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388 返回首页    go 阿里云 go 技术社区[云栖]


阿里云总裁胡晓明40个精彩回答 涉及CDN、价格战、生态竞争等


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

胡晓明领导着阿里云在最近几年每年都以三位数的增速发展,在全球形成与亚马逊AWS、微软Azure三A对峙的局面,在中国市场也已经占据了市场半壁江山。










胡晓明:我今年开了个“孙权班”,带了大概三十几个人,是我们最优秀的总监和资深中层。我出给大家一个题目,什么叫云计算?每个人的答案都不一样。原来做技术的人,认为云计算就是弹性,云计算就是数据中心的操作系统。做市场的人认为,云计算就是变革。




在中国,可以把客户分成三类非常典型的群体:第一类是第一天就长在互联网上的客户;第二类是大型的客户;第三类客户是政府类客户。第一天长在互联网的客户80%都选择云计算,政府类客户现在越来越多的也是拥抱互联网;大型企业又可以分成两拨,一类是民企,一类是国企。




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



胡晓明:今天民营企业所拥有的机会,很多人都认为“只要胆子大就可以了”。但是今天当技术进步的时候,他们很多人对技术所驱动的变化趋势把握不住。对于互联网,他认为是虚拟经济,他认为不靠谱,他还是买来再批发,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地批发,他不知道今天通过互联网可以一步触摸到消费者,他不知道今天通过IOT可以重整制造业,他不知道今天通过智能可以改善本身的效率。



媒体:刚才谈到技术,的确这个领域技术变化非常快。你们怎么看待技术的冲击?阿里云现在规模也很大了,某种意义上讲,技术的升级其实对规模大的企业来说还是影响很大的,因为你整个升级换代的步伐就没有那么快。


胡晓明:其实一方面还必须坚信自己的方向,一方面是敬畏地去看未来技术的发展。今天无论是AWS还是谷歌,包括阿里云,或者是说腾讯云,绝大部分构建的是以CPU为主的计算能力,但今天有人工智能的崛起,还有GPU和FPGA,会不会对未来我们的CPU有颠覆,我们是保持时刻的警惕性。




媒体:你接手阿里云这几年,阿里云每年翻番地增长,而且同时面对着技术的变化、市场的变化、用户的变化,你觉得管理这样一个公司,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能力和素质?


胡晓明:我自己认为阿里云是一家比较幸运的公司,我们这个团队组合是技术和商业很好的结合。阿里巴巴最早没技术,但现在每年去解决淘宝、天猫这些问题、双十一的问题、安全问题,以及淘宝、支付宝本身帐户的风控问题,背后都是技术问题,都是技术和商业如何去结合的问题。所以作为阿里云的总裁,我给自己的要求是,永远记住两句话,第一、技术拓展商业边界,第二、商业驱动技术进步。这是两个轮子都是平行的,今天我们需要对技术敬畏,但我们要的不仅仅是实验室的技术,我们更需要把这些技术能够去产生更大的商业价值。






媒体:那你现在觉得,阿里云现在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胡晓明:我认为第一个来自于技术本身,我们是否是有足够的眼光去看到背后的风险。我经常去问我的同事,我们甚至在内部展开各类技术竞赛去应对客户的不同需求,我们每天都在市场上进行调研,去看客户的需求会不会发生变化。




媒体:你刚刚谈到国际化,你觉得现在中国的云计算跟海外的云计算差别有多大?


胡晓明:云计算是一个高技术竞争壁垒的行业,在没有出现颠覆性技术的情况下,跟你的技术从业时间成正相关,所以我对美国的这些云计算公司的先发性优势是保持敬畏的,我们必须得向别人学习。当然,如果他们进到中国,也需要向我学习,因为中国不仅仅是技术性问题,光网络性问题、基础设施的配套问题,都会足够让他们吃惊,更别说产业的政策问题。


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


媒体:刚才还谈到了阿里云跟阿里的关系,你觉得阿里云发展到现在,从阿里集团得到的最大的帮助是什么?


胡晓明:我自己认为,因为如果没有阿里集团的支持,不可能有阿里云。只有在阿里巴巴集团这个土壤上,给到了足够的容错时间、技术能力和资本输入的支持。


更重要的是,我认为今天云计算公司的竞争是生态的竞争。现在,阿里云可能是全球为数不多的不缺客户的云计算公司,因为当阿里生态、蚂蚁生态、菜鸟生态会给到我们巨量的客户。其实全球来看,也是这样,Android、微软的office365、Amazon都能给到自身云计算业务巨量的客户。所以今天云计算都是生态跟生态的竞争,不单纯是技术的竞争。


媒体:你想过为什么当初会选择你来做阿里云的总裁呢?


胡晓明:我认为第一个原因,可能是因为我在阿里巴巴内部是一个持续创业者,做支付宝、做阿里金融,包括现在我认为我还是一个创业者,所以对于整个阿里云公司处于早期的时候,可能需要有一个创业者的心态来去做这个事情;第二,我不是技术人员出身,但是我知道如何去协调商业跟技术的并行发展;第三,可能我做阿里金融的时候,跟阿里云最早战斗在一起,知道阿里云的更多一点。




媒体:今年年初,YunOS事业群并到阿里云。YunOS对阿里云的意义是什么?



媒体:阿里云这么复杂的一个体系,你平常会关注哪些指标?



媒体:效率和口碑,怎么看到呢?


胡晓明:效率成本要看很多东西,细到数据中心在运营当中某一个非常细节的数据都会去看,这些都是来确保我们可以用最优的成本去服务客户,背后所回报出来的是技术红利。对于一台服务器,多用一度电少用一度电我们都会非常在乎,当你有规模的时候,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


媒体:口碑呢,口碑怎么看?


胡晓明:口碑我们会看客户的重复推荐率,我们有专门的指标去衡量。当然我们也在看微博、知乎上的声音,有批评的,有表扬的,我们都会去看。


媒体:现在整个阿里云的组织架构是个什么样的,大概现在有多少人向你汇报呢?


胡晓明:因为今天处在一个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对阿里巴巴现在是网状结构,最典型的代表是今年我们做了个调整,阿里巴巴集团CTO行癫向我们的CEO汇报,也向我汇报,这是个非常典型的网状结构,背后就是要加大本身的技术相互交流。现在向我汇报的人很多,很多情况下采用网状的方法来去开展工作,要的就是组织的协同,而不单纯是以树状的方法。因为有了像钉钉这样的工具,我今天晚上发一个通知,可以迅速到达阿里云所有的管理层,管理半径是被训练出来了,而且管理效率可以更快。我认为通过工具是有足够的能力,可以把我们的团队组织在一起,形成一个混编团队,这个是我们要的,就是一个组织的协同。



媒体:原来在消费互联网有很多规律,什么流量为王,社交关系为王,你觉得在产业互联网,或者是企业级互联网里,什么才是王?



胡晓明:我认为客户的信任是王。消费互联网里,消费者的信任是来的快去的快,但是企业级客户的信任是逐步建立的,很慢,但是牢固树立以后,不容易逃脱。所以我自己认为对企业级互联网,除了满足客户的需求以外,承担他的信任,担当他的责任,我认为比什么都重要。企业级客户永远要的不是免费,他认为是免费意味着不担责,他更需要去付费接受服务。


媒体:云市场现在进展怎么样?我进去看了看,觉得活跃度不是特别高。


胡晓明:云市场是阿里云非常重要的一环,甚至到了不可替代的程度。今天对于一些企业级客户来讲,慢慢从单纯外围的计算能力、数据库的需求,横向延伸到类似于办公系统、智能客服等个性化服务。我也在看AWS,AWS本身的云市场做起来,大概在第7、8年的样子,前面单纯是AWS的产品在服务客户,当客户越来越在平台上扎根,就会对服务的横向需求越来越多。对阿里云来讲,我们本身从原来是中小开发者,现在服务中型企业越来越多,这也是为什么要把埃森哲集成进来、把Docker集成进来。


媒体:但是云市场整个的交付其实是复杂的,不像在APP Store里面,下一个东西即插即用。交付的复杂性是不是对阿里云的运营也会提出完全不同的要求来?


胡晓明:这对于整个阿里云的API和监控体系带来巨大的要求,所以第一是考验阿里云的集成能力,我们是否可以把第三方软件更好地集成到我们的平台上;第二、当第三方软件被集成的时候,我们是否有性能更好的API供这些saas调用,去集成相关的底层服务;第三、当阿里云的服务加上第三方应用在一起的时候,是否能形成全链路的监控体系,这方面阿里云还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探索这个问题。当然谁都会遇到这个问题,AWS也就是在最近这一两年,对整个企业级应用服务越来越多的集成。我认为阿里云很快到了这一天。


媒体:那未来的推荐机制呢?整个云市场里面推荐其实变得非常重要。



媒体:那意味着说一个新的应用进来,是没有可能被推荐的?只有被用一段时间之后才会被推荐,是这样吗?


胡晓明:当然,我们今天还没有更多的商业模式,比如说像未来有竞价排名等这些。我认为现在还是处于一个比较早期的时期,整个云市场本身的丰富性比什么都重要。当然也随着阿里云规模的扩大,云市场本身的发展,越来越多的saas提供商能够被集成,就会有越来越多这样的机制出现。但不是现在,现在我认为还处在一个早期阶段。


媒体:阿里云现在的销售体系是什么样的?主要的驱动是什么?


胡晓明:我们本身的官网是我们最大的生态,aliyun.com,包括海外官网,这是我们最大的生态。第二生态是我们的生态合作伙伴,第三个生态是我们自己的直销平台,这其实跟AWS一模一样的三个渠道。



媒体:我看阿里云在机场做广告做的还是非常凶的,效果怎么样,作为一个2B的业务,做广告的目的是什么?


胡晓明:今天对于云计算市场来看,这是一个不断被激发的市场。根据我们的调研,中国的云计算市场规模占到全球大概是在3%到5%的水平,我认为是远远不够的,这个市场被严重低估。美国大约占到整个全球云计算生态的56%,我认为中国云计算未来可以占到全球的20%到30%。所以这个市场是需要不断被激发、被教育的。


当然,对阿里云来讲,我们也希望更多的是把云计算本身的品牌做好,我认为应该就是最近五年的竞争,竞争完了就竞争完了。所以对于阿里云来讲,要做的就是如何在最恰当的时间,最恰当的地点,出现最恰当的案例。所以今天你去看,阿里云的广告永远是跟我们的应用案例在一起。这个是我们要去做的事情,成就客户也成就我们。


媒体:刚才你也谈到了,企业用户对价格的这种不敏感性。但是其实另外一个角度,阿里云也在不停地打价格战,这个是怎么考虑的?


胡晓明:这不叫价格战,你去看AWS连续几年价格的调整,阿里云也是这样,谷歌也是这样,这是真正在规模性释放技术红利。我们通过自身的技术进步,来释放我们的技术红利,我们通过对整个资源的整合来提升我们的性能。所以我今天可以很负责任地说,阿里云只做跟技术红利相关的事情,而不是今天单纯以低价来换取市场规模。而且低价换不来市场规模,2B永远不是靠低价竞争的,2B业务靠的是一个好的服务来竞争。



媒体:我也听很多人在说,行业云未来可能不会成为像阿里云这样的互联网巨头的势力范围,因为互联网企业学习传统行业knowhow的成本,其实要高于传统企业学习互联网的成本的。未来大家觉得行业云的很多龙头企业会是一些传统的巨头。这个事儿你怎么看?


胡晓明如果从基础设施IaaS层面看,行业云是一个伪命题。因为从云的存在形态来看,我认为未来从经济学的角度,一定是公有云计算的性能最优、成本最低,但是由于在整个管理过程当中,对数据的安全性等需求,会存在一些专有云,中间有一个通过专有云+公有云计算组成的一个混合云,但所谓的行业云是一个伪命题,这是完全硬件厂商给自己编的一个话题,希望是通过硬件售卖来构建一个所谓的工业云、农业云、交通云。我也在全世界也没有看到过一个规模性的行业云,集中了大量客户,我真没看到。如果是靠近行业应用场景的Paas、SaaS层面,传统企业会有很多机会,未来是融合和共建的。


媒体:前段时间云栖大会,我觉得最让人兴奋的就是人工智能产品的推出。云和人工智能的结合,我觉得是特别好的场景,但是对普通用户来说,这种落地接入会不会很复杂,以及怎么计费呢?跟云计算的计费会有不同吗?


胡晓明:什么样的情况会出现人工智能呢?我自己认为第一是因为数据大量的存在,第二场景驱动,第三需要影响决策机制,第四是有足够的计算能力。今天在人工智能上阿里云所打造的是一个兼容的开放平台,在上面会集成大量数据分析工具,也会集成视频、图片、语音的分析能力。所以工业企业可以直接调用我们的能力,来进智能制造本身的分析,我们可以让气象部门把数据放上来,来进行气象的分析,我们还可以让医疗企业把更多的CT图片放上来,来进行深度学习。这些都是可以一键式的用我们API方式集成,计费就跟计算能力相关了。


媒体:只跟计算能力相关?


胡晓明:计算能力相关,跟调用工具相关,这个都是典型的。我们平台上现在每天基本上有几百家客户使用,成长性还是非常快的。


媒体:整个云计算市场,大家现在最着力的竞争点是什么地方?


胡晓明:我自认为每个点都在竞争吧,我们在竞争计算的能力、计算的成本,我们在比拼数据库的能力,比拼网络的能力,也在比拼人工智能的拓展能力,但我个人觉得最核心的还在比拼我们的技术红利。第二个在比拼对客户服务的深度,来形成我们的口碑、品牌。第三、比拼我们的生态,所以技术、服务、生态,我认为是所有云计算最重要的。



媒体:阿里云现在怎么界定自己和合作伙伴的边界,什么事自己做,什么事让合作伙伴来做,有没有一个特别清晰的原则?


胡晓明:在生态市场上,我告诉所有的生态合作伙伴,阿里云需要大量的合作伙伴,而且很多原来围绕着IOE生存的SI或者SV也到了转型的时候了。所以我们身边有大量的合作伙伴在找我们,如何集成阿里云,集成云计算,我自己认为未来的云市场有100块钱,阿里云只赚15块,85块是合作伙伴的。



媒体:你认为谁是云计算的用户?


胡晓明:真正具有决策能力的是CEO和CFO。CEO要的是什么?变革,CEO要的是创新,他要的是如何拥抱互联网,他需要在产业互联网变革当中如何去领先,他对于云计算的拥抱热情远远大于CTO和CIO。第二是CFO,他希望如何越来越多通过弹性来降低成本。所以,我的观点可能跟别人的观点不一样,所以对整个阿里云,最热情、友好的永远是CEO和CFO,其次才是CTO和CIO。


媒体:在我来的飞机上,重读了德鲁克的《21世纪的管理挑战》。有句话特别好,是说“你要随时考虑现在应用的基础包括你对世界判断范式的变化”。现在云计算是个工具,但是其实这个工具反过来也会对用户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也在改变用户,而不仅仅只是使用它。这像魔戒一样,戴上的人自己也在变化,也在受这个工具的影响。那么,云计算对你的影响是什么?


胡晓明:云计算对我本身的价值观都有很大的影响。我是做金融出身的,我可以看到普惠金融,穷人、富人都可以用平等的金融服务解决问题,今天的技术也一样。今天的大企业是可以越来越多地赋能中小创业者,所以如何去降低技术服务的门槛,这个对我来讲,是有很大的作用。



第三、我们今天的市场上是进行恶意竞争,还是通过红利的释放让更多用户获益,这个选择对我来讲实际上都是很大的一个挑战。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完全不一样,原来我认为技术是冷的,就是0101代码形成的,但最后发现不是这样,技术是有温度的。


最后更新:2017-05-22 17:31:40

  上一篇:go  详细分析Java中断机制
  下一篇:go  Java NIO 系列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