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729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為什麼80後集體缺席互聯網

 為什麼中國的互聯網上隻有70後,沒有80後90後呢,按理80後現在已經到了30歲,也差不多是建功立業的時候,可為什麼會互聯網上集體缺席呢?知名的互聯網公司,幾乎鮮有80後,為什麼?

  一、年鑒

  李彥宏,1968年生,1999年創建百度公司,時年31歲,現在百度是中國最大的搜索引擎公司。馬雲,1964年生,1999年創建阿裏巴巴,時年35歲,現在是中國最大的電子商務公司。王誌東,1967年生,1998年創立新浪,時年31歲,現在新浪是中國四大門戶之一。馬化騰,1971年生,1998年創立騰訊,時年27歲,現在騰訊是中四大門戶之一,也是中國三個最具潛力的互聯網公司之一。丁磊,1971年生,1997年創立網易公司,時年26歲,現在網易是四大門戶之一……

  二、拷問

  上述互聯網的風雲人物在創立現在的公司基本上都在30歲左右,3-5公司成功上市,然後身家上億。筆者搜遍目前有名的互聯網公司,發現一個怪現象,他們中間幾乎沒有80後的身影。這是怎麼一回事?80後為什麼集體缺席中國互聯網創業成功的陣營,按照這幫人的創業軌跡推斷,80後現在最大的已經有30歲了,也應該在互聯網上嶄露頭角了啊,難道真如九斤老太所說的,一代不如一代了,還是另有原因?

  三、為什麼

  沒有人可以找出準確的答案,因為曆史一去不返,我們無法校驗答案的真實性,但我們可以總結過去的教訓,警醒現在的人們。實際上筆者在之前發曾發表過為什麼中國出不了Facebook和Twitter?以及中國互聯網發展的兩個瓶頸也談到過類似的問題,但上述兩篇文章都不足以說明為什麼沒有80後出現在互聯網上。

  技術原因

  上個世紀90年代正是中國的互聯網蓬勃發展的第一個黃金時期,當時從事互聯網的人較少,而且當時的技術也比較差,要做一個網站可不是現在這麼容易的事。那時候網站的開發非常困難,沒有像現在.Net,Java這些高級網頁開發語言,連ASP也沒有,基本上都是靜態頁,後來出現的CGI也是很難搞的技術。所以那時候做網站天生就有技術壁壘,本來會技術的人就不多,所以也不存在抄襲什麼的。

  競爭加劇

  技術的發展本來是可以提高產品的質量與用戶服務體驗,但根據中國人喜歡拱模仿抄襲的特點,技術的發展反而讓抄襲變得更加容易。現在要複製一個網站隻需要一周或者一個月,所有隻要有一家網站成功了,其它人都撲上去,然後大家都死了,最後利益者是有錢的或者已經成功的網站。比如Groupon的成功讓團購網站在中迅速發展了上千家,如果不是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筆者估計微博肯定不止現在的區區10餘家而已。

  門檻太高

  10年前隻要你會做網站,隻要你自己有服務器,隻要你不反黨反革命,基本上你做任何網站都沒有人來找你,甚至連黃色網站也大行其道,2000年左右的時候使用一般的搜索引擎就可以搜索到國內很多黃色網站。

  但現在個人創業者要做一個網站門檻太高了,如果你想與用戶交互搞一個BBS需要辦證,個人網站也要備案辦證,還需要網站所有者去服務器所在地拍照存檔。網站要是做電子商務那就更不得了,需要更為複雜的證書。

  種種門檻加劇了馬太效應,讓強者愈強弱者恒弱,互聯網本來是平的,可是到了中國還是被中國化了,再平的互聯網也被拱起來了了。現在中國的互聯網公司要麼是有背景有後台有底子的,要麼是在第一波創業浪潮下成功的,要麼是耍流氓做盜版鑽空子然後把自己洗白的,要說草根創業者成功的,幾乎找不到例子。

  版權問題

  版權問題被筆者認為是製約中國互聯網發展的兩個瓶頸之一,10前會遇到版權麼?當然會有,但是版權這種問題一定要有一個量才會出現,當年的技術不足以讓這麼多人肆無忌憚的抄襲與盜版。現在中國的IT行業不僅是版權問題,還有一些其它的一些對創新的保護,包括一些已經在互聯網上混出頭的大公司也參與到其中。

  四、結語

  筆者期望有一天中國的互聯網可以讓80後90後嶄露頭角,因為隻有這樣才能讓創業精神有所傳承,一個正常的社會應該是所有人都有公平公正的機會,而不是隻讓有後台有底子走灰色道路的人才有機會。


最後更新:2017-04-04 07:03:06

  上一篇:go 提高顯示布局文件的性能 2 - 使用include標簽重用Layout
  下一篇:go 公司被收購後應有的覺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