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辟網絡空間安全建設的中國道路
作者:北京師範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暨法學院副教授 吳沈括
2016年12月27日,經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批準,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布《國家網絡空間安全戰略》(以下簡稱:《網安戰略》),這是繼同年11月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以下簡稱:《網安法》)正式頒布之後我國在網絡安全領域出台的又一重大舉措,唿應了《網安法》的製度規定,明確了保障網絡安全的基本要求和主要目標,提出了重點領域的網絡安全政策、工作任務以及相關措施。
如果說《網安法》旨在通過係統、嚴密的頂層規範設計保障網絡安全,維護網絡空間主權和國家安全、社會公共利益。那麼《網安戰略》則有更為寬廣的視野,致力於在革新全球互聯網治理體係、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時代高度闡發我國關於網絡空間發展和安全的基本立場,全麵指導網絡安全工作的深入開展,進而切實維護國家在網絡空間的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
在當下的中國理解《網安戰略》有著更為豐富的社會內涵和更為深刻的政策底蘊。基於建設網絡強國的宏觀戰略,黨和國家不僅在產業升級和經濟發展的層麵,而且在人民福祉和國家安全的高度考量網絡空間安全的必要性與緊迫性;不僅重視事後的責任懲治,而且重視事前與事中的多元保障;不僅注意國內製度架構的完善,而且注重國際規範體係的培育。
其一,《網安戰略》不僅有助於促進經濟發展、產業升級,而且助益人民福祉、保護國家主權。事實上,《網安戰略》為我們所規劃的網絡安全一方麵追求信息技術標準、政策和市場的開放、透明,產品流通和信息傳播更加順暢,數字鴻溝日益彌合。另一方麵也追求讓民眾在網絡空間中的合法權益得到充分保障,網絡空間個人隱私獲得有效保護,人權受到充分尊重。同時確保網絡空間主權不容侵犯,並且強調各國的發展道路、網絡管理模式、互聯網公共政策和平等參與國際網絡空間治理的自主選擇和權利得到應有的尊重。
其二,它不僅強調事後的責任懲治,而且注重事前與事中的多元化保障。《網安戰略》明確主張依法嚴厲懲處網絡恐怖、網絡間諜、網絡詐騙、網絡盜竊、販槍販毒、侵害公民個人信息以及傳播淫穢色情等違法犯罪行為。同時,它也強調應當加強網絡反恐、反間諜、反竊密等各相關領域的能力建設,提升綜合治理、源頭控製以及依法防範的實務水平,全麵推進網絡空間法治化,促使整體的互聯網生態在法治軌道上健康成長。
正是在此意義上,《網安戰略》號召堅持依法、公開、透明管網治網,切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依法構建良好網絡秩序。任何組織和個人在網絡空間享有自由、行使權利的同時,須遵守法律,尊重他人權利,對自己在網絡上的言行負責。
為此,《網安戰略》進一步要求完善網絡安全相關製度,建立網絡信任體係,提高網絡安全管理的科學化規範化水平。鼓勵社會組織等參與網絡治理,發展網絡公益事業,加強新型網絡社會組織建設。這些都反映了戰略決策者全鏈條規製、全方位防護的動態宏觀思維。
其三,它不僅著眼國內製度架構的完善,而且重視國際規範體係的培育。《網安戰略》不僅秉持法治精神要求,在國內健全網絡安全法律法規體係,還指出網絡空間安全具有顯著的全球性意義。《網安戰略》的安排框架對於健全完善多邊、民主、透明的國際互聯網治理體係,打造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有著高度的重視:一方麵,倡導深化同各國的雙邊、多邊網絡安全對話交流和信息溝通,有效管控分歧,務實推動國際化合作。另一方麵,支持聯合國發揮主導作用,推動製定各方普遍接受的網絡空間國際規則,並且加強對發展中國家和落後地區互聯網技術普及和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援助,努力彌合數字鴻溝。
毋庸置疑,《網安戰略》的製定出台是我國對於網絡安全事務和網絡治理實踐的認識進一步係統化的反映,開辟一條網絡空間安全建設的中國道路,呈現了濃鬱的中國色彩,也為國際網絡空間治理貢獻了一份寶貴的中國智慧。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最後更新:2017-07-19 15:0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