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之殤:從修齊治平看中國式做人的自我扼殺
原文:https://bbs.tianya.cn/post-free-4107165-1.shtml?event=share|share-q-zone
一個國家如何表達自己的“存在”,正如一個人如何表達自己的存在一樣。人的存在感是通過自我價值的實現來表達,所有國人的價值總和就形成了一個國家的“存在”。因此,一個國家在國際格局中的“存在”地位,基本上與國土、人口和曆史長短等既定因素沒多大關係,而是緊密等價於這個國家的價值創造能力。這個價值創造能力不是指金錢創造能力,而是究竟給世界文明帶來了什麼進步價值。當我們敲著鍵盤、點著鼠標、拽著蘋果、暢遊於互聯網時,這些是來自美國;同樣,鬆下來自日本,三星是韓國的,諾基亞是芬蘭的,寶馬是德國的,香水是法國的……,那來自中國的呢?你聽說過嗎?世界如何記住中國?“made in china”是一個令全世界浮想聯翩的中國名片,有人從這張名片解讀出中國的“渺小”,有人從這張名片解讀出中國的“威脅”。渺小的中國+中國的威脅=大國之殤。這,就是今天的中國。
是什麼導致了大國之殤?為什麼給現代文明世界貢獻的是不屑一顧的渺小價值?又為什麼認為你的產品行為是一種令人討厭的威脅?不得不深究一下中國、中國人、中國文化和中國式做人的自我扼殺陷阱。
中國是一個曆史悠久的國家,但卻不是一個悠久文明的國家,隻沉澱下數千年的中國文化。中國文化是什麼?遇到所謂的國學大師又要文縐縐的繞半天,不把你弄得雲裏霧裏就顯不出他深奧的學問水平。我們簡單直白一點,中國文化本質上是尊卑有序的等級體係文化,就是教人如何做好主子又如何做好奴才的智慧結晶。
打通奴才到主子路徑的傳世箴言就是“修齊治平”。修身,就是要尊卑有序當好奴才讓主子高興,這個“主子”可能是上級、父母、老師、兄長等,主子無所不在,奴才也就無所不在;齊家,好好經營家庭,在外當好奴才,在內當好主子,這是一個從奴才到主子的過度演習;治國,就是要躋身體製內分擔一點主子的事務,即便不在體製內謀生,也要努力掙錢弄個代表委員當當;最終目的是平天下,這個“天下”因人而異可大可小,就是在一定範圍內“我說了算”,這種“我說了算”的成功感一直延續到今天還愈演愈烈,如勾兌、忽悠、搞定、擺平、辦到招唿等等。皇帝希望一統四方,看“誰敢不服我”,臣民奴才也希望在君皇威權下能撈得一方諸侯而澤被子孫。統一了某處,就是征服了某處,聖上高興的同時,奴才也覺得臉上有光。因此,中國文化就是 “奴與被奴” 不斷輪替上演並不斷擴容的文化。一天不當奴才就一天不舒服,一天不當主子便覺得不存在,扮演奴才的角色表達主子的存在,操起主子的身份表達自己的存在。總之,就不願意過一個是“人”的生活。請問,即便經曆了土改、反右、文革的中國人,有幾個人內心沉澱過“什麼是人”的反思?要麼把自己不當人,要麼把別人不當人。這,就是“中國式做人”,簡稱“中國人”。
中國式做人的動機就是如何實現從奴才到主子的華麗轉身。怎麼辦?先忍者神龜(修),次適者生存(齊),再攀龍附鳳(治),後君臨天下(平)。我們從一出生就接受“做人”的教育,隨時隨地隨人,你聽到最多的一句諄諄教誨就是:做人重於做事,做事必先做人。因此,中國的小孩在家一般都不做事,因為父母僅希望他們專業做人。如果你認為父母希望他做一個真正的人嗎?那就大錯特錯了,而是希望他(她)做一個人上人,最好能光宗耀祖。古人雲: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因此,會做人的都成了主子,會做事而不會做人的都成了奴隸,誰還做事?即便那些一開始很會做事也想做事的人,經曆與專業做人的人幾個交鋒,也很快悟出了做人的“好處”,於是,做事的人也開始轉變做人了。因為,無論你多會做事,隻要你不會做人,肯定被人做掉。在“做掉別人”與“被人做掉”之間,你如何選擇?因此,全中國都在學“做人”!為了做掉別人而不被別人做掉,怎麼辦?圈子文化是中國式做人的葵花寶典。攀龍附鳳拉關係,強強抱團成圈子,黑白兩道無界限,官商聯手盡通吃。夜幕降臨,華燈初放,圈子文化粉墨登場,賓館、酒店、會所、澡堂、歌廳,一片燈火輝煌,茅台拉菲、鮑魚龍蝦、麻將地主、迷你風情才正式上崗。觥籌交錯中忽悠的是謊言、推杯換盞中交換的是訂單,色林欲海中搞定的是特權,你來我往中擺平的是風險,歌舞升平中掩蓋的是糜爛,……,就這樣,地溝油進鍋了,毒奶粉上架了,橋晃晃過關了,樓歪歪合格了,院長與局長開房了,律師與法官同居了,導師與博士上床了,……,勤勞、善良、勇敢的中國人民情緒依然萬分穩定。
我遊曆過很多歐美國家,從沒聽說“做人重於做事”的社會文化。似乎他們根本就沒有“做人”的概念,因為他們的做人簡單得就隻有自由和平等,根本就沒有“修齊治平”的所謂“成功”的做人理念。但為什麼一個根本不追求“成功”的社會卻又那麼成功呢?我在想,如果比爾蓋茨生長在中國,絕不會大二就休學的,父母、老師和整個社會也不允許,他也許讀完博士正在大學教程序設計,他也許成為一個地溝油富商,他也許是一個公務員,他此時此刻也許正在某個酒池肉林的圈子裏迷離著眼神,但絕不會有微軟。即便他自己想做微軟,他父母親戚等不及,他妻兒子女等不及,更重要的是他自己等不及。同樣,不修邊幅的愛因斯坦會因為不入流而被排擠出大學成為上訪戶,萊特兄弟會開發房地產不會發明飛機,巴菲特很快成為銀監會主席但不會是金融投資家,……,因為他們在“中國式做人”的驅動下不可能有自己的選擇。去年8月,兩位美國探險家在中國的重慶歌樂山首次發現兩個世界最深的溶洞,而中國的探險家正在陪王石登珠峰。
為什麼在自由和平等的做人信念下就有那麼大的創造力?道理很簡單,當乞丐與總統一樣偉大時,會把要飯做得很專業;當管道工與部長毗鄰而居時,他會把下水道做得很卓越;當清潔工也可以買別墅時,他會把環衛工作當做終身的事業;當無所事事的嬉皮士也能吃飽喝足時,他就能搗鼓出街舞、霹靂舞等絢爛多彩的街頭文化;……;當每個人都不恐懼未來時,他就會把當下做到難以想象的極致。他們就不會去故意“修身”討好強勢,他們就不會有“齊家”的顧慮,他們更不會把“治國”當做人生的唯一,他們尤其不會將“平天下”當做成功的最終目的。
等級體係社會下隻有千篇一律的“做人”哲學,自由平等環境中催生的是百花齊放的“做事”科學。國之大,不在人多地大,而在於人人之大;國之強,不在馬壯兵強,而在於人人之強;國之夢,不在萬千一夢,而在於人人有夢。
祝新年快樂!
羽談飛 農曆2013年除夕夜
最後更新:2017-04-03 12:5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