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491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東方程序員怎麼看西方程序員

 引言:本文譯自StackExchange上的一個討論貼:東方程序員眼中的西方程序員是怎樣的 ,有網友發帖問:

    在我看來,東方的程序員如何看待西方同行是一個有趣並且重要的問題。

    通常認為東方國家(印度/中國/菲律賓)是為西方國家提供外包服務(美國和歐洲)的。

    你有過參與離岸開發的經曆嗎 如果有,你對此有何看法

    對於西方程序員你有哪些總印象嗎(比如是否具有協作精神,是否按時交付產品,或者他們的工作質量如何)

    以下是來自東方各國程序員的答案:

    一、印度程序員

    Danish

    身為印度人,我想談談印度程序員。

    我覺得問題在於這裏的文化,也就是人們的思維模式。自孩提時代開始,我們就被訓練如何遵照流程循規蹈矩,然後進入類似工程、醫學、商業管理等高薪職業。創新、探索和創業在印度並不常見。

    大多數人進入IT行業是為了掙錢,而不是因為他們愛好編程或是喜歡計算機領域。由於缺乏興趣,我們中的大多數人會成為編程機器,隻會執行指令而不關心它們的含義。大多數開發者從不以終端用戶的角度思考問題,也不會思考他們開發的模塊會為更大的係統提供怎樣的價值。

    在印度你很難找到發明家,但是你會發現很多優秀的工人。在這裏成長就意味著收入的增加和地位的提升,知識在這裏一文不值。

    即使IT的領軍企業也是如此。他們從學院裏招聘畢業生並把他們訓練成機器人。最悲哀的莫過於,他們的薪資相對其他行業而言相對較高,因此沒有人願意從這些公司離開。在印度,幾乎沒有IT公司會招聘真正有才能的人。

    另外一個重要的因素是,大多數有才能的人都遠渡重洋去美國或其他國家,在那裏他們能夠施展自己的才華並賺到比印度同行更多的收入。所以,如果你是一位印度開發者,隻有成為流程專家而不是技術新秀才有機會成功。

    盡管現在開始有所變化,我們能夠看到湧現出一些初創企業,但是仍然為數很少。

    更新:以上對於東方程序員的看法都是我個人的觀點。針對本文提出的問題,在我看來,西方的程序員通常是以結果為導向、專注、坦率並且更加專業。我經常和來自西方的客戶/委托人合作,發現他們具有協作精神、耐心、靈活而且熱心。

    Vinoth Kuma

    我來自印度,曾為一家大型美國零售公司工作。我所接觸的美國團隊非常清楚自己想要做什麼。正如在其它文章討論過的那樣,“印度人對政治和規章製度有這近乎宗教般的執著,但卻對需要解決的問題完全缺乏認識”。

    我也遇到過一些美國同事對任務的截止日期交代不清的情況。他們會說,“你隻要在2月26號提交代碼就可以了”,然而外包項目經理回複說,“不行,我們應該在23號之前截止”,這會讓壓力陡然增加。這是一種為了取悅領導而不顧實際開發時間要求的傾向。

    這可能是印度社會結構造成的。

    Aufather

    我在印度一家跨國公司工作。盡管這是一家生產型公司(電信設備),從法律上講印度分部也是一家獨立的公司,它被美國母公司全資擁有,為母公司提供工程服務。這就是印度子公司的法律地位。

    總的說來,我發現美國人反應更加迅速和直率,而印度人則更加圓滑。在我的印象中,印度人比美國人(8小時)花費更多時間(10小時)完成同樣的工作,主要區別在於行動的速度。我認為這更多地是文化造成的。從技術能力上來說,我感覺幾乎一樣。另外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大多數美國的程序員(占60-70%)都是印度人,在美國生活了5到15年。

    我也感受到大多數平台工作(尤其是硬件設計)都在美國完成,而印度更多專注在應用程序開發。盡管現在越來越多平台軟件被挪到印度開發。

    另一個趨勢是許多印度人在美國工作了5-20年這後開始回到印度。我個人就認識很多這樣的人。與此同時,很多印度人到美國“現場”工作並學習當地的文化。因此,公司文化的差異正在逐步減小。

    Kuma

    我是印度人。到目前為止,除了來自東邊的日本人,我曾經同美國人、英國人、澳大利亞人一起工作過。印度曾經在長達300年裏淪為英帝國的殖民地。直到現在,人們還是認為西方的技術遠遠超過印度,包括南亞的其他國家都有這樣的觀點。盡管這些國家以自己的家庭觀念和文化而自豪,你會發現更多的產品創新出自西方而不是東方。最為重要的一點是,我崇敬西方的程序員也尊重東方的程序員,理解印度人和數學家(當然印度的經理除外 )

    Rahularyansharma

    在印度,大多數人當程序員不是因為自己選擇,而是受到了周圍環境的影響。

    一個例子是,一家非常有名的公司tata谘詢的雇員在KBC(印度版的誰想成為百萬富翁)節目上連這樣的問題都答錯了。問題是:

    下麵的選項中那個在穀歌主頁上是找不到的

    選項有

    gmail youtube facebook Orkut

    他選擇的答案是youtube

    所以你應該知道,在印度,大多數公司隻是雇傭一些新人並給他們做一些日常工作的培訓。所以,在日常的工作中,同樣的時間做同樣的工作,沒有挑戰,沒有學習,也沒有研究。

    Tarun

    在西方有很多年長且經驗豐富的程序員,而在印度有更多新晉和年長的經理。好吧,在印度確實也有程序員。我對這種把從程序員轉變為經理看做職業生涯進步的觀點深惡痛絕。

    Rishabh Jain

    我從事軟件開發行業已經有4年了。主要與歐洲的開發者一起工作,比如德國、西班牙、意大利等。與其它地方一樣,這些開發者當中有優秀的也有不那麼出眾的。最讓我吃驚的是,我發現與印度的開發者不同,他們總是會在自己的工作上努力追求卓越而且非常享受並且以自己的工作為榮。

    這並不意味著印度的開發者在某些方麵稍遜一籌。對於大多數印度(亞洲)的開發者,缺乏對於自己喜歡的和真正想要做什麼進行思考。正如大多數人指出的那樣,這是缺乏自由的父母教育和社會環境影響的結果。在印度,一個人生下來就承載了很多社會責任,冒險和失敗都是不被接受的,否則將會遭到整個社會的排斥。因此,學生們會選擇更加“安全”人生規劃,被塑造為類似“工廠生產的產品”。

    我並不是說這是非常糟糕的選擇,因為它或多或少地確保了可以收到社會尊重並得到較好的收入。但從長遠看來,這些人並不能真正地與自己從事的職業“心靈”相通,因為他們對自己正在從事的工作沒有興趣。一旦掙錢之後,要從這個畸形的循環從跳出來會變得尤其困難,因為他們已經在經濟上被束縛了。

    總的說來,在西方環境相對寬鬆,人們會得到一些機會允許犯錯。一個人即使把事情弄糟也仍然有機會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並且不會背負什麼負擔。所以,西方的開發者更多的是為了興趣而不是經濟和社會責任而工作,這會幫助他們成就卓越。

    我也發現,西方人相對來說更加專業且寬容(他們知道人們會犯錯,因為他們自己也曾犯錯因而知道這其中的價值)。

    我也發現,通常亞洲的項目經理會是無情、狡詐和投機。他們並不看重人的價值,大多數時候他們會把人看做資源,比如資源1、資源2,並且會不顧一切代價壓製開發者的個性。他們不會放棄任何搶占別人榮譽的機會。這主要是因為他們已經在這個“工廠”裏待了太久的緣故。這也減少了亞洲開發者的歸屬感。

    西方人的等級相對更加扁平化,提供了更加自由的工作環境。

    但放眼未來,情況也在不斷發生變化。我相信東西方之間會出現更加相互信任並且利於創新的環境。

 

最後更新:2017-04-02 15:28:28

  上一篇:go IE被曝嚴重漏洞 專家建議更換
  下一篇:go 穀歌較勁阿裏雲:重新發明的輪子惹麻煩