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四十年來的香港歌壇在唱些什麼,“南中國聽歌最多”的數據分析師帶你一探究竟
一、分析手段介紹
Step1 定義“那些年”和 “港式流行歌”
“那些年”:為了凸顯港樂發展變化的軌跡,我將“那些年”定義為1970年到2010年,共40年,並以10年作為一個區間(年代),分別分析,以便對比。2010年後的歌就不納入研究範疇,一來還沒到十年,二來年代太近,最多隻能算“這些年”。
“港式流行歌”:本著以人為本的思想,我先找到各個年代的代表歌手,再用爬蟲[1]爬取歌手在這個年代發行的所有專輯(錄音室專輯)的歌詞。那麼,什麼又是代表歌手呢?這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答案,我暫且選取一些知名度高、作品量大和我比較喜歡(熟悉)的歌手。如八十年代的譚張梅陳、九十年代的四大天王等。
[1]爬蟲不是蟲,而是一種自動抓取網頁數據的程序或腳本。
Step2 準備數據
定義明確後,我開始爬蝦米音樂的歌詞(因為蝦米比較好爬…)
一共爬取了28位歌手,5029首歌,100+萬字的歌詞。其中17位男歌手/組合,11位女歌手/組合。
▲爬蟲爬取的歌詞
平均每個年代7位歌手,平均每位歌手180首歌。是的,180這個數字也超乎我的想象,如黎明在90年代發行的專輯就有31張,而且還隻算錄音室專輯。
▲爬到的陳奕迅2005年《U-87》裏12首歌的歌詞。
Step3 用TextRank算法提取Top50關鍵詞
歌詞文本準備就緒,那麼我們如何在浩瀚的詞海裏淘到每個時代的主旋律?我的做法是:運用TextRank算法,提取Top 50的關鍵詞。
▲技術流程圖
Step4 關鍵詞分析,一探究竟
在Top50關鍵詞的基礎上再去分析,其實就是間接分析了這些歌詞的主題。所謂窺一斑而見全豹也!下麵,讓我來給大家詳細對關鍵詞進行分析。
二、關鍵詞分析
本想每個年代選一個關鍵詞,但因為有些關鍵詞是跨時代的,所以我在分析舉例的過程中,並不會局限於某個年代,綜合挑選了4個最具代表性的關鍵詞進行分析。
為了給大家一個直觀的印象,我使用文字雲的工具,每個年代分別生成一張圖片。但需注意,文字雲工具分詞的算法,與我提取關鍵詞的算法並不相同,下文的分析以TextRank算法的結果為依據,圖片僅供參考。
鴛鴦
受粵劇和英文歌影響的70年代
70年代的歌詞很有詩意,如相思、春風、今宵、鴛鴦等。可能是因為流行音樂剛開始不久,仍然受到以往粵曲風格的影響。
▲70年代歌詞詞雲
其中“鴛鴦”特別吸引到我的眼球,心想:這種詞應該主要出自女歌手吧,要麼是小鳳姐(徐小鳳),要麼是汪阿姐(汪明荃),一定不會是我大Sam哥(許冠傑)和香帥(鄭少秋)的。
然而統計結果卻還我一個冰冷的巴掌——出現34次的“鴛鴦”,小鳳姐和汪阿姐一共才占了7次,Sam哥占了7次,剩下20次全是香帥的!原來我腦海中隻有鄭少秋楚留香般的俠客形象,卻忽略了他風流倜儻的另一麵。看來真的要杜絕主觀偏見,讓數據說話。
▲汪明荃與鄭少秋合照
70年代的歌詞中,也出現很多英文單詞,如love,me,all等。因為在許冠傑開始唱粵語之前,香港人都在聽英文歌和國語歌。相信很多人對張國榮77年的American Pie有印象。英文歌是主流的現象從八十年代開始消失,可見許冠傑對港樂本土化起到極大的作用,難怪有“歌神”的稱號。
詩意和英文,就像一對鴛鴦,在70年代的歌詞湖泊上出雙入對,代表著有別於其他年代的兩大特點。這也是為什麼“鴛鴦”這個詞雖然出現頻率不算太高,但仍當選年代關鍵詞的原因。
我心
80年代前後,流行直抒胸臆
▲八十年代歌詞詞雲
80年代前後,“我心”出現的頻率都很高,但零零年代就幾乎不見影蹤了。“妳已在我心,不必再問記著誰。”這是我馬上找到的、找到之後就不願再找的、包含“我心”的代表歌詞。相信榮迷都懂我在說什麼。
▲張國榮
雖說不願再找,但好奇心驅使,還是再找找吧。“我墮入情網你卻在網外看始終不釋放,你笑笑看看我象是望著獵物我心已傷。”譚校長的《愛情陷阱》代表另一種風格的“我心”。
校長、哥哥都那麼赤誠,頻頻將“我心”示人,不難想象其他歌手後輩會如何大力效仿,其中包括歌神張學友:《愛是永恒》中,“其實你沒有別離,在我心湖中”,還有《太陽星辰》的“太陽星辰,即使變灰暗,心中記憶,一生照我心”。
順便一提,這兩首歌都出自我很喜歡的林振強之手,傳說強伯的詞有很多太陽、星星和月亮,有機會可以數據分析驗證一下。
沒有
90年代,從有到無的想象力到達頂峰
90年代,歌詞中出現大量的“沒有”,“不可”,“沒法”,“不想”等否定詞匯。(其實八十年代就已經出現這種情況,隻不過九十年代愈加明顯和有代表性。)其中“沒有”出現的頻率非常顯眼!
▲九十年代歌詞詞雲
八十年代的1098首歌中,“沒有”出現了207次,平均每五首歌出現一次;九十年代的2165首歌中,“沒有”出現了983次,平均每兩首歌出現一次;零零年代的1262首歌中,“沒有”出現了821次,幾乎平均每首歌出現一次!雖然“沒有”隻是副詞,但我們不妨借它來研究一下歌詞裏的規律。
看看幾個例子:
《風箏與風》
沒有燈 背影怎可上路
如沒雲 天空都不覺高
......
當風箏沒有風
一顆心也都很重
《當》
當山峰沒有棱角的時候
當河水不再流
當時間停住日夜不分
當天地萬物化為虛有
《最佳損友》
問我有沒有 確實也沒有
《有沒有》
你有沒有愛過我
有沒有想過我
有沒有 有沒有
也會有一點心動
的時候 但是說不出口
有沒有 有沒有 有沒有
有沒有 有沒有 ......
韋禮安的《有沒有》:最後一段就有11個“有沒有”……
(《當》和《有沒有》是國語歌,但這套路太像了,所以放上來一起討論。)
▲twins
不難看出,上麵的歌詞分兩類:“沒有”和“有沒有”。需要注意的是,“有沒有”也被統計入“沒有”的詞頻中。但因為兩者意思其實不同,我們隻探討“沒有”。
“沒有燈,沒有雲,山峰沒有棱角”,“沒有”代表一種假設。因為有了,所以假設沒有,我們會怎樣;假設沒有,便脫離現實,去到詩意的境界(至少是歌詞的境界)。
難怪六七十年代的人聽不慣現在的歌,因為他們那時窮啊,那時幾乎是一無所有啊,你還讓他們聽 沒有沒有的,多殘忍啊!而他們聽的歌很多都是“有”的:
有風光,“漫漫前路有幾多風光,一一細心賞”(徐小鳳《漫漫前路》);
有胸襟,“湖海洗我胸襟,河山漂我影蹤”(鄭少秋《楚留香》);
有笑聲,“滄海一聲笑,滔滔兩岸潮”(許冠傑《滄海一聲笑》);
還有情,“未怕罡風吹散了熱愛,萬水千山總是情”(汪明荃《萬水千山總是情》)。
解釋一下,以前歌裏的情不同於現在,以前的情多了幾分積極向上。
世界
00年代,物質世界全球化和精神世界的探索
到了00年代,除了“沒有”之外,“世界”已然成為歌曲中最熱門的詞。
▲00年代歌詞詞雲
00年代香港樂壇的代表人物無疑是第三代歌神陳奕迅,他有一首歌就叫做《世界》的:“原來愛情的世界很大,大的可以裝下一百種委屈;原來愛情的世界很小,小到三個人就擠到窒息”。還有一首更為人熟知的,《全世界失眠》:“一個人失眠,全世界失眠,無辜的街燈,守候明天”。
▲陳奕迅
說了很多男歌手,該到女歌手啦。00年代的香港女歌手,我最愛楊千嬅,《飛女正傳》:“世界將我包圍,誓死都一齊,壯觀得有如,懸崖的婚禮”。為什麼從八十年代開始,到零零年代,“世界”越來越多地被歌手們傳唱?
一方麵,我認為與全球化和經濟發展有關,借用一句台詞,“你連世界都沒觀過,還談什麼世界觀?”說一樣東西之前,你一定對它有所認識。“世界”在華語歌詞中的流行,其實反映了一種全球化的趨勢。
另一方麵,我認為與一個人有關。這個人的名字也出現在零零年代的關鍵詞中,也是關鍵詞Top50中唯一一個人名——他就是林夕。(注:歌詞文本中沒有去掉作曲作詞人等數據。)
“世界”這個中文詞匯,其實出自佛經,意指時間和空間。而林夕正好是佛教徒。林夕的詞,精美細膩的下麵,是深不可測,蘊含著很多他的哲學思想,所以他會使用很多諸如世界的佛家用語,也理所當然。
三、“愛情”——永恒的主旋律
“鴛鴦”、“我心”、“沒有”、“世界”,這四個關鍵詞中的關鍵詞,在香港樂壇年代變遷中,出現的頻率跌宕起伏。然而,另有一個詞,一直穩定且低調地占據著四個年代的關鍵詞TOP10,它就是——“愛情”。
原來“鴛鴦”也是在講愛情:
隻羨鴛鴦不羨仙,鴛鴦般的愛情無比美好;
原來“我心”也是在講愛情:
我心傷悲或狂喜,都是愛情在發動;
原來“沒有”也是在講愛情:
沒有愛情一切無法想象,有了愛情可以想象一切;
原來“世界”也是在講愛情:
愛情的對象,有時就是全世界。
難怪聖經也說:“愛情,眾水不能熄滅,大水也不能淹沒。”
現在,你知道香港歌壇四十年都在唱些什麼了嗎?
最後,附上4個年代關鍵詞排名對比。
(隻顯示前15名)
▲70、80、90、00年代top15關鍵詞排名
原文發布時間為:2017-02-25
本文來自雲棲社區合作夥伴“大數據文摘”,了解相關信息可以關注“BigDataDigest”微信公眾號
最後更新:2017-05-24 17: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