臨其境的屬性。假設智能電視開拓線下渠道,這些互聯網領域的玩家(相比製造業玩家)開疆辟土的成本勢必大增,隨之售價上漲,價格優勢削弱。

二、內容源(有線、網絡之爭)

智能電視,當然是取代了非智能電視。過去我們在每一台非智能電視上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看電視”。目前在智能電視上,標準的“電視節目”無法直接收看。而通過購買歌華等供應商的服務和盒子後能夠實現電視觀看,但此時智能電視也僅僅是一塊屏幕而已。

在“看電視”和“看智能電視"這種需求矛盾背後體現的其實是互聯網與有線電視運營商甚至地方電台的利益衝突。互聯網搶走了用戶的觀看時間,用戶為互聯網視頻或者互聯網廣告買單,而並非像過去一樣為電視插播廣告買單。這種利益和價值鏈的遷移,導致用戶無法像過去一樣收看到“電視內容”。

三、內容源(3D、4K的缺失)

3D是去年的概念,今年的熱點是4K。每家電視廠商都在通過革新屏幕吸引更多的用戶。

今年在4K上有一個盛行的段子:某電視廠商新推4K電視,苦於缺少4K片源,腫麼辦呢?咱有大把4K壁紙。屏幕體驗和內容的斷層在於以現有的資本,沒有電視廠商能直接影響上遊的視頻內容製作。或者說下遊的電視技(炒)術(作)跑得太快,上遊的內容製作業難以跟上。

四、版權

版權問題在國內的突出程度已經到了大部分常人都不認為它是一個問題。宅男腐女哪個能拍胸脯說移動硬盤上沒有數G的盜版影像。

視頻站點是互聯網中的燒錢產業,版權是視頻站點的頭號燒錢業務。對此,資深IT評論人炳叔在鋒會|世界杯專場上有獨到的看法,他認為內容版權(的分發)應該分為兩類:一類是常規版權,即購買版權;另一類則是通過新的分成模式,版權方可以通過廣告分成、附加分成等的方式獲取內容被消費時的利益。

五、遊戲

遊戲是智能電視區別傳統電視的另一屬性。十分可惜的是,國內目前沒有任何一款叫得出名的好的電視遊戲,以及任何好的電視遊戲設備。

2013年,小米電視一代推出的時候曾經稱其為一台“超級遊戲機”。小米電視二代時,已經不再提這個概念。其他廠商也是同樣。

六、存量市場和存量市場

通常的觀點認為,電視盒子針對電視的存量市場,智能電視整機針對電視的存量市場。但今年開始,智能電視價格正勐力下探(樂視S40 Air價格是999+980)。同時電視盒子廉價換代的優勢已經不再明顯,因為盒子硬件的計算能力提高已經沒有太大意義,觀看體驗提升主要依賴屏幕。

其次,互聯網對產品的全麵介入實質將用戶按照時間切割。用戶的電視觀看時間被PC、手機、平板瓜分,黑電市場的整體需求正在逐年下降。

 
 
  本文作者:吳德新

本文轉自雷鋒網禁止二次轉載,原文鏈接

最後更新:2017-09-02 01:32:59

  上一篇:go  9月1日雲棲精選夜讀:阿裏雲數據庫掌門人褚霸:騎行與數據人生
  下一篇:go  電視盒子的世界,你看不懂就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