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984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Google的野心:處處播種,遍地開花

作為一個風險投資家,我很少聽到創業者說自己的策略是無所不包(Strategy of Everything,以下簡稱SOE):向所有人提供全麵的服務。

  SOE意味著在許多細分市場和其他企業競爭:“我們不清楚目標顧客是誰,所以我們遍地開花以期有所收獲。我們漫無目的地行走,隨意劃下自己的領地範圍。在向他人宣布‘這是我們的地盤’之後,我們匆忙前行。”

  風險投資家們厭惡SOE策略。因為該策略意味著花大筆的錢。我們要衡量資金的效率,並告訴創業者們,先在細分領域打敗競爭對手再來做SOE的夢吧。

  從這點來講,Google的策略並不聰明:他們希望能為所有用戶提供各種網絡服務,這充分說明了Google的野心。

  讓我們換個角度來看問題

  Google唯一的目標就是賣廣告。為了達到這個目標,Google需要“傳播強度”,它想要確認,我們逃不出Google廣告的範圍。為了出現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各個方麵,Google在活動,關係等各個方麵發布產品。斯密特在出席前一陣子的D9會議時,無意中透露到:Google知道你們在哪生活……

  這是既簡單又複雜的,正所謂無知者無畏,Google在這條路上大踏步往前走,頭也不回。

  第一個Google會麵對的問題是質量。

  當你不停的推出新產品或新服務的時候,質量將下滑。產品漏洞難以避免,產品支持非常不穩定,產品麵臨隻是工程師一廂情願的尷尬局麵。

  我在使用Google商務套件的時候,有很糟糕的經曆:支付體驗前後不一。因為支付係統突然失靈,我隻好等待了許多天。然後,我不得不求助於客服–這要走另一套複雜繁瑣的程序。客服的建議很奇怪:打開Chrome瀏覽器的一個隱身界麵。這看起來不起作用。這套糟糕的支付係統,在出現了很多亂碼的錯誤提示之後,還是沒能幫助我完成支付–但在許多天前,我還用同樣的係統買過一個域名。我該怎麼說呢…

  注意用戶界麵,在登陸進入Gmail的設置頁麵之後,你將看到長達13個選項的導航條。

  一個普通用戶怎麼能搞得定這麼複雜的東西呢?Google的工程師文化幫助它成為了互聯網領域的國王,但看起來這些工程師不太了解常人是如何使用電腦的。

  另一個問題是Google在新興領域的失敗。

  Google看到了智能手機大爆發的趨勢。android已經為Google在移動領域取得了巨大的領先優勢。但是Google在社交媒體領域卻慘敗給了Facebook和Twitter.這也說明,Google不是神,它不可能在所有領域都有競爭優勢。有很多原因可以解釋Google在社交領域的失敗–管理層精力有限,企業文化差異,缺乏重點,自大–Google忽視了Facebook的迅速成長,也沒有在正確的時間做出正確的決策。現在,Facebook在全球擁有7.5億用戶。從某種層麵來講,Facebook是互聯網領域的流量黑洞。

  Facebook在和Google差不多大的時候,並沒有和Google相類似的巨額收入。但是Facebook建立了一個“超級網絡”,一個超然於互聯網之外的網絡。

  最後,Google被大眾認為是一個威脅。

  緊跟歐盟的腳步,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著手調查Google是否存在壟斷行為。在Google官方博客上,Google回應道:“我們給予用戶選擇的機會,保證他們的權利”這讓我想起微軟當年說過的話…

  反壟斷調查我持保留意見,但是對於Bill Gurley(Benchmark Capital合夥人)曾經說過的話我還是很讚同的:Google希望通過安Android作係統扼殺、架空那些有可能威脅到其影響力的公司。

  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確認了Google是第二個微軟嗎?時代不同,科技不同,相同的是無法壓抑的統治IT界的願望。微軟引領計算機產業,Google統治互聯網廣告。類似的行為不能說是違法的,但很多政府和民眾麵對這樣的現實會有些不安。“第二個微軟”這一綽號讓人誤解。微軟的賺錢方式很好理解:windows操作係統+Office軟件。除了遊戲領域,微軟在其他方麵做得都不好。當然,微軟的核心產品依然給其帶來巨大利潤。個人計算機在短期內不會消亡,就算基於網絡的應用持續發展,這些應用也不會威脅到諸如Office之類的桌麵軟件。

  另一方麵,Google的情況不太容易說清楚。它沒有微軟那麼清晰的商業模式。相反,Google的核心產品都是免費的:Android操作係統,Gmail,地圖,圖片編輯軟件等等–這些隻為了賣廣告。

  Google目前的產品策略給其帶來了一些不穩定的因素。更準確的說,是一係列不穩定因素:

  1、基於“向所有用戶提供各種網絡服務”的需求,這讓公司產品顯得淩亂且閉塞。從工程師式的用戶界麵,到產品增加功能的傾向,到產品之間關聯不大,都反映出這樣的問題。

  2、仿佛各領域的競爭並不激烈,Google全麵的產品隻有一個作用:賣廣告。因此,Google隻需要用其產品把其他細分市場的廣告競爭對手都做掉即可。

  3、因為Google“不作惡”的座右銘,當Google變得越優秀的時候,政府和大眾就會越發的感覺不安。

  這些都是Google SOE策略帶來的後果。

最後更新:2017-04-04 07:03:09

  上一篇:go 開源硬件也瘋狂
  下一篇:go 騰訊或陷商標權紛爭:微信遭搶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